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德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引導和價值融通作用。隨著我國社會架構的急劇“轉型”變革和全球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德育教育所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具體而言,這些變化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七個領域:在經(jīng)濟方面,我國逐步從講究均平主義思想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向追求效率和利益差距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過渡,從小農(nóng)意識濃烈、追求小富即安生活的農(nóng)耕文明向崇尚都市生活的工業(yè)
2、文明轉變;
在政治方面,民眾逐步從依靠家族血緣倫理生存向追求民主與法制思想生活過渡,逐步從“官本位”思想向“金本位”思想過度,政治話語的傳播逐步由屈從于強干弱枝的話語霸權和崇尚“道”理機制轉向公開透明的的信息互動和追求真理方面轉變;在民眾的自我主體性認知方面,逐步從被抽象和格式化了的“私民”符號身份向具有主體性人格的公民身份轉變,從傳統(tǒng)的被動規(guī)限和順從角色向現(xiàn)實的主動參與和批判角色轉變,從淡化個人價值、崇尚“社會本位”的思
3、想觀念向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的雙核價值觀念轉變;在民眾生存心理方面,逐步從內斂保守、重義輕利的含蓄向發(fā)散張揚和義利結合的開放轉變,從傳統(tǒng)隱忍的“拜物教”慰藉意識向現(xiàn)實的生活化實體意識轉變,從“重文尊道”的儒家生存哲學向崇尚技術理性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雙核價值觀念轉變;
在民眾之間的信息互通方面,逐步從以前的盲目猙獰和思維隔離向現(xiàn)實的群體感認同和信息互動共融過度;在外交方面,逐步從以前的崇尚政治維系功能和防御色彩的“家國”
4、意識向現(xiàn)實的追求平等對話和通融協(xié)商的“世界公民”意識轉變;在哲學方面,方法論基礎和價值根基逐步從以前的崇尚權威性和實證主義思想向現(xiàn)代的追求主體話語解釋性轉變,從單一的道德倫理流派向人本化的多維倫理流派轉變。
等等這些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變遷和調整就使得我們目前的相對規(guī)限的“文本化”[1]德育模式已經(jīng)凸現(xiàn)出了諸多與時代的不協(xié)調現(xiàn)象,譬如我們的德育內容體系過多地彰顯著政治規(guī)限和倫理單一屬性,而缺乏必要的社會通融和生活肢解功能,德育方
5、法體系更多地凸顯著對權威的敬畏和順從,而缺乏雙向的交流融通和主體解釋;德育目標體系一方面比較虛幻和空洞,另一方面也缺乏對主體性人格的尊重和對全球多元文化的篩選和跟蹤;
德育評價體系依然是按照傳統(tǒng)的政治和道德倫理譜系來設計和實施的,而缺乏一種動態(tài)的、多維的監(jiān)控設計和微觀的、價值有涉的質性剖析[2]。等等這一些問題的不斷凸顯就需的德育模式,以適應新的社會架構運作需要。韓國與我國都同處于東亞儒家文化圈,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也都經(jīng)歷
6、了“轉型”和蛻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韓國在變革的關鍵時期,不僅成功嫁接了西方新市場經(jīng)濟制度,而且將西方新倫理價值觀和生活道德理論與東方傳統(tǒng)道德倫理觀加以揉合,并成功地實施于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全過程之中。這也是韓國在保持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仍然展現(xiàn)著良好社會秩序和大度謙和的精神面貌的主要原因所在。本論文將首先從社會文化背景、理論基礎、內容體系、目標體系、方法和評價體系六個方面對中韓兩國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做出比較考察,并結合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加坡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研究.pdf
- 中美兩國中小學公民教育比較研究.pdf
- 美日兩國中小學信息倫理道德教育比較研究.pdf
- 美國中小學道德教育研究及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啟示.pdf
-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對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啟示.pdf
- 中韓兩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情況的比較分析.pdf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對我國當前公民道德建設的啟示.pdf
- 中美中小學道德教育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pdf
- 試論我國中小學環(huán)境道德教育.pdf
- 新加坡中小學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研究與啟示.pdf
- 公民道德建設與中小學德育
- 中美兩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研究.pdf
- 青縣公民道德教育研究.pdf
- 淺析公民道德教育與實踐
- 新加坡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pdf
- 杜威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研究.pdf
- 盧梭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探究.pdf
- 48204.泰國中小學道德教育研究
- 我國公民道德教育困境及破解對策.pdf
- 社區(qū)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