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坡技術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態(tài)護坡技術綜述生態(tài)護坡技術綜述一、一、生態(tài)護坡的概念與意義生態(tài)護坡的概念與意義生態(tài)護坡所涉及的范圍很廣,但形成一門學科還是近幾年的事情,一般將生態(tài)護坡定義為“用活的植物,單獨用植物或植物與土木工程和非生命材料相結合,以減輕坡面的不穩(wěn)定性和侵蝕”,概括地說,邊坡生態(tài)防護就是用活的植物或植物與非生命材料相結合的方式,代替純工程防護方式,通過種植植物,靠植物的根莖與土壤間的附著力及根莖相互間的纏繞達到加固邊坡。提高邊坡表面抗沖刷能力,起到穩(wěn)

2、定坡面和防止侵蝕的作用,同時又能恢復破壞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種有效的護坡、固坡手段。生態(tài)護坡技術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速公路建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邊坡這類邊坡地表裸露地質不穩(wěn)定立地條件差尤其是一些石質邊坡生態(tài)系統(tǒng)難于自然恢復成為水土流失的隱患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和路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目前對這類邊坡的防護已作為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內容防護方式亦從傳統(tǒng)的工程措施轉向生態(tài)防護措施。生態(tài)護坡技術一般在結合工程技術穩(wěn)定邊坡的基礎上恢復重建坡面植被最

3、終達到防治水土流失、美化路域景觀環(huán)境、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由于我國對生態(tài)護坡技術的研究相對滯后于工程應用護坡工程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尚未形成規(guī)范的、標準化技術體系限制了生態(tài)護坡技術的推廣應用。據統(tǒng)計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發(fā)展每年形成的邊坡面積達2~3億㎡其中石質邊坡面積約1000~1500萬㎡而且大部分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二、二、邊坡植物防護作用機理邊坡植物防護作用機理邊坡受到的主要破壞就是降雨也就是三個主要過程首先雨滴落下激濺開在土壤

4、表面形成片狀的水流在水流集中的地方出現細溝侵燭然后形成較大的沖溝對邊坡的破壞力加大最后引發(fā)邊坡坡面的滑塌。植物對邊坡的防護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能及時緩和降雨對坡面的激濺。植物的基葉能有效減少雨滴對坡面的激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能作用二是增加了雨水的滲入量。植物在空間上形成一定程度的覆蓋度從而導致雨水滲入土壤的量增加這是因為植物的枯枝落葉包括草坪在土壤表面形成松散覆蓋層這些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也形成了交錯的孔道植物的殘體增加了土壤

5、的有機質含量其團粒結構增加大大增加了雨水在土壤表面的滲入量避免了坡面形成徑流降低了降雨形成的侵燭作用三是支撐作用。植物由于根系的發(fā)展形成了巨大的網絡在所接觸到的土壤表層形成了網狀結構并對網狀結構之間的土壤緊緊包裹。據調查一般的灌木對坡面20cm左右深度內的土壤結構具有束縛作用。在邊坡坡面建立植被對于邊坡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邊坡綠化工藝必須以邊坡植物防護作用。三、三、邊坡分類邊坡分類常見的邊坡分類所依據的標準有:邊坡的成因、邊坡的結構、邊坡

6、的巖性、邊坡變形破壞形式等等。按變形破壞形式的分類則更為雜亂有的根據變形特征進行分類有的根據變形速度進行分類有的根據變形發(fā)育階段進行分類。按邊坡與工程關系把邊坡統(tǒng)分為自然邊坡和人工邊坡按人工邊坡的形成方式把邊坡分為填方路堤邊坡和挖方路塹邊坡按邊坡變形情況把邊坡分為變形邊坡和未變形邊坡按邊坡巖性把未變形邊坡統(tǒng)分為巖質邊坡、土質邊坡和土石邊坡。根據巖(土)體性質及其結構對巖質邊坡和土質邊坡進行細部分類還按邊坡的高度、坡度等對邊坡做出一般性分

7、類。1.按巖質邊坡的巖性不同分類1)侵入巖邊坡:如花崗巖。巖性較單一強度較高一般呈塊狀結構常形成陡坡并發(fā)育卸荷裂隙。2)噴出巖邊坡:如玄武巖凝灰?guī)r、流紋巖、凝灰角礫巖等。強度差別大裂隙發(fā)育。有時具有層狀或似層狀結構孔隙性大邊坡形態(tài)受形狀控制。3)粘性土邊坡。粘土以顆粒細密為其主要特征但由于生成環(huán)境的不同各類粘土的組織結構、物理力學特性等差別較大對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也不一樣。但一般都具有干時堅硬開裂遇水膨脹分解呈軟塑性狀的特點。4)軟土邊坡

8、。軟土邊坡是指由淤化、泥變、淤泥實土以及其它抗剪強度極低的土組成的邊坡。粘土由于其抗剪強度極低流變性征顯著對于邊坡穩(wěn)定性不利。5)脹縮土邊坡。脹縮土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學特性因土中富含蒙脫石等易膨脹礦物干濕效應特別明顯。4.土石邊坡由土和堅硬巖石混合組成的邊坡統(tǒng)稱為土石邊坡可分為碎石土邊坡和巖土混合邊坡二類。碎石土邊坡是指由堅硬巖石碎塊和砂土碎屑細顆粒物質混合組成的邊坡。按其形成條件可分為堆積型(包括沉積、堆積)和殘積型。前者土石碎屑經搬運

9、位移土石混雜如坡積體及變形邊坡殘留體等后者則為基巖原位風化而成巖土未經搬運位移如殘積層。按結構形態(tài)又可分為土石混合結構和土石疊置結構前者整個坡體皆由土石混合物組成邊坡的特性決定于土石混合體自身的特性后者土石混合體的下部有基巖分布邊坡的特性決定于土石體本身外尚與土石體與基巖接觸面的特性有關。此種結構邊坡亦稱巖土混合邊坡呈疊置結構的巖土混合邊坡還有上部為全風化玄武巖下部為砂礫巖或上部為玄武巖中部為全風化頁巖下部為堅硬巖石上巖中土下巖的邊坡。

10、4按邊坡高度不同分類按邊坡高度不同分類見表1。表1按邊坡高度不同分類表m高度邊坡類型100超高邊坡50~100高邊坡20~50中邊坡20低邊坡3.5按邊坡坡度不同分類按邊坡坡度不同分類見表2。表2按邊坡坡度不同分類表坡度邊坡類型15平緩邊坡15~35陡坡邊坡35~55急坡邊坡55~90懸坡3.6變形邊坡分類1)滑動變形邊坡。滑動變形邊坡系指邊坡的一部分巖體沿一定的滑面相對于另一部分巖體產生過剪切位移的邊坡。我們稱大量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

11、一定的面作整體下滑的現象為滑坡?;率腔瑒幼冃芜吰螺^常見形式。2)蠕動變形邊坡。蠕動變形邊坡系指由于種種原因巖體發(fā)生長期緩慢變形的邊坡所謂蠕動系從廣泛意義上而言它包括2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作為脆性材料的巖塊沿已有滑面或繞一定的轉點產生長期的緩慢的滑動或轉動即產生剪切變位或角變位但巖塊本身的形態(tài)不發(fā)生顯著的變化巖塊與巖塊之間由于蠕動而發(fā)生各巖塊間相對位置的變化或出現巖塊間的折裂從而使巖塊出現松動架空現象。巖塊的這種蠕動可以是連續(xù)進行的也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