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鋼電廠送出工程水土保持效果評價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西水利窩五太鋼電廠送出工程水土保持效果評價韓育寧(山西省水土保持監(jiān)測中心,山西太原030006)[摘要]通過對太鋼電廠送出工程施工過程進行監(jiān)測,綜合確定施工擾動后、措施實施后等各階段的土壤侵蝕模數,計算各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監(jiān)測施工過程中的開挖、回填及棄渣處理情況,評價工程攔渣效果;對比水土保持方案,確定及評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變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情況;全面監(jiān)測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數量、質量,結合原地貌土壤侵蝕監(jiān)測,評價工程建成

2、后水土保持效益。[關鍵詞]電力送出工程;水土保持;監(jiān)測[中圖分類號]s1572[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4—7042(2010)110011—021工程概況太鋼電廠送出工程包括“一站一線”兩個分項工程,“一站”為擴建侯村500kV變電站,“一線”為新建太鋼電廠一侯村500kV變電站輸電線路381km。工程總占地面積2365hm2,其中永久占地511hm2,臨時占地1854hm2;工程土石方總量1318萬ms,其中挖方755萬m,

3、,填方563萬m3,棄方192萬m,。項目總投資378億元,其中土建投資381178萬元。項目于2009年7月開始施工準備,2009年12月建成,2010年l0月通過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驗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各項水土保持工程,對項目建設區(qū)的生態(tài)恢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水土保持監(jiān)測方法及點位根據項目丁程建設特點、施工后期及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征,結合水土保持監(jiān)測內容,本工程水土保持監(jiān)測主要采用地面觀測和調查監(jiān)測相結

4、合的方法。為獲得監(jiān)測的第一手資料,在項目區(qū)內選擇重點地段進行調查,根據線路工程施工特點,選定2個固定監(jiān)測點位,分別位于侯村變電站站區(qū)和站外棄渣點區(qū);此外還布設了6個臨時監(jiān)測點位:階地平原區(qū)3個(塔基區(qū)、施工生產區(qū)、施工道路區(qū))、黃土丘陵區(qū)3個(塔基區(qū)、施工生產區(qū)、施工道路區(qū))。3重點部位水土流失動態(tài)監(jiān)測結果31防治責任范圍監(jiān)測結果通過對各施工區(qū)域分階段進行實地測量,統(tǒng)計出該項目建設期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面積為3146hm2(其中永久占地

5、面積為511hm2,臨時占地面積為1573hm2,直接影響區(qū)l062hm2),較方案提出的防治責任范圍面積3547hm2(其中項目建設區(qū)2365hm2,直接影響區(qū)1182hm)減少了4O1hrn2。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處于丘陵地帶的輸電線路,由于塔區(qū)四周耕地較多,在施1二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工程按期保質完成,還要盡量減少破壞和占用耕地,再加上工程技術要求線路走廊的寬度和高度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故施工難度較方案設計大大增加;施工生產區(qū)面積、塔

6、基區(qū)施工臨時占地面積等也不同程度有所增加,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便隨之增加019hm2。第二,由于運輸方式的改變,原設計的汽車運輸道路基本利用了原有的鄉(xiāng)村道路,通過簡易施工道路即可將設備及建筑材料運抵施工現場,不需進行汽運道路拓寬處理,減少占地面積及影響區(qū)面積42hm2。32棄土棄渣動監(jiān)測結果根據《太鋼電廠送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太鋼電廠送出工程基建期土石方總量755萬m,,填方總量563萬n1=I,棄方總量192萬m3。棄渣處置點

7、為侯村變電站臨時占地,占地010hm2,監(jiān)測結果表明,施工期實際發(fā)生棄土棄渣量為192萬rn3,與水土保持方案中棄土棄渣量相同。在建設中所有的棄渣都按方案設計的地點攤平進行自然植被恢復,其臨時占地面積不變。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監(jiān)測結果方案將項目防治責任范圍分為2個防治區(qū),即侯村變電站、太鋼電廠—侯村輸變電線路工程。通過實際監(jiān)測,項目區(qū)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防治措施。墊壘星圓■曩量—圖■嗣~41侯村變電站站區(qū)內

8、排水設置200m的排水管線,修建砌體擋土墻1290m,,對500kV支架下方進行卵石壓蓋,面積050hm2。棄渣點修建臨時土質排水溝150131,工程結束后,全部進行植被恢復、種草和栽植灌木,植被恢復面積010hm2,紫花苜蓿播種量30kg,紫穗槐44J4株。42輸電線路主要措施有三種,工程措施:土地整治l987hm2,復耕888hm2;植物措施:植被恢復1267hm/,栽植刺槐、油松各l143株,栽植紫穗槐46348株;臨時措施:防塵

9、網遮蓋313876mz,草袋擋墻7920m3。各項措施均達到或超過水土保持方案設計數量。水土保持工程布置合理,效果較明顯,達到了水土保持方案設計要求。5土壤流失量分析根據水土流失特點可以將項目防治責任范圍劃分為原地貌(未施工階段)、擾動地表(各施工地段)和實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水泥構筑物及防治措施等無危害擾動)三大侵蝕單元。施工初期,原地貌所占比例較大,隨著工程進展,擾動地表的面積逐漸增大,原地貌所占比例逐漸減少;最終原地貌完全被擾動地表

10、和防治措施地表所取代,隨著防治措施逐漸實施,實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比例大增。第一,通過實地監(jiān)測,結合已有觀測資料,確定項目建設區(qū)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分別為:平原區(qū)(尖草坪區(qū)境內)200t/km2a,丘陵區(qū)(陽曲縣境內)35O0t/kma。第二,對建設項目的地表擾動適當進行分類,分別確定各類擾動地表土壤侵蝕模數為:侯村變電站:建設區(qū)及施工區(qū)1000t/kina,棄渣點1500t,l【m2a。線路區(qū):平原區(qū)(尖草坪區(qū)境內),塔基、施工生產區(qū)及施工

11、道路等擾動地面侵蝕模數為1200t/kmza;丘陵區(qū)(陽曲縣境內),塔基、施工生產區(qū)及施工道路等擾動地面侵蝕模數為12000t/kma。第三,實地觀測水保措施實施后各治理分區(qū)水土流失情況,得出治理后各區(qū)土壤侵蝕模數為:侯村變電站:變電站區(qū)為194t/kma,棄渣點為210t/km2a。線路區(qū):平原區(qū)(尖草坪區(qū)境內)的塔基區(qū)為195t/km2a,施工道路區(qū)為206t/kina;丘陵區(qū)(陽曲縣境內)的塔基區(qū)為1251t/kin2a,施工道路

12、區(qū)為995t/km2a。結合監(jiān)測結果計算,項目建設區(qū)原地貌土壤流失量46579t,施工擾動后土壤流失量177794t,各項措施實施后土壤流失量17305t。施工過程中對地表的擾動主要表現為土地占用、工程開挖、棄渣堆放、施工道路擾動、施工生產擾動等。綜合分析,各防治分區(qū)采取相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較建設期減少土壤流失160489t,較原地貌減少29274t,防治效果明顯。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監(jiān)測結果工程建設區(qū)屬山西省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qū),執(zhí)行一

13、級防治標準。經計算,項目區(qū)平均擾動土地治理率為9506%;水土流失總治理度為95%;攔渣率可達到9786%;平原區(qū)土壤流失控制比達到084,丘陵區(qū)土壤流失控制比達到102;植被恢復系數95%;林草覆蓋率446%。以上指標除植被恢復系數外均達到或超過建設類項目一級防治標準,植被恢復系數達到建設類項目二級防治標準。/分析植被恢復系數未達標的原因:部分牽張場為租用當地村民耕地,工程結束后建設單位進行了土地整治后交還村民,由村民進行復耕,該部分

14、面積未計人植被恢復面積,因此植被恢復率略小于目標值。7結語總體上看,工程的防護、攔渣、土地整治、植被恢復等運行效果良好,臨時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結合實施,布局合理,人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防治責任范圍區(qū)內的水土流失量已經基本接近允許流失量,低于原地貌的水土流失量;林草覆蓋率符合標準要求,且質量較優(yōu);水土保持工程的實施,明顯改善了項目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作者簡介】韓育寧(1977一),女,2001年畢業(yè)于山西省農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專業(yè),工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