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吸科 王珊珊,發(fā)熱病人的護理,目錄,CONTENTS,發(fā)熱病人的觀察和護理,,發(fā)熱,,是指在致熱源作用下或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功能障礙使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癥狀。 (產熱增多或散熱減少) ≥37.5℃ (以口溫為準) 發(fā)熱本身不是疾病,是許多疾病的一種共同表現(xiàn)。體溫升高時常 伴有 寒戰(zhàn)、皮溫不均、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組織器官機能和 物質代謝的異常變化。,,,低熱,中等熱,高熱,,發(fā)熱的程度,,
2、39.1℃ ~41℃,見急性感染;高熱持續(xù)2周以上者,即為長期高熱,,添加相關文本信息添加相關文本信息,38.1℃ ~39℃,多見于急性感染,37.5℃ ~ 38℃,多見于活動性肺結核、風濕熱;低熱持續(xù)2周以上,則可稱之為長期低熱,,,超高熱,>41℃,如中暑。,,熱型,稽留熱 體溫持續(xù)在39~40℃左右,數天或數周,24h波動范圍不超過1℃。,,多見于肺炎球菌性肺炎、傷寒等。,,熱型,弛張熱 體溫在39℃以上,但波動幅度大,24
3、h體溫差在2℃以上,最低體溫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見于敗血癥、風濕熱等。,,熱型,間歇熱 體溫驟然升高至39℃以上,持續(xù)數小時或更長,然后突然下降至正?;蛘R韵?,經過一個間歇,又反復發(fā)作。,,常見于瘧疾。,,熱型,不規(guī)則熱 體溫在24h中變化不規(guī)則,持續(xù)時間不定。,,常見于結核病、小葉性肺炎。,,,,,,發(fā)熱的分期,退熱期,,其特點是產熱大于散熱,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溫度降低,病人表現(xiàn)為皮膚蒼白,干燥,無汗和畏寒,有時伴顫
4、抖。,體溫 上升期,高熱持續(xù)期,其特點是產熱和散熱在較高水平上趨于平衡,體溫持續(xù)在較高狀態(tài),因皮膚血管開始擴張,體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現(xiàn)為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和脈搏、心率加快,其特點是散熱增加而產熱降至正常水平,體溫趨于正常。此期皮膚血管進一步擴張,皮膚溫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發(fā)熱原因,一、感染性發(fā)熱(1)病毒性感染犬瘟熱、犬細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病毒感染、貓泛白細胞減少癥、貓冠狀病毒感染、貓病毒性鼻氣管炎等。
5、(2)立克次氏體感染貓急性血巴爾通氏體病、附紅細胞體病等。(3)寄生蟲感染弓形蟲病、犬巴貝斯焦蟲病、急性血吸蟲病等。(4)螺旋體感染鉤端螺旋體病、犬萊姆病等。,,(5)細菌性感染急性敗血癥、細菌性肺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菌痢、化膿性腦脊髓膜炎等。(6)衣原體感染貓衣原體病等。(7)真菌感染隱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8)混合感染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細菌與病毒、寄生蟲與細菌等。,,二、非感染性發(fā)熱(1)組
6、織損傷嚴重創(chuàng)傷、大手術、無菌性壞死、燒傷、放射、化學性炎癥等。(2)惡性腫瘤 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網狀細胞瘤、肉瘤等。(3)變態(tài)反應與過敏性疾病藥物熱、輸血和輸液反應、血清病、注射異體蛋白等。(4)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痛風、重度脫水等。,(5)中樞神經性疾病腦外傷、腦震蕩、顱骨骨折、腦出血、顱內壓升高等。(6)散熱障礙外界氣溫過高或濕度過大時,可使機體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生障礙,或由于廣泛性皮炎和
7、廣泛性瘢痕組織增生影響散熱而形成發(fā)熱。 腫瘤熱也稱為癌性發(fā)熱。腫瘤熱一般無規(guī)律性,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發(fā)病早期就有發(fā)熱癥狀。,,,,發(fā)熱的治療,局部冷療 冷敷全身冷療 溫水或乙醇擦浴,,物理降溫,行降溫措施30min后應測量體溫并記錄,,,,,,,,,肌肉,靜脈,,,,,,,,,口服,肛塞,,化學降溫,,,發(fā)熱病人的護理,(一)酌情減少活動。高熱絕對臥床,因高熱時,新陳代謝率增快,消耗過多,進食少,體弱,要保證休息環(huán)境
8、安靜、溫度適宜、空氣流通。(二)疑為傳染病者,應先行隔離,以防交叉感染。(三)入院后盡早留取大、小便標本及血培養(yǎng)送檢。(四)飲食: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可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發(fā)熱時鼓勵病人多飲水;對不能進食可按醫(yī)囑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昏迷病人給予鼻飼流質飲食。(五)測量T、P、R:一般為3-4次/日,≥38.5每4小時測量一次,待體溫恢復正常3日后可改可為每日測量1-2次。,,,發(fā)熱病人的護理,(六)體溫達39℃時給予
9、物理降溫,行溫水或酒精擦浴,降溫后30分鐘測量并記錄于體溫單上。(七)體溫驟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過多而導致虛脫。(八)口腔護理:因發(fā)熱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內食物殘渣易發(fā)酵致口腔潰瘍。故對不能進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護理日三次。(九)皮膚護理:對出汗較多的病人應勤換內衣褲,加強皮膚護理,防褥瘡發(fā)生。(十)高熱出現(xiàn)譫亡,應及時用床檔防墜床,出現(xiàn)昏迷時,按昏迷病人護理常規(guī)護理。,,,,,分期護理,體溫上升期:此期應注意給病人
10、保暖,加蓋被子,同時 給服熱飲料,而使肌肉劇烈活動產生的熱量減少,使體 溫升高幅度減少,從而縮短畏寒、顫抖的時間。 高熱持續(xù)期:此時應給病人退熱,補充水分,并密切觀察 體溫變化。 退熱期:應更換汗?jié)竦囊路?、被單、適當減少病人的蓋 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較多引起虛脫。,,,,,要點護理,降溫灌腸:可用28~32°C溫水或4°C等滲鹽水,保留15- 30分鐘。 冰袋使用:裝冰塊于冰袋內約2 / 3,可
11、放在病人前額、 頭頂部及側面、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部位。,注意,1局部勿凍傷。 2.及時補充袋內冰塊。注意隨時觀察冰袋有無漏水。 3.保持冰袋放置部位正確。 4.冰袋壓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礙血液循環(huán)。 5.如為降溫,冰袋使用后30分鐘需測體溫,作好記錄。當體 溫降至38℃以下時,可取下冰袋。 6.聚乙烯醇冰袋的使用存放于冰箱中,需要時可取用,降溫效果 達
12、到2小時左右,用后進行消毒,再置于冰箱中4小時,可重復 使用。,注意,酒精擦?。褐委熗牖蛎媾鑳仁?5%~30%酒精300~500ml,溫 度約30℃ 。 1.擦浴過程中,觀察病人情況,發(fā)現(xiàn)病人有寒戰(zhàn)、面色蒼白,脈 搏及呼吸異常時,應停止進行并通知醫(yī)師。 2.在腋窩、肘部、腹股溝、腘窩等大血管豐富的地方,要使?jié)衩?巾停留的時間長一些,促使熱蒸發(fā)。
13、擦浴時,不用按摩方式, 因按摩方式易生熱。 3.禁擦胸前區(qū)、腹部、后頸部、足心。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溝、 腘窩等部位用力可略大,時間可稍長,有利降溫。 4.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注意,,溫水擦浴 :擦浴水溫為27 ~37℃。還可根據病人體溫,配制較病人體溫低2 ℃左右的水進行擦浴。這樣可以防止因水溫過低引起病人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誘發(fā)病人發(fā)冷甚至寒戰(zhàn)。同時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體表散熱起到促
14、成作用。,亞低溫的使用,,亞低溫的使用,,亞低溫的使用,,亞低溫的使用,,旋轉,水位控制線,水位控制線,水位控制線,水位控制線,水位控制線,水位控制線,旋轉,亞低溫的使用,,亞低溫的使用,,(一)、解釋、備物(二)、操作前準備 1. 加水:檢查水位計水位 2.機器的安放 3.電源的連接 4.放置毯面 5.置傳感器
15、 6.校對 (三)、操作過程,亞低溫的使用,,1. 加水:檢查水位計水位 水位應達紅線處不能低于最低線處,可用上水管將側板的任意一個接頭,通過上水管與水源接好,其余管接頭用密封堵蓋堵死,緩慢加水。 2.機器的安放 將機器安放在床邊或其他方便的地方,四個側面應與墻壁或其他物體至少保持10cm以上,保證通風良好。 3.電源的連接 機器的電源線應插在有保護接地的三孔插座中,接地線不可接到自來水、電話等
16、的地線否則有觸電的危險。,亞低溫的使用,,4.放置毯面; 將毯面平鋪于患者身下(肩部到臀部) ,用連接管將主機管接頭與毯面相應部位連接好。 5.置傳感器: 將溫度傳感器插頭端插入主機側板的傳感器插口,并將傳感器的另一端置于患者腋下。 6.校對 打開主機待循環(huán)穩(wěn)定后,將體溫計測得的體溫與傳感器測得的體溫通過體溫微調按校對。,亞低溫的使用,,1、使用前檢查水箱是否漏水,水箱內水量適宜,水箱內水應現(xiàn)用現(xiàn)加,檢查冰毯是否漏水。
17、正確連接電源、導水管及傳感器,導水管外用不導電的塑膠管包裹,以保護安全。 2、使用時冰毯鋪于患者肩部到臀部,不要觸及頸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經興奮而引起心跳過緩??捎娩佄詮姷拇矄?,及時吸除因溫差存在產生的水分,床單一旦浸濕,要及時更換,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適。及時擦干冰毯周圍凝聚的水珠,以免影響機器的正常運轉,防止漏電發(fā)生,亞低溫的使用,3、 同時使用冰帽時,雙耳及后頸部應墊上干毛巾或棉布,以免發(fā)生凍傷。清醒患者足部置熱水袋,減輕腦組織
18、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舒適感。使用冰毯降溫時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溫、心率、呼吸、血壓變化,每半小時測量一次。定時翻身擦背,以每小時翻身1次為宜,避免低溫下皮膚受壓,血流循環(huán)速度減慢,局部循環(huán)不良,產生壓瘡。 4、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如發(fā)生寒戰(zhàn)、面色蒼白和呼吸脈搏血壓變化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如皮膚青紫等,表示靜脈血淤積,血運不良,應停止使用。防止肌肉收縮影響降溫效果,清醒病人不宜將溫度調的過低。使用后要及時放出水箱內的水,以免形成水垢或變質,影
19、響機器性能。每1/2 小時檢查所測體溫,按照體溫下降的速度及效果機體反應,調節(jié)毯溫。,亞低溫的使用,,,5、使用期間維護機器正常運轉,體溫波動明顯時,應檢查體溫探頭位置是否正常。當降溫效果不良時,應檢查管道是否松脫,水槽水量是否足夠。6、當病人不需持續(xù)降溫時,應及時撤去冰毯,防止病人皮膚受損。,亞低溫的使用,,飲食護理,,發(fā)熱使人體內各種營養(yǎng)素的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也增加,體溫每升高1攝氏度,基礎代謝增高13%。肌肉興奮性減低,胃腸蠕動
20、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活性降低,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發(fā)熱病人除用藥物治療外,合理補充營養(yǎng),對改善全身的營養(yǎng)狀況,促進病體康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供給高熱、高蛋白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并鼓勵病人進食,對不能進食者,必要時用鼻飼補充營養(yǎng),以彌補代謝之消耗。高熱可使其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必要時,由靜脈補充液體、營養(yǎng)物質和電解質等。,飲食護理,,(1)供給高熱能、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以及口味清淡,易于消化
21、的飲食。根據病情可給予流質、半流質飲食或軟飯。流質飲食可選用牛奶、豆?jié){、蛋花湯、稠米湯、綠豆湯、藕粉、鮮果汁、去油雞湯等,半流質飲食可選用大米粥、肉末菜末粥、面片湯甩雞蛋、肉末菜末面條、餛飩、豆腐腦、銀耳羹等,軟飯可選用饅頭、面包、軟米飯、包子、瘦肉類、魚、蝦、蛋、瓜茄類、嫩菜葉、水果等食品。 (2)供給充足液體,有利于體內的毒素稀釋和排出,還可補充 由于體溫增高喪失的水分,可飲
22、開水、鮮果汁、菜汁、米湯、 綠豆湯等。,飲食護理,,(3)忌用濃茶、咖啡、酒精飲料及具有刺激性調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膩的食物。 (4)宜采用少吃多餐制,流質飲食每日進食6~7次,半流質每日進食5~6次,軟飯每日3~4次,這樣既可補充營養(yǎng)物質,還可減輕胃腸負擔,有利于疾病康復。,心理護理,,盡量解除高熱帶來的不適 耐心回答病人的各種疑問,關心病人 多巡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發(fā)熱病人護理
- 術后發(fā)熱病人的護理
- 常見發(fā)熱病人的護理
- 發(fā)熱病人的護理詳解
- 發(fā)熱病人的護理宋勤
- 發(fā)熱病人的護理ppt課件
- 發(fā)熱病人的觀察和護理
- 發(fā)熱病人物理降溫的護理
- 發(fā)熱病人的處理
- 發(fā)熱病人問診內容
- 發(fā)熱病人的觀察及
- 高熱病人的護理
- 門診發(fā)熱病人登記表
- 發(fā)熱病人就診流程圖
- 醫(yī)院發(fā)現(xiàn)發(fā)熱病人的應急演練方案
- 高熱病人護理措施
- 猩紅熱病人的護理
- 新冠疫情發(fā)熱病人增多門急診應急預案
- 新冠疫情發(fā)熱病人增多門急診應急預案
- 呼吸科危重病人的護理常規(guī)及處理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