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血液學檢查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診斷學,,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The second chapter Clinical Hematological Examination,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張建軍 安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目 錄,第一節(jié) 血液一般檢查第二節(jié) 溶血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第三節(jié) 骨髓細胞學檢查第四節(jié) 輸血檢查和臨床用血,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第一節(jié) 血液一般檢查,標本采集與送檢1. 血常規(guī) 真空采血管(紫色頭

2、蓋)2. 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和血細胞形態(tài)觀察 新鮮全血3. 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 新鮮靜脈或末梢全血。4.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真空采血管(黑色頭蓋),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一、紅細胞參數(shù)檢查(一)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參考區(qū)間】紅細胞:成年男性:(4.3~5.8)×1012/L成年女性:(3.8~5.1)×1012/L初生兒:(5.2~6.4)×1012/L血紅蛋白:成年男性

3、:(130-175)g/L成年女性:(115-150)g/L初生兒:(180-190)g/L【危急值】 Hb<40g/L,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一)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臨床意義】 RBC和 Hb增多 1.相對增多是指血漿容量減少,紅細胞容量相對增加 2.絕對增多臨床上稱為紅細胞增多癥 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 原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RBC和Hb減少 1.生理性減少:生理性貧血(靑少年、孕婦、

4、老年人) 2.病理性減少:各種類型貧血,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一)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貧 血 程 度 Hb 輕 度 <90g/L 中 度 90~60g/L 重 度 60~30g/L 極 重 度

5、 <30g/L,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血細胞比容測定,【參考區(qū)間】 男性0.40~0.50L/L(40~50%)女性0.37~0.48 L/L(37~48%)新生兒0.47~0.67L/L(47~67%)1~3歲0.35~0.47L/L(35~47%),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血細胞比容測定,【臨床意義】血細胞比容增高: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液濃縮

6、各種原因所致的紅細胞絕對增多 血細胞比容減低:見于各種貧血,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紅細胞三種平均值,紅細胞平均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MCV=Hct×103×1012/RBC(f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MCH=Hb×1012/RBC(pg)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

7、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MCHC=Hb/Hct,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紅細胞三種平均值,【參考區(qū)間】,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紅細胞三種平均值,【臨床意義】,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四)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參考區(qū)間】 RDW-CV:11.5%~15.5%?!九R床意義】用于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8、的篩選診斷和療效觀察對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鑒別診斷 用于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MCV/RDW分類法),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參數(shù)檢查(一)白細胞計數(shù),【參考區(qū)間】 成人(3.5~9.5)×109/L兒童(8~10)×109/L嬰兒(11~12)×109/L新生兒(15~20)×109/L【危急值】 WBC<1×109/L;WBC>30×1

9、09/L,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臨床意義】 白細胞總數(shù)與中性粒細胞1.中性粒細胞生理性增多1)年齡2)日間變化3)妊娠與分娩2.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2)嚴重的損傷或大量血細胞破壞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腫瘤性增多,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減少(neutropenia):

10、1)某些感染2)某些血液病3)慢性理、化損傷4)自身免疫性疾病5)脾功能亢進,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嗜酸性粒細胞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1)過敏性疾患(2)某些傳染?。?)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2.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手術(shù)后嚴重組織損傷以及應(yīng)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后,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嗜堿性粒細胞1.病理性增多(1)慢粒:嗜堿

11、性粒細胞可>10%(2)骨髓增生性疾?。喝缯嫘约t細胞增多癥(3)其他,如淋巴細胞瘤,脾切后和某些轉(zhuǎn)移癌 2.減少意義不大,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單核細胞1.病理性增多(1)某些感染:如結(jié)核,傷寒,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或某些感染的恢復期(2)某些寄生蟲?。喝绡懠玻跓岵〉?3)某些血液?。簡魏思毎园籽?,惡性組織細胞病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2.減少意義不大,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

12、檢查,(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淋巴細胞1.病理性增多(1)某些傳染?。喝顼L疹、百日咳等(2)某些傳染病恢復期和腎移植術(shù)后發(fā)生排斥反應(yīng)時(3)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4)某些慢性感染:如結(jié)核病(WBC總數(shù)正常)(5)各種引起N↓的原因均可導致L相對增多,如再障2.病理性減少(1)多見于傳染病急性期,長期接觸放射線,細胞免疫缺陷等(2)各種引起N↑的原因均可導致L相對減少,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血小板參數(shù)檢查

13、 (一)血小板計數(shù),【參考區(qū)間】 (125~350) ×109/L 【危急值】 PLT<40×109/L;PLT>450×109/L【臨床意義】 生理變化病理變化 1.增多:①原發(fā)性增多,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早期;②反應(yīng)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貧血等;③當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增多時,要考慮可能為惡性疾病。,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血小板參數(shù)檢查 (一)血小板計數(shù),病理

14、變化 2.減少:①血小板生成減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藥物的毒性作用等;②血小板破壞過多和消耗亢進,如上呼吸道感染、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疾病、DIC等;③血小板分布異常。,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血小板平均容積,鑒別PLT數(shù)量改變的原因作為骨髓造血功能恢復的早期診斷指標血栓前狀態(tài)或血栓性疾病MPV常增高 作為出血程度的監(jiān)護指標,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反

15、映血小板容積大小的離散程度,PDW減小表示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示血小板大小懸殊。,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四、血細胞形態(tài)檢查 (一)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正常紅細胞形態(tài) 呈淡紅色雙凹圓盤狀,大小基本均勻,直徑6~9µm,中心淡染區(qū)<直徑的1/3。,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一)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紅細胞的大小異常紅細胞的形態(tài)異常紅細胞的染色反應(yīng)異常紅細胞的結(jié)構(gòu)異常,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

16、,(二)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外周血正常白細胞形態(tài),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外周血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1)中性粒細胞形態(tài)異常 1)大小不均 2)中毒顆粒 3)空泡變性 4)杜勒小體 5)退行性變 6)棒狀小體,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1.核左移 2.核右移,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異型淋巴細胞(atypica

17、l lymphocyte)類白血病反應(yīng)(leukemoid reaction) 機體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產(chǎn)生的白細胞總數(shù)顯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現(xiàn)幼稚細胞,類似于白血病表現(xiàn)的血象反應(yīng)。 ①有明確病因,如感染、惡性腫瘤、中毒等 ②血象變化明顯,而骨髓象大多正常,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血小板形態(tài)檢查,圓盤狀無核細胞,直徑2~3µm,約為紅細胞1/3~1/2,Wright染色下胞質(zhì)內(nèi)充滿紫紅色顆

18、粒 。,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五、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參考區(qū)間】百分率:成人0.0085~0.02新生兒:0.02~0.06(2%~6%) 絕對值:(24~84)×109/L,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五、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臨床意義】評價骨髓造血功能 在治療中的應(yīng)用 骨髓有白血病、腫瘤浸潤時,血液中Ret也可呈不規(guī)則的病理性輕度增多,為病理刺激所致。,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六、紅細胞沉降率

19、檢查,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在血漿中的沉降速率。影響因素:血漿中各種蛋白的比例改變紅細胞數(shù)量和形狀【參考區(qū)間】  成年男性 0~15mm/1h末 成年女性 0~20mm/1h末,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六、紅細胞沉降率檢查,【臨床意義】 生理性增快 月經(jīng)期、妊娠3個月以上孕婦及60歲以上老年人可輕度增快。病理性增快 ①各種炎癥;②組織損傷或壞死;③惡性腫瘤;④引起球蛋白增高的疾??;⑤其他

20、。血沉增快也反映了紅細胞的聚集性。,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七、血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應(yīng)用,三分群正常白細胞直方圖,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七、血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應(yīng)用,正常紅細胞直方圖 正常血小板直方圖,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第二節(jié) 溶血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增加,以致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破壞而引起的一類貧血。標本采集與送檢確定有無溶血及

21、貧血存在的依據(jù) 確定溶血部位的依據(jù) 確定溶血病因的依據(jù)(1)紅細胞膜缺陷;(2)紅細胞酶缺陷;(3)血紅蛋白?。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第三節(jié) 骨髓細胞學檢查一、骨髓檢查的臨床應(yīng)用,適應(yīng)證禁忌證:血友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晚期孕婦慎作骨髓穿刺臨床應(yīng)用 1.確診造血系統(tǒng)疾病,如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轉(zhuǎn)移癌、惡性組織細胞病等2.協(xié)助診斷某些血液病,如缺鐵性貧血等3

22、.診斷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骨髓液找瘧原蟲、黑熱病小體等4.協(xié)助鑒別診斷血液病及其相關(guān)疾病5.可通過骨髓細胞學復查來評價療效和判斷預后,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骨髓檢驗的步驟及正常骨髓象特征,標本采集 肉眼觀察 1.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滿意 2.判定增生程度 3.觀察巨核細胞 4.有無異常細胞骨髓涂片的低倍鏡檢查骨髓涂片的油鏡檢查(細胞形態(tài)觀察、分類)血片檢查 總結(jié)分析 1.粒紅比值(

23、G/E) 2.各系各階段細胞比例 3.填寫報告單,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增生程度,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七)正常骨髓象特征,骨髓增生活躍,粒紅比值2~4:1各系各階段細胞比例正常各系各階段細胞形態(tài)大致正常無其他異常情況,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血細胞發(fā)育過程中形態(tài)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細胞大小 大?小核質(zhì)比例 大?小細胞核 大—>小,染色質(zhì) 細—>粗,核仁 清晰—>消失

24、細胞質(zhì) 色深—>淺,量少—>多,顆粒無—>有—>特異,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四、常用血細胞組織化學染色 (一)過氧化物酶染色,【染色結(jié)果】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臨床意義】急粒:強陽性,急單:弱陽性,急淋:陰性。,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臨床意義】 感染性疾病 化膿菌感染增高,病毒感染正常或降低;急淋增高,急粒減低

25、,慢粒為0;AA增高, PNH減低;淋巴瘤、真紅、骨髓纖維化增高。,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酯酶染色,特異性酯酶【染色結(jié)果】 中性粒細胞陽性外,其他血液細胞均為陰性。 【臨床意義】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呈強陽性;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呈陰性;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可見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呈陽性,原始和幼稚單核細胞呈陰性的二種細胞。,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酯酶染色,非特異性酯酶【染色

26、結(jié)果】 ①單核系各階段均呈陽性,且該反應(yīng)可被氟化鈉抑制;②粒系細胞一般呈陰性或弱陽性(不被氟化鈉抑制);③淋巴細胞一般為陰性?!九R床意義】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的單核系細胞呈陽性反應(yīng),可被氟化鈉抑制;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一般為陰性或呈弱陽性反應(yīng),不被氟化鈉抑制。,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四)鐵染色,【參考區(qū)間】 細胞外鐵:+~++ 細胞內(nèi)鐵:鐵粒幼紅細胞12%~44%,以Ⅰ型為主?!九R床意義】

27、鐵染色主要用于貧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①缺鐵性貧血細胞外鐵消失,細胞內(nèi)鐵明顯減低或為零;②非缺鐵性貧血,外鐵明顯增高,內(nèi)鐵減少;③鐵粒幼細胞貧血時,內(nèi)外鐵顯著增高,并可見環(huán)形鐵粒幼紅細胞 。,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五、常見血液疾病的血液學特征(一)貧血,增生性貧血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紅系增生顯著,以中、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粒紅比值減低,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一)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增生低下紅系(晚幼紅

28、多見),粒系,巨核系減低非造血細胞增高,漿細胞,淋巴細胞多見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值減低紅系統(tǒng)顯著增生,幼紅細胞呈“核幼質(zhì)老”現(xiàn)象粒系有巨型變,常見巨晚幼粒和巨桿狀粒細胞,成熟粒細胞分葉過多,巨核系可見分葉過多。,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血病,急性白血病 【骨髓象】 ①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②原始細胞+早期幼稚細胞應(yīng)>30%;③有白血病細胞,核分裂相及退化細胞增多;④其他系列血細胞均受

29、抑制。 【血象】 ①白細胞增多性,分類易見幼稚細胞;②正色素性貧血,RBC和Hb顯著減少;③血小板減少。,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象】 ①骨髓增生極度活躍;②粒系極度增生;③以中性中幼、晚幼及桿狀核粒細胞為主,嗜酸、嗜堿性粒細胞增多;④紅系細胞受抑制;⑤巨核細胞早期顯著增多,血小板增多,晚期均減少?!狙蟆?①白細胞顯著增多;②以中性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為多,嗜酸和嗜堿性粒細胞增多;③

30、血小板早期增多,晚期減少。,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第四節(jié) 輸血檢查和臨床用血 一、紅細胞血型及血型鑒定 (一)ABO血型系統(tǒng),血型抗原 H抗原是A、B抗原的前身ABH抗原除存在于紅細胞膜上,白細胞、血小板及其他組織細胞上也有ABH抗原血型物質(zhì)存在于大多數(shù)體液和分泌液中血型物質(zhì)的意義在于鑒定ABO血型和預測胎兒血型,法醫(yī)學上的血型鑒定等,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血型鑒定,,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

31、二)Rh血型系統(tǒng),Rh陽性:含D抗原的紅細胞Rh陰性:不含D抗原的紅細胞,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二、交叉配血試驗,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三、新生兒溶血病的檢查,概念:由于母嬰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免疫學溶血性疾病。ABO血型不合:O型血母親的孩子易發(fā)生RH血型不合:RH陰性血型母親的孩子易發(fā)生篩查:血型、抗體滴度、抗球蛋白實驗,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四、臨床輸血,同型輸血成分輸血自身輸血輸血要嚴格掌

32、握適應(yīng)癥 1.能不輸血者不輸; 2.能少輸不多輸; 3.盡可能不輸全血,如由輸血指征,應(yīng)該圍繞輸血的目的有針對性的輸某種成分血,最好輸自體血。,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重點難點,血液一般檢查的臨床應(yīng)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項目和臨床意義,第四篇 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小結(jié),血液一般檢驗是指血液檢驗項目中最基礎(chǔ)及最常用的檢驗。溶血性貧血的常用實驗檢查方法。骨髓細胞學檢查是診斷造血系統(tǒng)疾病最常用的基本方法。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