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修復生物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創(chuàng) 傷 骨 科 學,第2章 骨折修復生物學,一、骨的結構,骨由骨外膜;骨皮質、骨松質、骨內膜和骨髓組成。,骨外膜periosteum,骨外膜periosteum:骨除了關節(jié)軟骨覆蓋的部分以外,被一層纖維膜所覆蓋,稱骨外膜. 外層:纖維成分多。含大量的粗大的膠原纖維束;有血管、神經在其中穿行 并沿途分支進入??寺瞎埽粓皂g致密。 內層:膠原纖維少,含有薄層的彈力纖維網。富含細胞;較疏松.含生骨細胞。 此兩層并無明顯的界限.

2、,骨皮質,骨皮質(骨密質或堅質骨)分布于長骨干,短骨不規(guī)則骨的表面和扁骨的內外板.骨皮質由骨板構成,其骨板十分規(guī)律地排列;且結合緊密,因而得名。,骨板,骨基質內的膠原纖維相互編織成層整齊地排列,并與骨鹽結合形成板狀結構。稱為骨板. 以長骨為例;骨密質的骨板呈三種不同的排列方式: (1)環(huán)狀骨板:環(huán)繞骨干的內、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內環(huán)骨板和外環(huán)骨板)。 (2)哈佛氏骨板:介于

3、內、外骨板之間.是骨密質的主要部分. (3)間板interstitial lamellae:位于骨單位之間。,外環(huán)骨板,內環(huán)骨板,,,哈弗斯系統(tǒng)間骨板,,,(1)環(huán)狀骨板:,環(huán)繞骨干的內、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內環(huán)骨板和外環(huán)骨板)。外環(huán)骨板auter circumferential lamellae:在骨干的表層,由數(shù)層至十數(shù)層骨板組成,整齊地環(huán)繞骨干平行排列。其表面覆蓋外骨膜.外骨膜中的小血管通過垂直于骨干長軸貫穿

4、外環(huán)骨板的福克曼氏管 Volkman's canal深入骨皮質.內環(huán)骨板inner circumferential lamellae:居于骨干的髓腔,僅少數(shù)幾層.內覆蓋骨內膜 也有??寺瞎埽?(2)哈佛氏骨板:,介于內、外骨板之間.是骨密質的主要部分.以哈佛氏管 Haversian canal為中心呈同心圓排列。共同組成哈佛氏系統(tǒng)Haversian system。所有哈佛氏系統(tǒng)結構相同.又稱為骨單位osteon。骨單位呈圓柱

5、形;與骨干長軸平行單位之間有橫向連接,血管彼此相通,并與??寺瞎芟嘟煌?。也有神經與哈佛氏管伴行。,(3)間板interstitial lamellae:,位于骨單位之間。多層平行排列的骨板形狀不規(guī)則,無血管通過.是不完整的骨單位,缺乏哈佛氏管;是舊有骨單位的遺跡.,,3·骨松質spongy:,分布:兒童的骨垢或成人長骨的骨端 短骨不規(guī)則骨內及扁骨的內外板之間(板障)主要結構:骨小梁rabeculae。骨小梁之間為大小不規(guī)則

6、的相互溝通的骨髓腔.且內覆薄的骨內膜。這些髓腔與大的髓腔相通,內含骨髓。骨小梁僅有平行的板層,一般無哈佛氏系統(tǒng)存在,僅于粗大的骨小梁內部才有較小的哈佛氏系統(tǒng)。,,骨小梁的分布完全符合機械力學的規(guī)律。,,4·骨內膜endosteum,:骨髓腔的內面骨小梁的表面和哈佛氏管的內表面上覆蓋的一層薄膜,與骨外膜的內層相似,富含生骨細胞。,5·骨髓 bone mamrrow:,位于髓腔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

7、 紅骨髓red bone mamrrow:嬰兒的骨中均為紅骨髓,成人的松質骨內含紅骨髓。某些骨如 胸骨內終生含有紅骨髓。紅骨髓內有大量的造血細胞;具有造血功能。 黃骨髓 yellow bone mamrrow:成人的骨髓腔內含黃骨髓。主耍為脂肪組織.在經受大量失血的情況下;部分黃骨髓重新變?yōu)榧t骨髓,恢復造血功能。,骨的微觀結構,骨組織:是成骨的主要組織。是硬型的結締組織。與其他結締組織不同,骨組織不但含

8、有機成分還有無機成分。新鮮骨按重量計25%是水,25%為有機物,50%無機礦物鹽,骨組織的主要成分:細胞和細胞間質。,,,,,,,,,,,,,,,,,,,,骨組織中的細胞:,骨原細胞 骨細胞。成骨細胞 osteoblast:破骨細胞 osteoclast:,骨細胞:,外形:扁橢圓形的星形細胞,有許多突起,細胞間借突起相連。位于:骨板內或骨板間,在間質內占據的腔隙稱為骨陷窩。其突起占據的管狀空間稱為骨小管。骨陷窩借助骨小管相連.細

9、胞間可互相傳遞營養(yǎng)物。作用:骨細胞在骨織中起新陳代謝作用。以維持骨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特定情況下可轉化成另兩種細胞。,成骨細胞,osteoblast:常見于生長期的骨組織中,聚集在新形成的骨質表面。作用:能產生細胞間質中纖維和粘多糖。新的細胞間質不斷產生,并經過鈣化而形成骨質,成骨細胞進被包埋其中.此時細胞內的合成活動停止轉變稱為骨細胞.,破骨細胞,破骨細胞osteoclast:是一種多核的巨大細胞.有人認為是多個骨細胞融合而成。也有

10、人認為是多個巨噬細胞融合而成、常見于骨質被吸收的凹陷面。與骨質吸收有密切關系。當骨質被吸收后破骨細胞發(fā)生裂開,分成原來的個體細胞。,,,,,細胞間質:,細胞間質(骨基質) 有機成分:骨膠纖維一膠原纖維一彈性韌性 無定型有機質:糖一蛋白質復合物(多為粘多糖)介于細胞和膠原纖維之間;使膠原纖維粘合在一起。只占有機成分的5%。無機成分:骨鹽:磷酸鈣,碳酸鈣等組成結晶的羥磷灰石[Ca10(PO4)6(OH)2]和無定型的膠體磷酸鈣.,,,二、

11、骨的形成,1、膜內成骨,2、軟骨成骨 (1)軟骨內成骨  (2)軟骨膜下成骨,膜內成骨:間充質經過鈣化后直接形成骨組織。主要見于:顱骨.面骨.部分鎖骨和下頜骨。過程:間充質先分化為富有血管的胚胎性結締組織膜,該處分化許多成骨細胞群,形成骨化中心。成骨細胞開始分泌有機的細胞間質,形成類骨質,隨后骨鹽沉著其上,形成骨組織。這種骨組織最初為初級松質骨。成骨過程由骨化中心向四周擴展,表面的間充質分化為骨膜,其深部的成骨細

12、胞又在初級松質骨表面沉積新骨,骨乃逐漸增厚增大。,1、膜內成骨,間充質,分化,有血管的胚胎性結締組織膜,分化,成骨細胞群,分化,成骨細胞群,分泌,分泌,類骨質,沉積,骨鹽,形成,沉積新骨,骨,骨組織(初級骨松質,,,2、軟骨成骨,(1)軟骨內成骨  出生后,肢體管狀骨的增長和特殊結構的形成主要依靠繼發(fā)性骨骺的軟骨內骨化完成 (縱向生長) (2)軟骨膜下成骨 與軟骨內成骨同時,軟骨膜內層(骨膜),產生一層與骨膜相

13、平行的骨密質(增加厚度),長骨發(fā)生,,軟骨內成骨&軟骨膜下成骨,(骺軟骨),軟骨膜,軟骨,(骨干),(鈣化),三、骨的塑形與重建,,,骨折的愈合,骨折的愈合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是一面破壞清除,一面新生修復的過程,新生修復的過程是由膜內骨化與軟骨化共同完成。骨折愈合的過程也是暫時性緊急連接過程到永久性的堅固連接的過程。,,骨組織具有強大的修復再生能力通常把骨折愈合的進程分為以下3個階段 ◆ 血腫機化期 ◆

14、 原始骨痂期 ◆ 骨痂改造期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過程,(1)骨折后血腫機化(2)血腫逐漸機化,骨內外膜處開始形成骨樣組織,該期的主要變化是:,① 在導致骨折創(chuàng)傷的打擊下,誘發(fā)骨折區(qū)的創(chuàng)傷性炎癥,甚至波及全身;② 骨折區(qū)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③開始出現(xiàn)骨折后修復再生的早期反應。,骨折局部的炎癥反應主要包括:,(1)局部循環(huán)障礙:骨折局部血管損傷破裂出血、阻塞、瘀血和擴張等,造成局部循環(huán)障礙。 (2)白細胞滲出:在

15、骨折局部的組織內呈現(xiàn)炎癥細胞侵潤(3)原發(fā)性組織壞死:由于損傷、缺血、缺氧和毒性產物的損害,使折斷之骨及其周圍2mm以內的軟組織,發(fā)生早期原發(fā)性組織壞死;,,(4)成纖維細胞增生:形成肉芽組織,并且開始向血腫內伸入;(5)血管增生:在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同時,結締組織內的毛細血管也增生分支,它們共同形成富于新生血管的肉芽組織。,血腫的機化:,骨折斷端周圍的纖維結締組織不僅包圍著血腫,而且逐漸侵入血腫,不斷地增殖和侵占血腫溶解和吸收后遺留

16、下的空隙。同時在纖維結締組織和血腫內,出現(xiàn)毛細血管,其數(shù)量迅速增加。肉芽組織取代凝血塊,并且逐漸纖維化的過程稱為血腫的機化。機化的血腫為骨折愈合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在骨折后6-8小時啟動,在4-7天可以看到明顯的機化組織。機化的血腫對骨折斷端有初步固定的作用。因此,也有人將之稱為早期的纖維骨痂。,(1)膜內化骨及軟骨化骨過程逐漸完成(2)膜內化骨及軟骨化骨過程基本完成,,根據形成骨痂的性質,通常把骨痂形成期劃分為3個階段:纖維骨

17、痂形成期(2-4周)、軟骨骨痂形成期(3-5周)和編織骨痂形成期(4-6周)等。,纖維骨痂形成期:,此期開始于血腫機化期,所以在骨折后3-5天,隨著纖維組織和血管開始進入血腫,凝血塊機化,出現(xiàn)肉芽組織時開始,就出現(xiàn)了纖維骨痂形成期的一些變化。,,凝血塊開始機化:是指凝血塊逐漸被纖維組織所置換的過程。肉芽組織纖維化形成纖維骨痂:纖維組織具有一定的彈性、韌性和承受應力的能力。所以,纖維骨痂對于骨折斷端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軟骨骨痂形成

18、期:,在骨折后第3-5周期間,纖維骨痂內可以出現(xiàn)大量成軟骨細胞。它們分泌許多軟骨基質,形成透明樣軟骨,并且通過軟骨化骨形成新生骨。正常情況下,在骨內膜的纖維骨痂內常可以看到少量透明樣軟骨。,編織骨痂形成期(4-6周):,該期主要的組織病理學變化:編織骨痂形成期是骨性骨痂形成的重要時期,纖維骨痂和軟骨骨痂分別通過膜內化骨和軟骨內化骨形成編織骨,完成骨折的骨性愈合。,1外骨痂內骨痂,環(huán)狀骨痂及腔內骨痂形成后的立體解剖2骨痂塑形基本完成,,一

19、般認為骨折后第2-6月是編織骨痂重塑建期。重塑建是指編織骨痂的結構,特別是其小梁骨,在負重和運動等因素的作用下,按其承受的壓力曲線和張力曲線方向重新排列,逐漸形成與其所處功能位置匹配的板層樣小梁骨、皮質骨和骨髓腔。,,(,,,,原始骨痂為排列不規(guī)則的骨小梁所組成,尚欠牢固,應防止外傷,以免發(fā)生再骨折。隨著肢體的活動和負重,在應力軸線上的骨痂,不斷地得到加強和改造;在應力軸線上以外的骨痂,逐步被清除;使原始骨痂逐漸被改造成為永久骨痂,

20、后者具有正常的骨結構。骨髓腔亦再溝通,恢復骨之原形。小孩為1~2年,成人為2~4年。,,一般講,骨痂重塑建是編織骨破壞、溶解、吸收,逐漸被移除和新生骨組織不斷形成的動態(tài)過程。,,,骨不連的生物學機制,骨痂的形成和鈣化障礙:包括多種細胞介質活性異常,各種類型的軟骨病等。區(qū)域性加速現(xiàn)象低下: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損傷等異常分化:轉移性腫瘤和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神經損害,先天性脛骨假關節(jié),骨折不適當治療。骨改建和塑形異常二次損傷現(xiàn)象

21、過度,骨不連的分類,有多種分類方法,常用的分為六大類:1.肥大性骨不連,骨端血運豐富,固定不良。2.營養(yǎng)不良性骨不連,骨端象牙白或淡黃色,無骨膜。3.萎縮性骨不連,骨端萎縮、骨質疏松、斷端呈鼠尾狀改變,無任何骨痂形成。4.感染性骨不連,骨折端呈蝕樣改變,并夾雜骨感染表現(xiàn),即骨溶解、死骨存留、異常的局限性密度增高。5.假關節(jié)性骨不連,骨端間形成封閉的假性關節(jié)囊。6.骨缺損性骨不連,缺少全周徑的2cm以上,多因創(chuàng)傷、手術、腫瘤切

22、除或自身代謝性原因。,,,,,小結,骨的主要功能:力學支撐、肌肉附著、儲存鈣和磷骨的有機成分:膠原和非膠原蛋白,羥基磷灰石晶體和和這兩種蛋白相結合骨質的大部分成分是由成骨細胞合成和分泌的骨質的吸收主要是為了適應生長、修復和礦物質動員的需要。這個過程主要由來源于巨噬細胞的破骨細胞完成骨在一生中通過激活-吸收-形成(ARF)的順序進行塑形,在此過程中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相互協(xié)調吸收舊骨形成新骨,小結,在正常成人的骨骼中,塑形是偶聯(lián)發(fā)生

23、的,即骨吸收和形成相等,使骨密度保持恒定膜內化骨是扁平骨形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間充質直接分化而來的成骨細胞形成骨質長骨通過軟骨內化骨形成。在此過程中,軟骨細胞首先形成軟骨然后再按ARF方式塑形,小結,臨床相關性:骨的最常見過程是損傷骨的塑形過程;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中,吸收大于形成時發(fā)生骨質疏松,形成大于吸收時發(fā)生石骨癥軟骨發(fā)育不良是由于軟骨內化骨缺陷造成骨折的修復是涉及較少的骨組織發(fā)生的協(xié)調過程,后期發(fā)生骨的塑形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