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感染的預防與治療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關于導管感染相關概念,導管細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導管頭部、皮下部分或導管接頭處定量或半定量培養(yǎng)有微生物顯著生長。,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

2、s. 2002;110(5):e51,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分為臨床定義和微生物學定義。臨床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 cm 內的紅斑.硬結和(或)觸痛;可能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癥狀,例如發(fā)熱或出口部位溢膿,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微生物學的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導管出口部位的滲出物中培養(yǎng)出微生物,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

3、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導管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指來自導管出口部位2 cm以上,沿皮下隧道導管路徑的觸痛、紅斑和/或硬結,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

4、.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囊感染(pocket infection):,指完全植入皮下裝置與血管內導管連接的皮下囊感染性積液;常有囊上方皮膚組織觸痛、紅斑和/或硬結;自發(fā)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膚的壞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O’Gradu NP, Ale

5、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導管相關血行感染(CRBSI),指留置血管內裝置患者出現細菌血癥或真菌血癥,經外周靜脈抽取血液培養(yǎng)至少一次結果陽性,同時伴有感染癥狀(如發(fā)熱、寒顫和低血壓)且除導管外,無其他

6、明顯的血行感染源。,O’Gradu NP, Alexander M, 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Pediatrics. 2002;110(5):e51,流行病及微生物學,表述導管相關血行感染的發(fā)生率有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發(fā)生感染的導管占總的導管數的百分比。另一種是每100

7、0導管留置日中發(fā)生的感染數。,Jarvis WR, Edwards JR, Culver DH 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Am J Med. 1991 Sep

8、16;91(3B):185S-91S,各種類型導管的血行感染發(fā)生率不同,以每一千導管留置日來統(tǒng)計,發(fā)生血行感染率較高的分別為經切開留置外周靜脈導管及帶鋼針的外周靜脈導管,而經皮下置入靜脈輸液導管的感染率較低;,Jarvis WR, Edwards JR, Culver DH 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

9、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Am J Med. 1991 Sep 16;91(3B):185S-91S,常見的致病菌,常見的致病菌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少見的致病菌有銅綠假單胞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鮑蔓不動桿菌等,放射性土壤桿菌也有報道。真菌感染在近年來有增加趨勢。,Jarvis W

10、R, Edwards JR, Culver DH 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Am J Med. 1991 Sep 16;91(3B):185S-91S,致病菌,

11、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膚污染引起,約占CRBSI的30%。金黃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見的病原菌,目前約占院內血行感染的13.4%。在過去的20年里,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感染的發(fā)生率也在增加。,Jarvis WR, Edwards JR, Culver DH 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

12、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Am J Med. 1991 Sep 16;91(3B):185S-91S,致病菌,在大面積燒傷患者,綠膿桿菌和陰溝桿菌比較多見。真菌在院內血源性感染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念珠菌引起的血源感染率為5.8%。長期接受全腸外營養(yǎng)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的機會增多。在骨髓移植病人中可達到11%。免疫低

13、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還可發(fā)生曲霉菌感染。,Schaberg DR, Culver DH, Gaynes RP. Major trends in the microbial etiolog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m J Med. 1991 Sep 16;91(3B):72S-5S,病原菌的種類與病死率有一定相關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導管相關血行感染的死亡率最高,達8.2%。凝固

14、酶陰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CRBSI的死亡率最低,約為0.7% 。真菌引起的導管相關血行感染的死亡率更高。,Mermel LA, Farr BM, Sherertz RJ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1 Apr;22(4):222-42,

15、發(fā)病機制,1)皮膚表面的細菌在穿刺時或之后,通過皮下致導管皮內段至導管尖端的細菌定植,隨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過血行播散到導管,在導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3) 微生物污染導管接頭(和內腔),導致管腔內細菌繁殖,引起感染。前兩種屬于腔外途徑,第三種為腔內途徑。,Safdar N, Maki DG.Inflammation at the insertion site is not predictive o

16、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ith short-term,noncuf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rit Care Med. 2002 ;30(12):2632-5,影響導管感染的因素,宿主因素、導管位置及微生物與導管相互作用。根據臨床情況而定,有時可有幾種因素同時存在,,Branchini ML, Pfaller MA, Rhine-Chalbe

17、rg J et al. Genotypic Variation and Slime Production among Blood and Catheter Isolates of Candida parapsilosis. J Clin Microbiol. 1994 ;32(2):452-6,確診(導管能被證明為感染來源),至少包括以下各項中的1項:有1次半定量(每導管節(jié)段≥ 15 CFU)或定量(每導管節(jié)段≥ 100CFU)導管培

18、養(yǎng)陽性,從導管節(jié)段和外周血中分離出相同的微生物(種屬和抗生素敏感性);從導管和外周靜脈同時抽血做定量血培養(yǎng),兩者血培養(yǎng)菌落計數≥5:1;陽性時間差(例如中心靜脈導管血液培養(yǎng)陽性比外周血液培養(yǎng)陽性至少早2 h);導管出口部位流出的膿液中培養(yǎng)出與外周血中同樣的細菌。,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臨床診斷(導管極有可能為感染來源,但未達到確診

19、標準,稱為與導管有關的血行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SI):,需要包括以下一或者兩條:導管相關膿毒癥(臨床):導管頭或導管節(jié)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養(yǎng)陽性,臨床上表現為膿毒癥,除了導管外無其他感染來源,在拔除導管48小時內,并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療下,癥狀好轉;細菌血癥或真菌血癥:血管內導管留置的病人中有感染征象且至少有兩個血培養(yǎng)(包括一個來源于外周血)的陽性結果,為皮膚共生菌,但導管節(jié)段培養(yǎng)陰性且除了導管沒有其他明顯血行

20、感染的來源(所謂的“原發(fā)性菌血癥”)導管相關血行感染。,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擬診(既不能確診也不能排除導管相關感染),需滿足以下之一:導管相關膿毒癥(臨床):導管頭或導管節(jié)段定量或半定量培養(yǎng)陽性,有臨床膿毒癥表現并且除了導管無明顯感染來源,在導管拔除和抗生素使用后癥狀消退;細菌血癥/真菌血癥:血管內導管留置的病人中有感染征象(發(fā)熱

21、、寒顫和/或低血壓)且有一個血培養(yǎng)(通過導管抽取或來源于外周均可)的陽性結果,為皮膚共生菌。但導管節(jié)段培養(yǎng)陰性且除了導管沒有其他明顯血行感染的來源,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診斷方法:包括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臨床診斷:由于臨床表現缺少特異性和敏感性,所以不能以此為依據進行診斷。 存在感染的中心靜脈導管,其局部炎癥表現卻不常見,很可能是由

22、于當前大多數的導管相關感染是由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所致,該菌很少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征象。穿刺部位有明顯的炎癥表現,特別是當病人同時伴有發(fā)熱或膿毒癥的其他表現時, 應考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CVC相關性BSI。,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不能僅依靠臨床表現來診斷是否存在導管相關血行感染(推薦級別:B),血管內導管相關

23、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實驗室診斷,快速診斷導管培養(yǎng)診斷血培養(yǎng)診斷,快速診斷,主要有革蘭染色革蘭染色對診斷導管相關感染敏感性較低,但對于診斷外周靜脈導管相關感染,不失為快速、有效的方法。僅以吖啶橙白細胞(AOLC)試驗作為診斷導管感染的方法并不可靠。AOLC試驗和革蘭染色并用簡單快速廉價但對其評價不一,有報道稱其應用價值較高,但也有報道稱其不具

24、有診斷價值,拔除導管后培養(yǎng)診斷,半定量培養(yǎng)結果≥15CFU,定量培養(yǎng)結果, ≥1000CFU。當懷疑CRI而拔除導管時,應同時對導管尖端及導管皮下段進行培養(yǎng)。對于多腔導管,由于每一個導管腔都可能是CRBSI的可能的感染源,為提高陽性檢出率,需對每一個導管腔進行培養(yǎng),即使該導管腔為空置,也應對其進行培養(yǎng)。,推薦意見,僅在可疑導管相關血行感染時進行導管培養(yǎng);(推薦級別:B)拔除可疑感染的導管時,同時對導管尖端及皮下段進行培養(yǎng)能提高陽

25、性檢出率(推薦級別:B)使用定量或半定量法進行導管培養(yǎng)(推薦級別:B);對可疑肺動脈導管感染,應對導引管頂端進行培養(yǎng)。(推薦級別:C),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不拔除導管的診斷,推薦意見:對所有新發(fā)生可疑中心靜脈導管相關血行感染患者應取兩分血標本進行培養(yǎng),其中至少1份來自外周血。(推薦級別:B)推薦意見:同時從外周靜脈和導管抽血培養(yǎng)

26、,陰性結果可排除導管相關感染(推薦級別:A),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不拔除導管的診斷,推薦意見:外周靜脈血與導管內同時取血定量培養(yǎng)法較為可靠(推薦級別:A)推薦意見:由外周靜脈和中心靜脈導管獲得的血標本,培養(yǎng)陽性結果時間差超過120min,推薦為特殊情況不能拔除的長期留置導管診斷導管相關性感染時使用;(推薦級別:B),血管內導管相關感

27、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預防,,教育培訓計劃,經過培訓后的醫(yī)務人員對于導管相關技術的無菌操作過程的認同性加強了,嚴格標準化操作比例明顯上升,可以使得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率顯著下降20-40%,致死率得到有效的控制。教育培訓成為經濟有效的控制感染發(fā)生的方式。,2004年Coopersmith CM,在原有的教育基礎上強化床邊監(jiān)測,及時改良可能存在的問題,

28、導管相關性感染顯示出近18%的下降,雖然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差異,但是該項研究認為此下降趨勢是基于既往的成功的教育培訓基礎上的,良好的教育仍需保證。,Coopersmith CM,et al.The Impact of Bedside Behavior on catheter –Related Bacteremia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rch Surg 2004;139:131-136.,流行病學資料的監(jiān)測

29、與宣傳,建立本地關于醫(yī)院獲得性血行感染的病因學數據和發(fā)生率的相關數據系統(tǒng),了解可能的導管相關性細菌及相應的抗生素敏感性資料,考慮感染控制的工作效率。對可能發(fā)生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病患進行實時監(jiān)測,對于存在嚴重感染的病例進行仔細分析,發(fā)現可能問題,及時為其他患者提供改進措施。,Wall RJ, et al.Using real time process measurements to reduce catheter related blood

30、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Qual Saf Health Care. 2005 Aug;14(4):295-302,確保ICU護理人員與醫(yī)務人員的固定性,標準化的無菌操作,專業(yè)的輸注隊伍可降低感染率,并發(fā)癥以及成本;置管的醫(y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缺乏經驗,護理人員不足,可增加感染率。固定的護理人員,醫(yī)務人員,提高的技術水平有利于血行感染發(fā)生率的下降。,Tsuchida T,

31、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a nurse-initiate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n urban acute hospital: An intervention study with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Int J Nurs Stud. 2006 Sep

32、 21; Fridkin SK, et al.The role of understaffing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6 Mar;17(3):150-8 Alonso-Echanove J, et al. Effect of nurse staffing and

33、antimicrobial-impregna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on the risk for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3 Dec;24(12):916-25,推薦意見,持續(xù)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導管相關操作的培訓和質量控制。(推薦級別:A),,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

34、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外周靜脈的選擇,推薦意見:留置導管時間短于7天,可考慮首先選擇頸內靜脈。(推薦級別:C)推薦意見:擬留置時間超過7天,優(yōu)先考慮選擇鎖骨下靜脈. (推薦級別:A)推薦意見:存在明顯的凝血功能障礙或者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考慮選擇股靜脈。(推薦級別:C),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35、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2005年在Critical Care Medical雜志中推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只要有嚴格的無菌操作,有經驗的醫(yī)生置管及接受專門培訓的護士進行導管護理,無論是在鎖骨下,還是頸內,股靜脈,導管感染的發(fā)生均無顯著差別。,,Deshpande KS, et al.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f cenral venous catheters at

36、the subclavian, internal jugular ,and femoral site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population.Crit Care Med 2005;33:13-20,推薦意見:,條件允許時,優(yōu)先使用床邊B超介導下的中心靜脈留置。(推薦級別:A),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動

37、脈導管的選擇,Lorente L研究顯示了,1 2 3 4橈動脈: 2088; 12007; 0; 3肱動脈: 112; 649; 0; 0足背動脈: 131; 745; 0; 0股動脈: 618; 3647; 11; 7,1

38、)留置導管的數量2)導管放置天數(導管天)3)局部定植感染發(fā)生數4)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數等一系列指標,置管更換時間,2004年一項關于短型外周靜脈導管的靜脈炎發(fā)生率和時間動力學的研究再次對常規(guī)認為的短型外周靜脈導管需要72小時更換的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研究認為短型外周靜脈導管的靜脈炎發(fā)生率和時間動力學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所以重點不是72小時更換,而是每天對導管位點的監(jiān)測。,Grune F,Schrappe M, Basten J, W

39、enchel HM, Tual E, Stutzer H; Cologne Quality Control Network.Phlebitis rate and time kinetics of short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Infection. 2004 Feb;32(1):30-2,推薦意見,不推薦定期更換外周靜脈作為預防靜脈炎和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方法。當外周靜脈無功能或者出現靜脈炎表現

40、,應當立即予以拔除。(推薦級別:E),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CVCs(包括PICCs和血液透析導管),推薦意見:導管功能正常且沒有證據顯示存在局部及全身并發(fā)癥時,定期更換中心靜脈置管是沒有必要的. (推薦級別:B),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

41、,推薦意見:當血管導管不再為醫(yī)療所必需時,立即將其拔除. (推薦級別:D),隨著導管留置時間的延長,導管護理操作增加,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發(fā)生的可能性仍然有增大的可能,尤其是超過一定的時間段,(例如導管留置28天,則導管相關感染的可能超過24%,所以當血管導管不再為醫(yī)療所必需時,立即將其拔除,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屏障。,推薦意見,血透導管更換應當慎重,部分使用全身抗生素聯合局部抗生素封管,可以避免重新置管。(推薦級別:C)部分血透導管的更

42、換可以采用原位導絲置換聯合局部抗生素封管。(推薦級別:D),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肺動脈導管,肺動脈導管設計中采用薄層塑料薄膜包裹,可以預防接觸污染,減少了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臨床工作中通常保留3天, 有研究顯示,四分之三的患者在應用肺動脈導管5天后已經出現了細菌的定植。,Blot F,Chachaty E, Raynard B,Ant

43、oun S,Bourgain JL,Nitenberg G. Mechanisms and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of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s and introducer sheaths in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an intensive care unit. J Hosp Infect. 2001 Aug;48(4):289-97.,一

44、項研究認為,71名放置漂浮導管的危重癌癥患者,17%出現局部定植,5.6%出現膿毒癥。出現的時間點為置管后的7天,所以提出肺動脈導管應當在4-7天進行更換。,Raad I,Umphrey J,Khan A,Truett LJ,Bodey GP. The duration of placement as a predictor of peripheral and 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 infections

45、. J Hosp Infect. 1993 Jan;23(1):17-26.,2003年研究指出,在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4天更換和7天更換肺動脈導管對導管相關感染的發(fā)生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Chen YY,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replacement at 4 days and 7 days of the infection rate for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s in an

46、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 2003 May;31(5):1353-8,周圍動脈,研究認為外周動脈應當4-6天更換位點,也有研究推薦更換時間為7天,但是目前仍無證據顯示常規(guī)更換會減少CRBSI的發(fā)生。,Kluger DM, Maki DG. The relative risk of intravascular device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

47、dults [Abstract]. In: Abstracts of the 39th Interscience Conference on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San Francisco, CA: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1999:514.,導管更換原則,176名患者在進行置管時使用最嚴格的無菌操作,而167名患者作為對照,未使用最

48、嚴格的無菌操作,研究顯示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率是對照組的6.3倍;在置管起始2個月中,對照組67%導管感染,而使用最嚴格的無菌操作組25%發(fā)生導管感染。顯示了最嚴格無菌操作的優(yōu)勢。推薦意見: 緊急條件下的導管留置,若無嚴格的無菌操作,事后盡快更換,不可超過48小時 (推薦級別:B),推薦意見,緊急條件下的導管留置,若無嚴格的無菌操作,事后盡快更換,不可超過48小時 (推薦級別:B)推薦意見 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同時懷疑有CRBSI,立

49、即拔除中心靜脈導管,并且重新選擇置換位點。(推薦級別:C),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2003年Crit Care Med雜志上發(fā)表多腔和單腔靜脈導管感染率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和單腔導管相比較而言,多腔的導管確實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進一步選取較高水平的研究,感染與管腔數量之間的相關性似乎減弱了,這部分可能增加的感染率被多腔導管帶來的

50、便利所抵消。所以此項研究闡明了繼續(xù)使用多腔導管的必要。,推薦意見,在醫(yī)療操作所需通路足夠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導管接頭和管腔最少的中心靜脈導管,對于有較多用藥需求的情況下,權衡利弊,不反對使用多腔導管。(推薦級別:B),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抗感染導管,1) 氯已定/銀化磺胺嘧啶涂層導管2) 二甲胺四環(huán)素(美滿霉素)/利福平涂層導管3)

51、 鉑/銀材料導管4) 銀套管導管等不同特性的導管.,最新的2007年度有關銀涂層的多腔導管應用于危重病患中的研究,病患基本情況,置管位置,置管時間和感染的其它危險因素均一致的前提下,發(fā)現導管細菌定植發(fā)生(14.7% vs 12.1%)和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2.5% vs 2.7%)與標準的多腔導管并無差別。所以對于抗感染導管是否存在優(yōu)勢可能仍然需要在將來的研究中確證,尤其注意那些存在較高的導管相關性感染發(fā)生的機構。推薦意見:不常規(guī)推

52、薦抗菌材料覆蓋導管。(推薦級別:A),全身抗生素預防,55名接受靜脈營養(yǎng)的患者,隨機分為應用萬古霉素組和不使用萬古霉素組,導管相關性膿毒癥發(fā)生率為25%,預防應用萬古霉素不能降低CRBSI發(fā)病率對于存在嚴重免疫抑制的人群中, 應用萬古霉素預防也不能改善導管相關性膿毒癥的發(fā)生. ;同樣,應用替考拉寧也不能減少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的發(fā)生 推薦意見: 不推薦全身抗生素使用預防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發(fā)生。(推薦級別:C),消毒,手部消毒手部消毒是限

53、制定植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規(guī)用采有消毒功能的肥皂和水或75%酒精清洗雙手.導管置入,更換,查看,觸診,調整或更換敷料前后均應清潔雙手 推薦意見:正確的手部消毒是減少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推薦級別:B),無菌操作,CVC需更嚴格的無菌操作,,例如戴口罩,帽子,無菌手套,穿無菌手術衣,鋪無菌單較標準的消毒方式,可顯著減少CRBSI的發(fā)生率。最嚴格的無菌操作對于預防動脈導管細菌定植或者感染發(fā)生無影響推薦意見:在進行導管相關操

54、作時,采用更嚴格的無菌操作. (推薦級別:A),皮膚消毒,置管和換藥時適當消毒皮膚.2%洗必泰常作為首選也可選用2-5%(2%)碘酊1%碘伏5-15%(10%)聚維酮碘或75%(70%)酒精進行消毒,碘酊優(yōu)于碘伏聚維酮碘. 推薦意見: 置管和換藥時適當消毒皮膚,優(yōu)先選擇2%洗必泰。(推薦級別:A),敷料選擇及更換,擇取透明的,半透性聚安酯敷貼和紗布各自不同的優(yōu)缺點,選擇具體的使用。透明的,半透性聚安酯敷貼可保護導管,便于發(fā)現

55、檢查導管位點,可進行淋浴不易受潮,減少更換頻率,但是敷貼局部仍然可能較為潮濕,增加定植和感染的機會?;颊叱龊馆^多或存在高溫, 導管置管處血液滲出較多者,紗布為首選。,建立規(guī)范的流程來進行相關的醫(yī)療過程,第1步 進行專業(yè)培訓教育,達到對指南推薦的認知。第2步 建立有關中心靜脈留置的表格。第3步 每日評估是否可以拔除中心靜脈。第4步 按照表格規(guī)范和監(jiān)督床邊護理完成情況。 推薦意見: 建議將多項推薦意見聯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程監(jiān)督

56、醫(yī)療過程。(推薦級別:C),壓力監(jiān)測,推薦意見:盡量選擇一次性的壓力傳感器。(推薦級別:E)推薦意見:盡量選擇密閉式沖洗,減少不必要操作。(推薦級別:C)推薦意見:將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液體輸注途徑分開。(推薦級別:E),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封管預防,肝素封管 沉積在導管中的血栓,纖維蛋白是微生物定植部位,肝素預防,可降低血栓發(fā)生,尤

57、其是對于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出現嚴重的感染,使用持續(xù)的低劑量肝素可能是方便且有效的預防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的方法。,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處理,由于感染微生物的多樣性以及宿主因素的不確定性,導致導管相關性感染是一個復雜的疾病過程。 對于臨床個體情況處理,目前還沒有充足的臨床資料給出普適性的推薦意見,所以指南給出的推薦并不能夠替代醫(yī)師的臨床判斷。,推薦意見,短程外周靜脈導管在懷疑并發(fā)感染時應立即拔除,并進行導管與血標本的培養(yǎng)(推薦級別:

58、B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中心靜脈導管合并可能的感染表現,僅出現發(fā)熱但沒有合并低血壓、SEPSIS或者臟器功能衰竭時,可以不常規(guī)拔除導管,但必須同時送檢導管內與經皮穿刺獲得的兩份標本培養(yǎng);(推薦級別:B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

59、委員會,推薦意見,懷疑因中心靜脈導管導致的發(fā)熱同時合并嚴重疾病狀態(tài)、穿刺部位的膿腫或者sepsis的時候應當立即拔除導管;(推薦級別:A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中心靜脈導管合并金葡菌感染應該立即拔除導管,并采用必要的檢查手段明確是否并發(fā)感染性心內膜炎;(推薦級別: B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60、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懷疑因中心靜脈導管導致的發(fā)熱同時合并嚴重疾病狀態(tài)、穿刺部位的膿腫或者sepsis的時候應當立即拔除導管;(推薦級別:A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導管并發(fā)念珠菌血癥應當立即祛除導管;(推薦級別:A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

61、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在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或植入裝置并發(fā)感染導致SEPSIS、血流動力學障礙、持續(xù)性菌血癥等情況下,應該盡可能拔除導管和植入裝置;(推薦等級:B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抗生素經驗治療,主要依據各地區(qū)和各病區(qū)據病原學流行病學

62、資料進行,選用藥物應該覆蓋可能性最大的病原微生物 。(推薦級別:E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推薦意見,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抗生素療程主要取決于感染的程度和性質,對于可能造成嚴重并發(fā)癥的感染必須適當延長療程;(推薦級別D級),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2007) 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