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分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分析</p><p>  【摘 要】煤電價格沖突是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背景下凸現的一個重要問題,對國民經濟包括居民生活造成一系列的影響。本文在分析煤電價格沖突形成的基礎上,利用居民消費支出指標構建了回歸模型,以分析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的影響,設計了基于居民對電價承受能力的電價調整機制。 </p><p>  【關鍵詞】煤電價格沖突;居民消費支出;

2、電價調整機制一、引言 </p><p>  煤炭和電力唇齒相依,這兩個產業(yè)的統(tǒng)一協調不僅關系到煤炭工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更關系到電力供應的持續(xù)性和電價的穩(wěn)定性,進而影響國計民生。煤電價格沖突是制約煤、電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僅影響煤炭企業(yè)的正常利潤的獲得,而且也大大增加電力企業(yè)的運營成本。同時,煤電價格沖突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煤電價格沖突導致產業(yè)鏈末端電價不穩(wěn)定,直接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只有妥善解決合作中的沖突,才

3、有利于擇優(yōu)配置資源,從而能維持居民的正常生活。國外學者對煤電價格沖突的影響多集中于電價波動對社會經濟及居民生活的影響。Kumar(2005)通過理論模型分析了電價和水價變動后農民的反應。Nguyen(2008)研究了越南電力價格變動對其他產品長期邊際成本的影響。國內文獻透過煤電價格沖突的本質研究煤電價格沖突的解決方案及居民電價機制。郭敬禹、王希(2010)認為煤電沖突的實質是“煤價放開,電價封死”。蘇素和李春紅(2003)分析了重慶市的

4、電力市場變遷歷程和其對電價制定的影響,并用實證計算了可能性的電價對當地經濟的影響。王艷、朱翔(2012)利用投入產出模型論證了電價的波動主要是通過間接路徑進行傳導,即借助于其他部門間接影響</p><p>  二、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影響的分析 </p><p>  1.煤電價格沖突的形成。自1993年煤炭價格改革以來,中國煤炭市場就一直存在著市場定價與計劃定價(直供合同價)兩種完全不同的定

5、價機制。盡管從2000年開始,我國政府放開了電煤的價格,從而基本上實現了電煤價格的市場化,但煤炭市場的兩種不同的定價機制依然存在。與此同時,政府對電價一直保持著指導價。在電煤價格“雙軌制”的情況下,供煤企業(yè)不愿意以“計劃價”將煤賣給電力企業(yè);而仍然吃著“計劃飯”的電力企業(yè)也不愿意以“市場價”向供煤企業(yè)采購,由此形成有煤的企業(yè)不愿賣,用煤的電力企業(yè)不愿買的“怪圈”,即所謂的“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的煤電價格沖突。煤、電雙方圍繞電煤價格的

6、博弈一直沒有停止過,且逐步升級和愈演愈烈。 </p><p>  2.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電力產品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煤電價格沖突必然引起電價的波動,而電力價格的變化必然會引起居民生活成本的變化,導致居民消費的變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可以觀察和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和服務價格變動對城鄉(xiāng)居民實際生活費支出的影響程度。借助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也可以間接反映煤電價格沖突導致的電價變動對居民生活的影

7、響程度。表1列出了近年來電價變動比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及兩者的彈性(電價變化假設為5%~20%的增幅)。 </p><p>  表1 電價變化比例與消費者價格指數 </p><p>  從表1中可以看到,當電價變化幅度逐步增加,分別變化5%、10%、15%、20%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上升0.4%、0.7%、1%和1.2%,對應的彈性值(CPI/電價變化比例)分別為0.08、0.07、0

8、.07、0.06,逐漸減小。從受電價變動影響的幅度來看,彈性值越來越小,在20%的電價波動范圍內,平均彈性為0.07。顯然,電價上升幅度越大,則CPI上升越快,居民生活升本越高。一般認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范圍內的變動是溫和的,可以接受的水平。表1表明,如果電價波動在15%的范圍內,那么它對CPI的影響不超過1%。 </p><p>  三、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影響的宏觀模型 </p><p&

9、gt;  1.基本模型的構建。從上文的分析可知,煤電價格沖突導致電價波動,進而影響居民生活。本文以凱恩斯消費理論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增加電價為模型的解釋變量,以研究居民消費與電價變動之間的關系,進而證明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生活產生的影響。建立的回歸模型是:C=b+α1I+α2P+ε (公式1) </p><p>  其中,C、I和P分別表示居民消費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電價;ε為隨機擾動項,偏回歸系數α1、α2分別表

10、示可支配收入和電價變化對居民消費支出C的影響。 </p><p>  2.模型的估計方法。模型的估計方法一般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法,即選擇合適的參數使得全部樣本值的殘差平方和最小。后期可采用加權二乘法(WLS)進行改進,在回歸分析計算過程中給予不同的變量不同的權值,變異性小的變量賦予更大的權值,給出一個加權轉換的范圍,并指出最佳的權數值,最后比較模型的精確度。在回歸分析中,OLS是用得最為廣泛的方法,在O

11、LS估計方法中,要求樣本方差為一常數,也就是說所有的變量對于計算過程具有相同的“貢獻”。如果某些變量較其它變量變異較大,即樣本方差不為常數時,此時使用OLS方法就不大合適。如果其變異性是可以通過其他變量進行預測的,就可以使用WLS估計方法來進行模型擬合。估計結束后可利用擬合優(yōu)度來評價模型?;貧w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模型中所包括的解釋變量來盡可能地解釋因變量的變化。實踐中可以采用校正的判定系數R2來度量擬合度,R2越高,則認為模型就越好。 &

12、lt;/p><p>  3.居民對電價的承受能力分析。公式1構造了居民消費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與電價回歸模型,并分析了三者的關系。以此為基礎,可以測算居民對電價的承受能力。居民對電價的承受能力可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基礎。根據經濟學的敏感度分析理論,用居民可支配收入與電費支出兩者變動的相對量之間的比值作為系數比較妥當。令I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E為居民人均電費支出,e表示居民的承受能力,如下式可知: e=■(公式2)

13、 </p><p>  當e>1時,可支配收入增長高于電費支出,居民電價承受能力較強,反之較弱。當e=1時,即可支配收入與電費支出呈同步增長,居民的福利水平不會因為電費支出的增加而惡化,因而,保持電費支出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長的電價水平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于是上式可變化為:△■=■■ (公式3) 進而居民用戶電價的變動幅度為:Max△P=△■/■(公式4)其中■為人均年用電量。   4.電價調整機制設計。

14、由表1可知,在20%的電價調整范圍內,CPI與電價兩者的彈性平均值為0.07。政策制定部門可以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在確定用戶承受能力和整體電價調整幅度之后,進行銷售電價的調整。若煤炭價格上漲,銷售電價的調整方式設計如下: </p><p>  △P■■=△Pg △P■∈(0,Max△P) </p><p>  △P■■=Max△P △P■≥Max△P (公式5) </p>

15、<p>  其中△P■■為居民銷售電價調整幅度。從公式5可以看出,當銷售電價調整幅度小于上網電價調整幅度時輸配售環(huán)節(jié)必然出現經營狀況惡化,嚴重的甚至虧損的情況,若聽之任之,必然不利于電力的穩(wěn)定供應。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稅收或政府補貼(SUB)的形式,補償輸配售環(huán)節(jié)的經營損失。 </p><p><b>  四、結論與建議 </b></p><p>  本文

16、利用居民消費支出指標進行了模型構建,以分析煤電價格沖突對居民的影響。在模型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了基于用戶承受能力的電價調整機制。煤價與電價具有聯動反應,從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若煤炭價格上升,可適當調整電價。但是,電價調整要考慮居民的承受能力,避免電價調整過快所產生的負面效應。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屬于靜態(tài)模型,此類模型只能在基期解的基礎上模擬相應政策變動帶來的沖擊,并不能反應出模型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亦不能體現相應指標的發(fā)展趨勢。因此

17、將動態(tài)機制引入模型,是此模型得到更廣泛應用的前提。要解決煤電價格沖突,不能單方面地提高電價。事實上,電價的漲幅也是有限的,必要時可以對煤炭價格采取臨時干預。當前,抓住電力供需矛盾緩和的有利時機,推進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價制度改革,理順煤炭價格和電力價格之間的聯系,是解決煤電之間的矛盾,促進資源合理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最根本的途徑。 </p><p><b>  參考文獻 </b><

18、;/p><p>  [1]Kumar M D.Impact of electricity prices and volumetric water alloca </p><p>  tion on energy and ground water demand management:analyze from West </p><p>  ern India[J].Ene

19、rgy Policy.2005,33(1):39~51 </p><p>  [2]Nguyen K Q.Impacts of a rise in electricity tariff on prices of other </p><p>  products in Vietnam[J].Energy Policy.2008,36(8):3135~3139 </p><

20、;p>  [3]郭敬禹,王希.當前煤電關系的博弈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8):35~36 </p><p>  [4]蘇素,李春紅.電價變動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 </p><p>  2003(3):106~109 </p><p>  [5]王艷,朱翔.價格變動對中國居民生活和產業(yè)影響的傳導路徑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

21、12(23):120~125 </p><p>  [6]黃睿,溫步贏,陳雪瑩.居民電價定價方法研究[J].能源與環(huán)境.2005(1):14~16 </p><p>  [7]駱祚炎.教育、醫(yī)保和住房支出壓力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影響的VAR分析[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7(1):58~62 </p><p>  [8]M.Friedman.A Theory of t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