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閩南師范大學</b></p><p><b> 畢業(yè)論文(設計)</b></p><p> 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寫作變革</p><p> The Revolution of News Writing in Media Convergence </p><p>
2、 姓 名: </p><p> 學 號: </p><p> 系 別: 新聞傳播學院 </p><p> 專 業(yè): 廣播電視新聞學 </p><p> 年 級:
3、 2010級廣電(1)班 </p><p> 指導教師: </p><p> 2014 年 3 月 31 日</p><p><b> 摘 要</b></p><p> 在綜合運用各種傳播形式,以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手段來傳輸
4、新聞內容的媒介融合時代,受眾需要獲取全方位、立體展示的新聞傳播內容,單一使用文字的新聞寫作方式已不再滿足目前的發(fā)展需要。</p><p> 在媒介融合趨勢的今天,新聞寫作適應新媒體發(fā)展環(huán)境中新聞傳播觀念、傳播者和傳播對象、傳播方式和要求的變化,其研究對象、思維和內容、文體和新聞工作者的素質都在潛移默化中變化,實現新聞寫作結構思維方式的融合化、編排和語言使用的精巧化、表現方式的多樣化、跨學科融合的多元化等變革。同
5、樣,新聞寫作也只有與時俱進、大膽揚棄,才能成功實現轉型升級,獲得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效果。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寫作 </p><p><b> Abstract</b></p><p> At the age of media convergence, when various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such as text,
6、audio & video, internet and other approaches are used to spread news, the audiences want to know the content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traditional way in which we used text only to write news won’t meet people’s needs
7、 anymore. </p><p> Nowadays, while the media convergence is becoming the tendency, the news writing has to adjust itself to the developing media environment, including new news communication concept, commun
8、icator & communication object,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and needs. As we can see, the objects, thinking, content, literary form, and the quality of journalists are all changing subtly, which leads to the accomplishme
9、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ay of thinking on news writing, refinement of character using and </p><p> Key words : media convergence; news;writing</p><p><b> 目 錄</b></p>
10、;<p> 中英文摘要 …………………………………………………………… (I)</p><p> 前言 …………………………………………………………………… (1)</p><p> 一、媒介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 (1)</p><p> (一)對傳播觀念的影響 ………………………………………… (2)</p
11、><p> ?。ǘ鞑フ吆蛡鞑ο蟮挠绊?……………………………… (2) </p><p> 二、新聞寫作研究對象和內容的變化 ……………………………… (3)</p><p> ?。ㄒ唬┬侣剬懽餮芯繉ο蟮淖兓?………………………………… (3)</p><p> ?。ǘ┬侣剬懽魉季S和內容的變化 ……………………………… (3)<
12、/p><p> (三)新聞寫作文體的多元化變化 ……………………………… (4)</p><p> ?。ㄋ模┬侣劰ぷ髡咚刭|的變化 …………………………………… (6)</p><p> 三、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寫作發(fā)展方向 ………………………… (7)</p><p> ?。ㄒ唬┬侣剬懽魉季S方式的融合化 ……………………………… (9)<
13、;/p><p> (二)新聞寫作結構編排和語言使用的精巧化 ………………… (9)</p><p> ?。ㄈ┬侣剬懽鞅憩F方式的多樣化 ……………………………… (10)</p><p> ?。ㄋ模┬侣剬懽骺鐚W科融合的多元化 …………………………… (10)</p><p> 結語 …………………………………………………………………… (11
14、)</p><p> 參考文獻 ……………………………………………………………… (12)</p><p> 致謝 …………………………………………………………………… (13)</p><p><b> 前 言</b></p><p>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綜合運用各種傳播形式,以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多種手
15、段來傳輸新聞內容的媒介融合時代,傳播內容需要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原有的單一使用文字進行新聞寫作的方式已不再適應目前的發(fā)展趨勢。本論題以當前媒介融合趨勢為前提,從媒介融合對新聞業(yè)、新聞寫作的影響出發(fā),通過傳統(tǒng)媒體新聞寫作的成功范例總結經驗,重點研究新聞寫作應如何應對媒介融合的趨勢,論述了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新聞寫作應該如何進行改革,探究在這一大背景下新聞寫作的發(fā)展與變革,并試以通過《今日美國》、浙報傳媒、杭日集團、金華日報等成功范例總結經
16、驗,并歸納出媒介融合大背景下新聞寫作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為新聞寫作的實際操作運用提供借鑒。</p><p> 媒介融合,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將其界定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zhàn)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lián)盟”。國內有學者這樣界說“媒介融合”概念:“‘媒介融合’的概念應該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tài)‘融合’在一起,產生‘質變’,形成一種
17、新的媒介形態(tài),如電子雜志、博客新聞等等;而廣義的‘媒介融合’則范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tài)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廣義的‘媒介聚合’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fā)展的過程,狹義的‘媒介聚合’則是發(fā)展的最高階段?!盵1]</p><p> 隨著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移動客戶端的高速發(fā)展,媒介融合已成為傳媒的發(fā)展趨勢。在勢不可擋的媒介融合趨
18、勢下,新聞寫作能力已不再是一種單一的文字寫作能力,而是體現為與各種新聞傳播方式適應的、具有融合特性的能力。媒介融合的不斷發(fā)展,新聞傳播手段和方式的不斷變化,對新聞寫作也提出了多樣化的更多、更新、更高需求,使得新聞寫作獲得更多寫作自由的空間的同時難度也加大。適應傳播方式的發(fā)展變化,發(fā)揚傳統(tǒng),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寫作成功的前提。在這樣的大時代下,新聞工作者也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zhàn),力求通過圖文結合、寫作形式綜合多樣化、寫
19、作文種(超短消息與深度、專題報道兩極化)及寫作技法革新等方式,提升自身業(yè)務素質,使報道更具可讀性、新聞寫作變得更加富有藝術魅力,適應讀者的需要。</p><p> 一、媒介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p><p> 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媒體為適應受眾需要,尋求新形勢下的轉型升級:浙報傳媒以32億震撼業(yè)界的價格收購盛大旗下的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以“傳媒夢工廠”實現體制外的新媒體轉身大計,再以王者歸
20、來的姿態(tài)成功登上“2013世界媒體500強”;青島報業(yè)資源整合初見成效,深圳報業(yè)地鐵運營開啟多元化經營模式,南方都市報積極尋求戰(zhàn)略合作,南方全媒體群和《鄭州日報》全媒體合作全面開啟……</p><p> 不僅傳統(tǒng)紙媒在媒介融合趨勢下積極探索轉型,順應多媒體的競爭實現多元化、全媒體發(fā)展,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合并成立,也體現了媒介融合的必然趨勢。打破媒體分類管理,各自審批的管理體制
21、,突破廣電行業(yè)、報紙出版各自畫地為牢、老死不相往來的現狀,促進視聽媒體和平面媒體的產業(yè)融合,使媒體的操盤手把媒體自身要素從單一的物理捆綁轉化為真正的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更多的文化生產力,實現1+1>2的效果。</p><p> (一)對傳播觀念的影響</p><p> 媒介融合,不僅帶來了傳播觀念的革命性變革,還影響著現代新聞業(yè)務形態(tài),它的顯著特征表現為:新聞無處不在,在全球各地都
22、可以得到信息,報道迅捷,互動性強,多媒體形式的內容和完全按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內容服務。一方面,它可以重新吸引越來越懷疑和疏遠媒介的受眾;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對新聞生命線的挑戰(zhàn)——在“人人麥克風,人人是記者”的數字化時代,任何人都能通過互聯(lián)網、手機等隨時進行信息溝通,甚至成為大眾媒體的重要信息來源,內容的可靠性、準確性和真實性,消息來源經過是否核準都值得懷疑。同時,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祿寶、薛蠻子等網絡大謠層出不窮,掀起了打擊網絡謠言戰(zhàn)役
23、,李某某案利用網絡大肆渲染,越來越多的貪官腐敗通過網絡曝光,這一系列的變化有利有弊,在增加了公眾信息公開透明度的同時,對隱私權的巨大威脅、新聞報道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接觸信息技術和數字新聞媒介的不平等性等許多嚴重的問題也會侵害文明社會。</p><p> ?。ǘ鞑フ吲c傳播對象的影響</p><p>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原本在報刊時代的傳統(tǒng)“大眾”被分割為“小眾”,受眾更具個性化,以其特
24、點聚成相對的群體;而網絡的交互性更賦予了受眾雙重身份,即傳播者與接收者的身份呈現出雙向交互的特點。</p><p> 在過去傳統(tǒng)大眾媒介基本壟斷新聞傳播的時代,新聞的傳播者是職業(yè)的新聞工作者以及其通訊員,新聞線索的來源主要是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及其工作會議和重大問題活動。即便有諸如熱點電話、讀者信箱等渠道獲取來自民間信息,但畢竟此類信息源在數量上遠不如前者,且采用率也不高。</p><p&g
25、t; 而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極其廣泛多樣?!靶侣剛鞑サ闹黧w和受眾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新聞傳播也從單向的信息傳遞轉變?yōu)閭魇茈p方雙向的交流互動?!盵2]一方面,普通公民對媒體新聞傳播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新聞接受方式和使用習慣,形成了固有的新聞報道與新聞寫作形式認可。另一方面,新媒介的出現使得普通公眾參與新聞傳播的熱情空前高漲,他們借助手機短信、網絡論壇、博客等從事新聞的采集與制作和傳播,拉近了媒介與受眾之間的
26、距離,使媒介的新聞報道變得更加富有特色,同時也派生出了一些新的新聞寫作方法、寫作用語甚至新的新聞文種。</p><p> 網絡的出現,特別是近年來手機移動網絡的發(fā)展,賦予了普通公民“新聞報道者”的嶄新角色,他們敢于、更樂于行使它的權利。這種現象在剛過去的2013年尤為明顯,隨著“寬帶中國”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頒發(fā)4G牌照等措施,網絡的發(fā)展普及力度可謂前所未有。年輕受眾,尤其是成長在數字媒體環(huán)境下的
27、一代,將越來越成為新聞傳播的主導者,他們的媒體使用習慣也必將主導未來的新聞傳播走向。</p><p> 二、新聞寫作研究對象和內容的變化</p><p> 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寫作也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它與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新聞寫作領域必將徹頭徹尾的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單一的報刊、雜志,到廣播、電視的發(fā)展,再到網絡、手機的普及,新聞寫作的語言也從單一
28、刻板的文字,發(fā)展為更高要求的具體形象、準確鮮明、簡練生動、通俗易懂相結合的新聞語言。所謂的“變革”,不僅有新聞寫作思路、寫作文體、語言的改變,還有行為方式、受眾思考,以及全媒體融合的思維方式的改變。</p><p> (一)新聞寫作研究對象的變化</p><p> 新聞寫作的研究對象從客觀報道向記者主體方向過渡。</p><p> 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理論強調客觀報
29、道的重要性,要求記者在新聞事實的選擇中不帶偏見,超然于所報道的事實之外,將事實和意見分開,在事實中不發(fā)表任何評論。因而,新聞寫作一直過于束縛在客觀報道的思維中,在這種思維的影響和束縛下,參與活動的主體——記者卻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p><p> 在媒介融合趨勢下,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記者,從原有的只重視寫作技巧的新聞寫作理念逐漸改變,記者本身的素質和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鼓勵記者在堅持客觀報道的基礎上,發(fā)揮
30、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活力。新聞寫作的研究對象,從單一的內容逐漸向記者本人的分析和思維研究進行轉變。</p><p> (二)新聞寫作思維和內容的變化</p><p> 新聞寫作的研究內容從微觀逐漸向宏觀的方向靠近,將微觀和宏觀有機結合。</p><p> 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通常只針對一個較具體的問題引起更多關注,有時對新聞主體給予關注,有時對寫作素材給
31、予關注,這樣的新聞內容和思維都較為狹窄。然而,在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主題背后的因素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社會生活、自然生活相貼近的新聞話題的采用率快速增加,相關的系列報道、深度報道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大量增加。</p><p> 在媒介融合發(fā)展趨勢下,新聞信息載體從單一走向多樣化,新聞寫作正從傳統(tǒng)的新聞事實報道變成現代意義的新聞內容供給。不同媒介以整體的形式,共同完成新聞的采集與發(fā)布的行為,使新聞資源整合成
32、為了一種常態(tài)。媒介的共同參與和互動,催生了新聞傳播模式中“融合新聞”的出現?!啊诤闲侣劇卜Q‘多樣化新聞’,它以媒介融合為基礎,其主要特點是以多媒體手段進行新聞傳播活動。以‘融合新聞’的形式強化對新聞事件的報道,是對新聞傳播資源的整合?!盵3]而不同的新聞信息,需要不同的新聞寫作來實現,體現不同的傳播價值。在媒介融合的大環(huán)境下,受眾不單單是接受者,也能參與互動,主動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對信息內容的接受也有了更強的選擇性。因此,新聞寫作的
33、內容選擇也從側重政治性轉化為可讀性和實用性的增強,明顯表現為2008年來新聞“走轉改”活動的開展,以及傳統(tǒng)紙媒服務性新聞的增多。例如,《金華晚報》2013年12月23日A03版的《店里的粥為什么能熬得那么稠?》,這樣一條不起眼的服務性新聞,竟以1048次轉發(fā)奪《金華晚報》開通微信公共賬號(2012年8月28日)的轉發(fā)量之冠。</p><p> 圖:《金華晚報》2013年12月23日A03版的《店里的粥為什么能熬
34、得那么稠?》</p><p> ?。ㄈ┬侣剬懽魑捏w的多元化變化</p><p> 隨著媒介融合趨勢的深入,新聞寫作文體整體發(fā)展形勢呈現出從單一的事件性新聞,到非事件性新聞的增多的特點,并融入了更多的話題性討論內容。在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中,多為圍繞以獨立的新聞事件為核心而展開的具有突發(fā)性和躍進性新聞報道,但由于這類事件具有突發(fā)性和躍進性,新聞線索有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近年來,在網絡的大力
35、發(fā)展下,普通群眾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隨之而來的產生了更多非事件性的新聞話題,隨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漸進性非事件新聞,它們圍繞一個新聞主題,對一段時間或若干空間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概貌性、階段性的反映。</p><p> 從這方面看,媒介融合潛移默化地豐富了新聞寫作文體。如熱門話題“老人摔倒該不該扶?”、“咬文嚼字版年度熱詞”、“霧霾”系列報道等。而非事件性報道的增多,也使報紙的版面更加豐富多彩,消息、通訊、報告文學、新
36、聞特寫的豐富,文體呈現出超短消息、深度報道兩頭走俏之勢,既能滿足“短時間獲取大信息量”的需要,又可符合深入閱讀的需求。</p><p> 在西方,“快餐新聞”的現象早在1982年《今日美國》崛起時就已初露端倪:被稱為“麥當勞報紙”的《今日美國》,憑借簡潔明快的報道文體、短字短句濃縮文章,走在大膽改革的前沿,迅速崛起為當今美國最年輕的主流大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報紙。自此,越來越多的報紙順應受眾的心理變化,效
37、仿這種具有時代化特點的語言文體,掀起了一場輕快的文風革命。</p><p> 而在我國,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寫作的文風變化,則可以突出表現為晚報和都市類報紙的迅速發(fā)展,以及黨報的改革。首先,以地方性黨報《金華日報》為例,在時政要聞、綜合新聞的基礎上,開出特色專版《新聞3秒區(qū)·直通8890》,“3秒區(qū)”顧名思義,即文章短小精悍,以最快的速度報道最新的消息,體現新聞的時效性。它直接聯(lián)系金華便民服務熱線889
38、000000,傾聽市民的聲音,貼近群眾生活實際,更重要的是以短消息第一時間發(fā)出新聞。</p><p> 圖:《金華日報》專版《新聞3秒區(qū)·直通8890》</p><p> 除此之外,微博、微信的興起,也讓超短消息和圖片新聞的發(fā)展呈現出異軍突起之勢。幾乎每家媒體都開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傳統(tǒng)媒體面對互聯(lián)網的競爭,積極展開與時俱進地改革創(chuàng)新,如金華日報報業(yè)傳媒集團開通了“@金華晚報
39、”、“@金華日報”、“@金華日報新聞現場”、“市民問政新聞會客廳”等等公共賬號或特色欄目,一方面用于獲取新聞線索,另一方面,也更大程度上地順應媒介融合的趨勢,用網絡發(fā)表超短消息、圖片新聞,搶占先機。</p><p> 而此類超短消息僅能滿足快速閱讀者的需要,但傳統(tǒng)紙媒仍應保持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即權威性、可信性),寫出更多的深度報道、調查性報道、批評報道和系列報道?!都~約時報》以“刊載一切適于報道的新聞
40、”為辦報宗旨,“報紙記錄”、“檔案記錄報”這些權威性無疑使其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媒體中立有一席之地;同樣,以調查性報道見長的《華盛頓郵報》和以深度報道見長、題材選擇謹慎的嚴肅大報《華爾街日報》,都預示著每份報紙都要有它的辦報之魂,即追求新聞的真實性,并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欄目,同時也揭示了新聞寫作中調查能力的重要性。</p><p> 在搶占先機的基礎上,媒體也注重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做系列報道、調查性報道、批評報
41、道和深度報道,力求把新聞做深、做透。再舉地方性黨報《金華日報》的例子,一方面有體現新聞時效性的《新聞3秒區(qū)·直通8890》,另一方面以《新聞調查》《浙中特刊》《浙中周末》《浙中贏家》《百姓關注》等各種名目開設了深度報道和系列報道的專欄,并在這些欄目中取得了好成績。如從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孟祥斌的“一個人感動一座城”起,展開的“最美金華人”系列報道,讓金華一下子涌現出四位“感動中國人物”,到《“磐安最美老師”陳斌強:背著媽
42、媽去教書》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再到如今的“一城四人感動中國”已成為一張新的城市名片,成就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更成為媒體的“金招牌”,擴大了媒體的影響力。而這類報道,多以樸實無華的平實語言和細膩的情感細節(jié)取勝,多現場描寫,塑視覺新聞,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p><p> 圖:《金華日報》專版《浙中周末》文章《“磐安最美老師”陳斌強:背著媽媽去教書》</p><p> ?。ㄋ模?/p>
43、新聞寫作者素質的變化</p><p>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新聞的傳播技術和寫作技巧方式都在潛移默化中變化,新聞寫作者的素質也隨之變化。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能力已不再是記者所具有的全部和唯一的技能,新聞工作越來越需要“T型”人才,即同時具有廣博的知識面和知識深度的新型人才。特別是“采編合一”要求的提出,使得記者必須要成為全能型人才,才足以應對新聞寫作與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生產規(guī)范相符合的要求,讓新聞寫作成為了一種真正意義上
44、的新聞制作。新媒介記者不僅“應該具備新聞寫作能力,還要能根據表達的需要,充分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的特點和優(yōu)勢,組合成具有立體感的,新穎、活潑、獨特的新聞報道形式?!盵4]</p><p> 單一的會寫新聞,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fā)展,善于以融合的技能完成新聞寫作,成為記者的基本生活、生存方式。新媒介環(huán)境下消息來源更加豐富,但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準確性的懷疑,記者要培養(yǎng)更高的新聞堅定性、敏感性和政治
45、判斷力,以及對新聞事件的調查研究能力;面對新媒體帶來的競爭和誘惑,記者要樹立更高的法律素質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guī),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堅持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p><p> 而業(yè)務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除了新聞敏感性、社會交際和活動能力外,新媒介的特點與媒介融合的發(fā)展,更高層次的對記者的新聞寫作能力在硬件和軟件上提出了要求。硬件是指能夠
46、“運用多種科技手段,掌握多項科技設備的使用技能從事新聞寫作,并能融合多項科技能力于一身完成新聞寫作”[5];軟件是指能“與時俱進地對新聞文體寫作進行不斷的揚棄,寫出媒介、受眾都需要的新聞,以多知識、多技能融合型的能力素養(yǎng)適應媒介融合的發(fā)展要求?!盵6]</p><p> 此外,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媒介融合的大環(huán)境下顯得尤為重要,邁克·麥金教授認為,媒介融合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媒介融合的態(tài)度——以團隊的方
47、式工作”,因為“團隊合作是媒介融合的基礎”[7]。因此,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工作者既要掌握跨媒體新聞寫作技能,又要強化其團隊協(xié)作精神,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p><p> 綜上所述,這就要求新聞寫作者必須要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素質,緊跟時代的脈搏,體現社會的溫度和熱度,而在紛擾繁雜的社會誘惑里,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犀利的筆尖,以銳利的刀鋒調查、研究、揭露事件的真相,做深度報道、調查報道,也是真正的新聞寫作者所需
48、要的能力。同時在技術、思想、語言和文體寫作運用上也要不斷更新知識庫,不固守陳舊的八股,始終走在時代潮流的最前端,學會恰當地使用網絡語言、時新詞匯等,這樣才能真正從硬件和軟件上適應新聞寫作的變革要求和影響,做稱職的新聞寫作者。</p><p> 三、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寫作發(fā)展方向</p><p> 在媒介融合趨勢的今天,新聞寫作適應新媒體發(fā)展環(huán)境中新聞傳播觀念、傳播者和傳播對象、傳播方
49、式和要求的變化,其研究對象、思維和內容、文體和新聞工作者的素質都在潛移默化中變化,其在思維更新、結構編排、語言使用、表現方式、學科融合等方面的變革,使新聞寫作能夠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成為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寫作發(fā)展方向。</p><p> ?。ㄒ唬┬侣剬懽魉季S方式的融合化</p><p> 在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寫作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傳播方式,也需要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將具有融合性思維和寫
50、作理念融入到新聞寫作。不一味沿用陳舊的新聞寫作模式,認清媒介融合下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和了解不同傳播方式的優(yōu)勢,初步掌握不同媒介新聞采編所提出的特殊要求,并分析不同傳播方式在新聞傳播上的互補性、關聯(lián)性以及區(qū)別性,運用各種傳播方式將新聞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給受眾。進一步提升新聞寫作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讓受眾對新聞的全貌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大程度地感受到新聞寫作散發(fā)出來的魅力。</p><p> 在現代融
51、媒體集團中,微信、微博的“雙微傳播”往往與傳統(tǒng)紙媒、官方新聞網同時推出相同主題的新聞報道,但由于三種媒介傳播方式各有特色,相同內容也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甚至出現同一作者、同一新聞主題、完全不同寫法的三種表現形式。</p><p> 以《金華日報》2014年3月21日的《組隊僅三個月,9個90后女孩的啦啦操表演殺入“世界前六”——金華有一支熱情似火的啦啦隊》為例,當日印發(fā)的報紙版和金華新聞網以上題首發(fā),字數213
52、3字,并配以一張比賽照片,以“國際大賽獲獎絕非偶然”、“那一刻,我們無所畏懼”、“啦啦操能在金華普及嗎”三部分,立足于本地性的服務需要,重點描寫了新興事物——啦啦操,而新聞網的網頁版更是鏈接了相關視頻,做到圖文聲像具備。與此同時,新浪浙江、浙江在線、蘭溪熱點資訊等網站引文發(fā)表,但標題各有不同,側重于網絡的全民性和互動性,標題語言更加輕松親民和通俗化、新鮮化,分別以《金華90后美女啦啦操表演斬獲世界前六》等題目引用全文。而當天《金華日報》
53、的官方微博、微信推送的版本則與前兩版本的差距更大,不僅在標題上做了大改動,以《金華90后萌妹子啦啦隊太厲害了,首次組隊進世界前六》為題作為當天的頭條,標題更加口語化,也具有煽動性,成為當周的微信瀏覽量前3名;在這里文字刪減到935字,刪去了小標題和具體的故事性內容,也有意減少了長句子和長段落,以短字短句的形式使讀者輕松閱讀,文風清新,簡單明了,滿足快餐閱讀的需要,網絡編輯在文</p><p> 圖:《金華有支熱
54、情似火的啦啦隊》報紙版與微信版</p><p> ?。ǘ┬侣剬懽鹘Y構編排和語言使用的精巧化</p><p>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寫作的文字表達必須要考慮電子屏幕(電腦、手機等)的特點。新聞的接受方式從原本的紙質變成了電子網頁,閱讀的思維和狀態(tài)與之前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由于電子屏幕容易使眼睛疲勞,而多媒體傳媒圖文聲響并茂,圖畫、動畫、視頻、音頻更具誘惑力。在科技的沖擊下受眾對文字的興趣大大
55、降低,通常是如蜻蜓點水式閱讀,閱讀范圍廣泛卻不深入,這就要求新聞寫作在內容選擇、篇章結構、文字表達、版面排版更加精巧化。</p><p> 為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其在眾多誘惑狀態(tài)閱讀文字,新聞寫作就必須要具備更大的魅力來吸引讀者眼球,要以最醒目、突出、新奇的文字標題來吸引讀者,使讀者產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如今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記者落實“走轉改”,而是自下而上的迫使文風的改變,適應快餐新聞
56、的趨勢。電視新聞標題多為單行題,導語多用直接性導語,開門見山的將新聞要素直接呈現,符合觀眾快速獲得信息的需要;系列報道、深度報道的標題多用復合題,文中多分板塊,以小標題將文章分出層次,條理更加清晰,既能美化版面,又能達到引人入勝、曲徑通幽的效果。</p><p> 此外,為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力,消息盡量采用倒金字塔結構,將最重要、精彩的部分放在文章的開頭,進而展開全篇內容。媒介融合下的新聞語言也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表
57、述風格應醒目、鮮明、簡潔。文字報道多用短詞短句,用詞精煉,并注重語言的時尚感和草根性,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口語化風格,朗朗上口,但簡而不俗。</p><p> 以杭州日報旗下的《都市快報》為例,簡潔明快的報道文體、短字短句濃縮文章,以及圖片、跨版的大膽運用,引領一種都市類報紙的潮流,成為全國發(fā)行量第二、浙江第一的大報?!抖伎臁钒婷娲蠖嘧謹挡欢?,內部更是區(qū)別于一般報刊以字數算稿費的方式,以版面算稿費,鼓勵記者
58、“以文配圖”、“文字年輕化”趨勢明顯,多用潮人潮話和網絡流行語言,特別是標題傾向于口語化?!耙晕呐鋱D”并不意味著圖比文字重要,這反而對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短小精悍的將圖中事實表達清楚,簡短的字句間既不失內容,又不缺吸引力,更加考驗文字駕馭能力,如《都市快報》2014年3月20日的兩個版面:</p><p> A4《浙中新聞》的《金華農業(yè)局旅游局聯(lián)合推薦,春天去哪兒賞花》,標題采用三行題,主題《春天去哪兒賞
59、花》引用最近火爆網絡的“XX去哪兒”,以新近的流行語充當標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引題、副題短短84個字已經將新聞要素交代清楚,“最近,金華19樓不少網友在討論春天去哪兒賞花。昨天,快報記者采訪了金華市農業(yè)局和旅游局,挑選出縣市區(qū)不同特色的賞花地,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逛?!倍酉聛淼囊粡埥鹑A各縣市地圖和對應的花種,加上配圖文字,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獲取所需信息(我想賞什么花,要去哪兒賞花),并輕而易舉地將相關信息對號入座。</
60、p><p> 而A7的《浙中·微新聞》版面更是把原本需要千字的文章濃縮在300字左右,多為極具時效性的通訊員文章。無論是經濟新聞,還是社會新聞,都能以輕松幽默又不失真實性的語言呈現,標題更是緊抓讀者興趣點,多為延緩式標題?!赌阌心愕拇暌掳?我有我的小火鏟》《有了它,媽媽不再尷尬》這些標題通俗易懂,又貼近讀者和生活,口語化朗朗上口,卻又叫人回味無窮。</p><p> 圖:《都市快
61、報》3月20日的A4《浙中新聞》、A7《浙中·微新聞》</p><p> ?。ㄈ┬侣剬懽鞅憩F方式的多樣化</p><p> “當新聞信息載體從單一走向多元集群時,新聞寫作的文種構建、寫作技法以及寫作角色定位等都將發(fā)生變化。媒介融合趨勢下,不同媒介對新聞寫作的差異化需求,增大了新聞寫作的復雜性,對新聞寫作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要求愈來愈高,促使新聞寫作文種之間、文種與寫作技法之間、寫
62、作進程之間向集成化方向發(fā)展?!盵8]</p><p> 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了媒介融合的發(fā)展,改變了新聞資訊傳播方式和新聞信息呈現方式,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也隨之改變。新聞寫作的表現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p><p> 在新聞文本中,不再強調消息、通訊、特寫、深度報道等新聞體裁的獨立性,而是將各種新聞文體和新聞表現手法相整合,多樣而立體地展示新聞事件;在
63、媒介要素中,突破單一但文字限制,基于數字化的紐帶作用,為受眾提供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多種報道形態(tài)的內容;在表現形象上,借鑒電視媒體景別變化的特點,通過多視角組合、全景化敘事加深對新聞事件的全面深入了解。</p><p> ?。ㄋ模┬侣剬懽骺鐚W科融合的多元化</p><p> 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深度報道、新聞調查、新聞分析、新聞背景等深度內容報道,可以形成新聞寫作的一種常態(tài)。非新聞專
64、業(yè)領域的知識,如法律、醫(yī)學、文學等,在新聞寫作中大量、廣泛地運用,促使新聞寫作從單一媒體逐漸與平面、廣播、電視、網絡等相適應,隨著國家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總署的成立,越來越多的媒體通過資源整合形成傳媒集團(如擁有10種報刊、10余家網站,跨廣播電視、移動媒體、戶外媒體、數字出版、商務印刷、文化會展業(yè)等多行業(yè),形成以報刊為主業(yè)、多元媒體和相關文化產業(yè)的杭州日報報業(yè)傳媒集團;“四報一網”的金華日報報業(yè)傳媒集團旗下等),跨媒體的新聞寫作已經成為現
65、實的必然。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報刊、廣播、電視、手機短信、手機報、網絡、LED新聞等展示途徑多元化,新聞寫作需要匯融各種適宜的科技手段,以全方位的技術運用,與時俱進的學科知識建構改革,恰當的角色定位,實現媒介融合趨勢下不同傳播形態(tài)的目標。</p><p> 伴隨著媒介融合的進一步發(fā)展和進步,新聞傳播手段更具有多樣化,新聞寫作“所需要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淵博的人文知識和良好素質,而且也需要突破媒介界限,與此同時,掌
66、握不同媒體的工作技能”[9]需要具有多學科、多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專業(yè)的新聞技能,能夠在寫作中融入多種技術工具,都是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寫作獲得成功的基本條件和要素。</p><p><b> 結 語</b></p><p> 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發(fā)展,新聞的傳播對象、傳播方式、傳播要求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在此過程中,新聞寫作也必須適應傳播方式的變化,它們對新聞
67、寫作提出了多樣化的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在使得新聞寫作獲得更多寫作自由空間的同時,把握的難度也隨之加大。與多樣化的傳播方式相適應,是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寫作成功的前提。</p><p> 面對現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傳播渠道和信息載體也獲得了快速的整合和增加,互動性的增強激發(fā)了受眾對新聞信息報道的參與度,為新聞寫作注入了新內容和新活力,也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在當前這樣同時面臨機遇與挑戰(zhàn)的全速發(fā)展時代,沒有進步就等
68、于退步,新聞寫作絕不能墨守成規(guī),應當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拋棄傳統(tǒng)思維的定勢,放下架子,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對傳統(tǒng)的寫作技法、文種與語言風格大膽“揚棄”。在繼承傳統(tǒng)新聞寫作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融合新媒體的優(yōu)勢,借力打力,實現新聞寫作的新突破!</p><p> 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傳播媒介特性和題材,確定新聞寫作的切入點、文種、寫作技法、寫作力度、視角等,并對新聞寫作在新聞生產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準確定位,才能使
69、新聞寫作在媒體融合發(fā)展的當下,成功實現轉型升級,獲得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效果。參考文獻</p><p> [1][3]蔡雯.試論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創(chuàng)新[J].今傳媒,2008(10):21.</p><p> [2]鄒欣媛.融合新聞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新聞世界,2010(04):30.</p><p> [4]姚丹.新形勢下新聞寫作現狀及發(fā)展趨勢探究[J].
70、新聞傳播,2012(09):118. </p><p> [5][6][8]汪莉.論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寫作[J].新聞寫作,2010(19):36.</p><p> [7]付曉燕.媒介融合下的美國新聞業(yè)和新聞教育變革——訪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媒介融合項目創(chuàng)始人邁克·麥金教授[J].新聞與寫作,2009(08):25.</p><p> [9]蔡雯.
71、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zhàn)[J].國際新聞界,2003(05):31.</p><p><b> 致 謝</b></p><p> 在我論文的選題、開題到成文全過程中,得到導師馬海霞老師的悉心指導和修改,特此感謝。同時也非常感謝新聞傳播學院全體任課教師給予我的支持和幫助。</p><p> 為你提供優(yōu)秀
72、的畢業(yè)論文參考資料,請您刪除以下內容,O(∩_∩)O謝謝?。?!2 Many people have the same mixed feelings when planning a trip during Golden Week. With heaps of time, the seven-day Chinese為你提供優(yōu)秀的畢業(yè)論文設計參考資料,請您刪除一下內容,O(∩_∩)O謝謝?。?!National Day holiday coul
73、d be the best occasion to enjoy a destination. However, it can also be the easiest way to ruin how you feel about a place and you may become more fatigued after the holiday, due to battling the large crowds. During pea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新聞教育改革.pdf
- 媒介融合下新聞寫作的實踐教學改革
- 敘事學視角下的新聞寫作【畢業(yè)論文】
- 媒介融合趨勢下我國廣播新聞節(jié)目形態(tài)創(chuàng)新研究.pdf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聞”發(fā)展探微.pdf
- 媒介融合趨勢下的文學接受研究.pdf
- 淺談媒介融合下的網絡新聞特點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策略分析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策略分析
- 敘事學視角下的新聞寫作【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媒介融合背景下時政新聞的傳播路徑建設
- 媒介融合生態(tài)下長沙晚報新聞生產研究
- 51766.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修辭研究
- 媒介融合引領傳媒產業(yè)變革
- 媒介融合與新聞傳播教育的“融合”
- 新聞故事化發(fā)展趨勢探析【畢業(yè)論文】
- 媒介融合趨勢下電視春晚的發(fā)展態(tài)勢研究.pdf
- 三網融合趨勢下廣電媒介發(fā)展研究.pdf
- 媒介融合趨勢下報業(yè)競爭力研究.pdf
- 淺析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的特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