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水稻新型卷葉突變體rll2(t)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姓名:羅遠章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作物遺傳育種指導教師:何光華趙芳明20100501兩南大學碩十學何論文在分蘗、拔節(jié)、抽穗和成熟四個時期測定Trll2(t)和野生型的葉片色素含量,結果表明在各個時期,r112(t)的葉綠素的含量都要高于對照,尤其在抽穗期r112(t)的葉綠素a、葉綠素b、總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含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縉恢10號。因此表明此卷葉突變體提高
2、了不同時期各色素的含量,從而為水稻光合速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細胞學分析為從形態(tài)上探明卷葉形成的原因,我們在突變體表型性狀完全表現(xiàn)時期,取突變型和對照的新鮮葉片,制作成石蠟切片,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結構發(fā)現(xiàn),卷葉突變體的葉肉細胞在葉片的下表皮分布較多,在小維管束的外側都有葉肉細胞的分布;而在對照中,葉片兩側的葉肉細胞分布比較均勻,在小維管束的外側幾乎沒有葉肉細胞的分布,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小維管束間的運動細胞彎曲度不同所導致。4農
3、藝性狀分析r112俐卷葉突變體在分蘗期便可以表現(xiàn)出卷葉性狀。且整個營養(yǎng)生長期除葉片卷曲外,其它性狀如株高、葉角、分蘗數(shù)與正常植株沒有顯著差異;在抽穗成熟后,r112(t)卷葉突變體與野生型(縉恢10號)的有效穗數(shù)、穗長和總粒數(shù)差異沒有顯著差異,但結實率、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之間與野生型縉恢10號卻極顯著低于野生型。表明該卷葉基因可能同時影響著水稻的結實率、千粒重,穗實粒數(shù)等重要的農藝性狀。5卷葉性狀的遺傳分析由于rll2(t)是由一個恢復系
4、誘變而來,因而本研究以該卷葉突變體r112(t)為父本與平展葉不育系西農1A雜交,F(xiàn)l植株葉片性狀與訂J2俐表現(xiàn)完全相同,說明該突變體由顯性基因控制。F2代群體中出現(xiàn)了明顯分離,分別表現(xiàn)雙親性狀,沒有中間類型的卷葉植株出現(xiàn)。卷曲單株(4160株):正常單株(1345株)完全符合3:1分離比(#=o9161384[Z2(o05,1)】),由此表明該卷葉突變體受一對完全顯性單基因控制。6卷葉性狀的基因定位利用能較均勻覆蓋水稻全基因組的4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稻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pdf
- 水稻半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窄葉突變體nal(t)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蒼白葉突變體pgl3(t)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一個水稻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pdf
- 水稻卷葉突變體的篩選和卷葉基因rl-,(t)-的精細定位.pdf
- 一個水稻顯性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葉緣白化突變體mal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三個水稻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及單側卷葉基因urll(t)的定位.pdf
- 水稻矮稈斑馬葉突變體y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pdf
- 一個水稻半顯性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精細定位.pdf
- 5個水稻葉片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多雌蕊突變體dcr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多蘗矮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斑點葉突變體hm47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后期卷葉突變體lrl1的鑒定和基因定位.pdf
- 一個水稻矮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兩個水稻斑點葉突變體的鑒定、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旱稻極窄葉突變體和長穗頸隱性高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卷葉突變體rl28的特性與基因定位.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