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通論課程設計設計說明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b>  摘要4</b></p><p><b>  前言5</b></p><p>  第一章 礦區(qū)概況及礦床地質特征6</p><p>  1.1 礦區(qū)概況6</p><p> 

2、 1.1.1地理交通位置、隸屬關系及企業(yè)性質6</p><p>  1.1.2礦區(qū)氣候條件6</p><p>  1.2礦區(qū)地質特征6</p><p>  1.2.1礦區(qū)地質概況6</p><p>  1.2.2礦床地質及地層6</p><p>  1.2.3礦區(qū)構造7</p><p&g

3、t;  1.3礦石質量特征8</p><p>  1.3.1礦石類型、結構構造8</p><p>  1.3.2礦石的礦物成分8</p><p>  1.3.3礦石的化學成分8</p><p>  1.4礦巖物理力學性質9</p><p><b>  礦石儲量9</b></p&g

4、t;<p>  1.6礦區(qū)水文地質10</p><p>  1.6.1礦區(qū)自然地理條件概況10</p><p>  1.6.2礦區(qū)水文地質條件10</p><p>  1.6.3礦區(qū)地下水補、逕、排和礦坑涌水量預測11</p><p>  1.7礦床開采技術條件11</p><p>  第二章

5、 露天開采境界12</p><p>  2.1露天開采的發(fā)展趨勢12</p><p>  2.2露天開采境界圈定的原則和方法依據(jù)13</p><p>  2.2.1露天開采境界設計的考慮原則13</p><p>  2.2.2露天礦經濟合理剝采比確定的方法與依據(jù)13</p><p>  2.2.3確定露天

6、礦境界的主要原則如下:13</p><p>  2.3影響露天開采境界的主要因素14</p><p>  2.4經濟合理剝采比的選定14</p><p>  2.5露天礦的最小底寬和位置14</p><p>  2.6最終邊坡角、臺階坡面角和臺階高度的確定15</p><p>  2.7安全平臺、清掃平臺和運

7、輸平臺的確定16</p><p>  2.8 開采深度的確定16</p><p>  2.9 境界內礦巖量統(tǒng)計及開采服務年限18</p><p>  2.9.1境界內的礦巖量18</p><p>  2.9.2 礦山服務年限19</p><p>  2.10 露天采場構成要素20</p>&l

8、t;p>  第三章 礦床開拓21</p><p>  3.1 開拓方式的選擇21</p><p>  3.1.1選擇開拓方法的主要原則21</p><p>  3.1.2 選擇開拓系統(tǒng)的主要影響因素21</p><p>  3.1.3開拓方案的選擇21</p><p>  3.2 運輸線路的技術條件2

9、2</p><p>  3.2.1 線路技術參數(shù)22</p><p>  第四章 礦巖采剝工程23</p><p>  4.1 穿孔工作23</p><p>  4.1.1穿孔設備的選擇23</p><p>  4.1.2穿孔設備生產能力的確定23</p><p>  4.1.3設備數(shù)

10、量的計算23</p><p><b>  4.2爆破24</b></p><p>  4.2.1 概述24</p><p>  4.2.2爆破方法及爆破器材24</p><p>  4.2.3孔徑和孔深25</p><p>  4.2.4底盤抵抗線25</p><p

11、>  4.2.5孔距和排距26</p><p>  4.2.6單位炸藥消耗量26</p><p>  4.3裝車工作26</p><p>  4.3.1采裝設備的選擇26</p><p>  4.3.2采裝工作面參數(shù)27</p><p>  4.3.2.1臺階高度27</p><p

12、>  4.3.2.2采區(qū)長度27</p><p>  4.3.2.3采掘帶寬度28</p><p>  4.3.3挖掘機生產能力的確定28</p><p>  4.3.3.1單斗挖掘機的臺班生產能力28</p><p>  4.3.3.2單斗挖掘機的臺年生產能力28</p><p>  4.3.3.3

13、單斗挖掘機的臺數(shù)29</p><p>  第五章 排土工作30</p><p><b>  5.1概述30</b></p><p>  5.2 選擇排土場位置30</p><p>  5.2.1 排土場位置的選擇原則30</p><p>  5.2.2 排土場堆置的要求31</p

14、><p>  5.3 確定排土方法及排土場要素31</p><p>  5.3.1 確定排土場方法31</p><p>  5.3.2 排土工藝31</p><p>  5.3.3 確定排土場的參數(shù)32</p><p>  5.3.3.1 排土段高32</p><p>  5.3.3.2

15、巖堆安息角32</p><p><b>  參考文獻34</b></p><p><b>  摘要</b></p><p>  本設計為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石寶鐵礦西采區(qū)生產規(guī)模開采設計,年產量120萬噸礦石,石寶鐵礦開采的三合明鐵礦區(qū)中區(qū)走向長約1600米,中、東采場在1548米水平以上連成一個露天采礦場,1548米以

16、下形成中、東兩個露天采場。本設計采場最大長度為672m,最大寬度為441m,采場最終邊坡角為 41.5°~ 43.3°,封閉圈標高1656m,開采最高標高1724m,底部標高為1500m。設計本礦山采用公路開拓運輸系統(tǒng),采用回返式調車方式,礦區(qū)內公路采用的是國家二級標準設計,雙車道布置,車道寬度為14.5m,最大縱坡為8%,縱坡坡長限制為250m。</p><p>  本礦山采用3臺SQ20

17、0型潛孔鉆機穿孔,3臺FWK-4A型電動挖掘機采裝,20臺YT3501型自卸汽車來完成運輸,3臺TY160C推土機排土工作。</p><p>  開采年限13年,經濟合理剝采比5.1m3/m3。結合礦山的地質地形條件,選用公路運輸開拓,根據(jù)礦山的規(guī)模選用KY—250型牙輪鉆機; 選用WK-4型電鏟,SH380型汽車來完成采裝任務,工作方式采用回返式。本設計還對開采參數(shù)與程序,爆破工程,采裝工藝,排土,礦山經濟技術

18、指標。</p><p>  關鍵詞:露天開采 采剝 開拓 境界 </p><p><b>  前言</b></p><p>  本設計為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石寶鐵礦西采區(qū)生產規(guī)模開采設計,年產量120萬噸礦石, 包頭市達茂旗石寶鐵礦有限責任公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達茂聯(lián)合旗石寶鄉(xiāng)境內,西南距包頭市198km,東南距呼和浩特市97 km,

19、北距達茂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鎮(zhèn)65km,呼百公路在礦區(qū)通過,并與包固百公路相通,公路交通便利。</p><p>  一. 編制設計的依據(jù)</p><p>  1. 石寶鐵礦地質資料;</p><p>  2. 石寶鐵礦水平分層圖;</p><p>  3. 石寶鐵礦地形地質圖;</p><p>  4. 石寶鐵礦勘探線剖

20、面圖;</p><p>  5. 《煤礦安全規(guī)程》(2006年10月25日版)及《煤炭工業(yè)露天礦設計規(guī)范》(2005年7月版);</p><p>  6. 《采礦設計手冊—礦床開采卷》(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p><p>  7. 《金屬礦床露天開采》(陳曉青主編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p><p>  二. 編制初步設計的指導思想</

21、p><p>  1.充分開發(fā)批復范圍內的煤炭資源,提高煤炭回采率,增加企業(yè)經濟效益;</p><p>  2.充分利用企業(yè)既有設備和設施,減少用地,節(jié)約投資;</p><p>  3.借鑒國內露天礦設計及生產經驗,確定合理的開拓方式及開采工藝,充分利用和加快使用內部排土場,降低剝離成本,提高設備效率和企業(yè)的經濟效益;</p><p>  4.選擇

22、適合本礦地質條件的開采工藝和設備;</p><p>  5. 在設計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環(huán)境保護政策,確保企業(yè)的安全生產,安排好排土場復墾和水土保持和綠化工作。</p><p><b>  三. 設計的時間</b></p><p>  2011年12月20日至12月30日</p><p>  第一章 礦區(qū)

23、概況及礦床地質特征</p><p><b>  1.1 礦區(qū)概況</b></p><p>  1.1.1地理交通位置、隸屬關系及企業(yè)性質</p><p>  包頭市達茂旗石寶鐵礦有限責任公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達茂聯(lián)合旗石寶鄉(xiāng)境內,西南距包頭市198km,東南距呼和浩特市97km,北距達茂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鎮(zhèn)65km,呼百公路在礦區(qū)通過,并

24、與包固百公路相通,公路交通便利。</p><p>  石寶鐵礦原為達茂旗經委下屬國有企業(yè),現(xiàn)已改制為包頭市達茂旗石寶鐵礦有限責任公司。截止到2003年底,石寶鐵礦有職工685人,固定資產凈值4728萬元。</p><p>  1.1.2礦區(qū)氣候條件</p><p>  礦區(qū)屬丘陵地區(qū),四周地勢比較平坦,海拔高度平均為1650~1655m.該地區(qū)屬華北干旱大陸氣候,降

25、雨集中在7~8月份,冬季較長。礦區(qū)周圍為半農半牧區(qū)。</p><p><b>  1.2礦區(qū)地質特征</b></p><p>  1.2.1礦區(qū)地質概況</p><p>  本區(qū)地處中朝準地臺內蒙臺隆陰山斷隆大青山復背斜北翼三合明擠壓帶的東端。該區(qū)自古生代以后長期處于活動狀態(tài),構造線近東西向,印支旋回以后經燕山亞旋回、喜瑪拉雅山亞旋回的階段性上

26、隆抬升,并在反沖斷裂構造的擠壓作用下,將部分鐵礦體抬升到地表或淺部形成了今日三合明鐵礦區(qū)以緊密褶皺和斷裂構造較為發(fā)育的復雜構造形態(tài)。整個礦區(qū)分為:西部異常區(qū)、中部露頭區(qū)和東部異常區(qū),本次設計為西部異常區(qū)。區(qū)域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下元古界三合明群、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新生界老第三系和第四系。</p><p>  1.2.2礦床地質及地層</p><p>  三和明鐵礦西部異異常區(qū),長約1600m

27、,礦體地表出露最長達1250m,露頭最大寬度106米。礦體厚度變化較大。礦體沿傾斜方向最大延伸為450m,一般延伸為300m左右。隨深度增加逐漸變薄,并迅速尖滅,而品位亦有變低的趨勢。礦體形態(tài)基本為層狀或似層狀,因后期構造運動影響,產生一系列的傾伏褶皺構造,礦體的形態(tài)和產狀各處不一。</p><p>  區(qū)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下元古界三合明群(Pt15),其次為新生界老第三系(E)和第四系(Q),該鐵礦賦存于三合明

28、群之中。</p><p>  三合明群含礦層自下而上分為六個巖段,但在中部露頭區(qū)僅出現(xiàn)四個巖段,由老到新分述如下:</p><p> ?。?)下角閃巖段:下部為中細粒角閃巖夾石英巖、透閃巖扁豆體;上部為磁鐵透閃片巖、石榴黑云片巖夾斜長黑云片巖,條帶狀磁鐵石英巖、石英巖及石英透閃巖扁豆體。本層構成中部露頭區(qū)礦體的底板。</p><p> ?。?)下磁鐵石英巖段:分布在

29、礦區(qū)中部,為條帶狀磁鐵貧礦夾磁鐵透閃片巖、石英巖扁豆體。礦石以條帶狀構造為主,沿礦層走向變化大,為本區(qū)中部露頭區(qū)的主礦體。</p><p> ?。?)片巖段:該層為中部露頭區(qū)礦體的頂板圍巖,礦體為磁鐵透閃片巖,其次為石榴黑云片巖、石榴透閃片巖,上部為厚層石英巖夾透閃片巖,其次夾薄層磁鐵透鏡狀。</p><p>  (4)中角閃巖段:角閃巖—斜長角閃巖夾石英巖,透閃巖,赤鐵石英巖及透閃片巖透

30、鏡體。</p><p>  新生界老第三系(E):分布在礦區(qū)南北邊緣,主要由礫巖及砂礫粘土組成。</p><p>  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礦區(qū)南北邊緣及西部異常區(qū)和中區(qū)F14斷層以東地帶,由殘積、坡積、沖積及風成砂土組成。</p><p><b>  1.2.3礦區(qū)構造</b></p><p>  礦區(qū)內巖漿巖

31、不甚發(fā)育,規(guī)模一般不大,均呈脈狀產出。已發(fā)現(xiàn)的有:閃長巖脈、閃斜煌斑巖脈、碳酸鹽巖脈、輝石閃長巖脈,其中輝石閃長巖脈在深部對礦體有較大的破壞作用。</p><p><b>  構造的分類主要有:</b></p><p>  (1)褶皺構造:礦區(qū)含礦地層產狀變化復雜,出現(xiàn)多個倒轉褶皺,因所在部位不同而異,中部露頭區(qū)ⅩⅧ勘探線以西,地層走向東北東,向南東傾斜,ⅩⅧ勘探線以

32、東,地層走向轉為北西,向南西傾斜。</p><p> ?、碧骄€以東,地層走向轉為西北,向西南傾斜;至F14斷層以東,地層走向為東西向,向南傾斜,東部異常區(qū)地層走向突然轉為南北,向東傾斜。</p><p>  (2)斷裂構造:礦區(qū)內斷裂構造較為發(fā)育,已發(fā)現(xiàn)大、小斷層20多處,對礦體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斷裂構造大體分為5組:東西向反沖逆斷層組、北東向正斷層組、北東東向逆斷層組、北西向正斷層組

33、及北東向正、逆斷層組。</p><p><b>  1.3礦石質量特征</b></p><p>  1.3.1礦石類型、結構構造</p><p>  礦石的自然類型可分為石英型磁鐵礦、石英閃石型磁鐵礦和閃石型磁鐵礦。中區(qū)西段與中段,以石英閃石型磁鐵礦礦石為主,其次為閃石型磁鐵礦礦石,石英型磁鐵礦礦石呈透鏡狀零星分布在石英閃石型磁鐵礦礦石之中。礦

34、石結構主要為:自形一半自形粒狀變晶結構,纖維狀、束狀、放射狀變晶結構,包含變晶結構,交代溶蝕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條帶狀、皺紋狀和細脈侵染狀構造。</p><p>  1.3.2礦石的礦物成分</p><p>  有用礦物主要有磁鐵礦,次為赤鐵礦和褐鐵礦。脈石礦物以鐵閃石、鎂鐵閃石和石英為主。此外尚有黑云母、方解石和黃鐵礦等。</p><p>  1.3.3礦石的化學

35、成分</p><p>  礦石中的化學成分比較簡單,主要有益組份是鐵,未發(fā)現(xiàn)可供利用的其他有益組份。本次礦石是以SFe圈定。TFe最高含量為51.37%,平均含量為34.51%,SFe最高含量為44.59%,平均含量為27.52%。而SFe的含量主要集中于25-32%之間。露天采場的礦石平均品位TFe34.34%,SFe26.86%。</p><p>  礦石中有害組分主要是S和P,含量均

36、較低,見下表:</p><p>  表1.1 有害雜質含量表</p><p>  礦石中造渣元素含量表1-2</p><p>  1.4礦巖物理力學性質</p><p>  根據(jù)各種巖、礦石的物理機械性質試驗結果表明:磁鐵礦及角閃巖抗壓抗剪強度較大,巖、礦石的穩(wěn)定性較好,而片巖及砂巖的抗壓抗剪強度較小,巖石的穩(wěn)定性差。風化帶、斷層破碎帶及褶皺

37、構造帶的軸部,風化及構造裂隙發(fā)育,巖石的穩(wěn)定性不好,特別是片巖沙巖及斷層破碎帶等因抗壓抗剪強度低,穩(wěn)定性差,為露天采場邊破的不穩(wěn)定地段,開采是必須注意安全。</p><p>  礦、巖的物理力學性質表1-3</p><p><b>  礦石儲量</b></p><p><b>  工業(yè)指標</b></p>&

38、lt;p>  表1.4 地質報告儲量計算采用的工業(yè)指標</p><p>  Sfe-平均品位大于邊界品位而小于塊段最低平均品位的礦石為表外礦。</p><p>  Sfe-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15%而小于20%,單獨進行圈定和計算。</p><p>  地質隊采用水平斷面法計算的礦石儲量為8492.88萬t(包括表外礦石儲量44.78萬t)。表內儲量為8448.

39、10萬t,其中B+C級7013.38萬t, D級1434.72萬t。石寶鐵礦自1988年建礦以來,截止2003年底,累計采出礦量1551.67萬t。本次設計計算了礦區(qū)內地質保有礦石儲量B+C級5730.67萬t, B+C+D級7184.83萬t(包括表外礦石儲量 44.78萬t)。</p><p><b>  1.6礦區(qū)水文地質</b></p><p>  1.6.1

40、礦區(qū)自然地理條件概況</p><p>  礦區(qū)位于內蒙古大草原上,礦區(qū)四周地勢比較平坦,區(qū)內最高海拔標高1724.6m。 </p><p>  區(qū)內屬于干旱和半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46℃ ,凍結期從每年11月到翌年3月,最大凍層深度2.50m。據(jù)召河水文站資料,該區(qū)年平均降水量284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最大24小時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為30.4毫米,年蒸發(fā)量1995.4毫米,

41、以5-9月份最大。</p><p>  單雙河位于礦區(qū)南部,最高洪水標高約1665米。</p><p>  1.6.2礦區(qū)水文地質條件</p><p>  礦區(qū)含水層可為第四系孔系潛水、第三系潛水及承壓水、基巖風化裂隙和構造裂隙水。</p><p> ?。?)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層</p><p>  該系地層主要由沖洪

42、積、坡積物組成,在礦區(qū)的南部廣泛分布,其厚度變化較大,一般厚約6-8米,局部較厚,特別是距礦區(qū)較近的單雙河厚度可達60米,含水層曾多層結構。上部為中細砂夾砂礫石層,下部為砂卵石,水位埋深2.72-4.35米,地下水埋深為南西深、北東淺。在距礦區(qū)南部約300米處以下降水的形式涌出地表,其流量為2000—2500m3/d。在礦區(qū)南部的單雙河河漫灘上的農用機井,單井出水量約1500m3/d,地下水水質為HCO-Ca?Mg型,礦化度0.47-1

43、.17g/L。</p><p>  (2)第三系潛水及承壓水</p><p>  該系地層在礦區(qū)的西部、北部、東部均有分布。主要由礫巖、泥質砂巖及粘土組成,厚度54.55-156.46米,水位埋深2.39米。</p><p>  西部異常區(qū)CK21孔抽水試驗結果表明,涌水量0.038L/s,水質為HCO3-CaMg型,礦化度<1g/l,PH值7.9.</

44、p><p> ?。?)基巖風化裂隙和構造裂隙水</p><p>  本區(qū)基巖風化裂隙發(fā)育,含水層平均厚度11.95-14.19米,水位埋深4.81到39.19米,涌水量0.079-0.45L/S,參透系數(shù)0.045-1.09,水質為HC03-Ca Mg型,礦化度0.37-1.06g/L,PH值為7.4-7.9。</p><p>  1.6.3礦區(qū)地下水補、逕、排和礦坑涌

45、水量預測</p><p>  本區(qū)地下水分布受地質巖性、地貌、構造等控制,各層地下水均受大氣降水直接或間接補給。地下水流向在中部露頭區(qū)西、北、東三面均由北向南,排泄于單雙河。地下水徑流條件較好,排泄方式主要以人工排泄、蒸發(fā)及降水的形式和通過地下徑流排泄到區(qū)外。</p><p>  礦坑充水因素主要為基巖風化裂隙潛水及大氣降雨。大氣降雨匯入到礦坑內,基巖風化裂隙潛水按地下水動力學無壓完整井進

46、行了預測。</p><p>  1.7礦床開采技術條件</p><p>  礦床周圍地勢比較平坦,地表最高標高為1724米,最低標高為1650米,平均標高1655米,高差30-40米。</p><p>  礦體形式基本層狀或似層狀,因為受后期構造運動的影響而產生一系列的傾伏褶皺構造,控制了礦體的形態(tài)和產狀。西段礦體為向斜構造,中、東段礦體沿走向出現(xiàn)多處短軸傾伏背向斜

47、褶區(qū),沿傾向一般呈波狀起伏。</p><p>  礦體底板圍巖為角閃巖,頂板為片巖,呈整合接觸,界線明顯。礦石硬度系數(shù)f=8-16,巖石f=6-10。礦石和角閃巖抗壓、抗剪強度大,穩(wěn)定性好;片巖及砂巖抗壓、抗剪強度小,穩(wěn)定性差。</p><p>  第二章 露天開采境界</p><p>  2.1露天開采的發(fā)展趨勢</p><p>  

48、(1)設備大型化。a.鉆機。國內重點冶金礦山穿孔設備主要是牙輪鉆與潛孔鉆機,牙輪鉆機比例較高(占88﹪),鉆孔直徑以250mm、310mm為主;中型礦山以潛孔鉆為主,鉆孔直徑以200mm為主。b.電鏟。國內重點露天礦主要以電鏟為主,斗容最大為16.8m3。首臺斗容16.8m3RH-170液壓鏟已在司家營鐵礦投入使用。c.破碎機。破碎機用來粉碎多余礦石。</p><p>  (2)采礦技術高效化、實用化。露天礦開采

49、工藝更加成熟、運輸方式多樣化。a.露天礦采剝方法多為陡幫開采,如組合臺階開采、高臺階開采、傾斜分條開采以及橫采橫擴等。同時采用分期開采、分區(qū)開采,盡可能地縮短建設周期,提高經濟效益。b.采礦工藝連續(xù)化、半連續(xù)化。國內礦山通過引進大型可移動破碎站—膠帶運輸裝備,建成采場內可移動式礦巖破碎—膠帶運輸系統(tǒng),標志著我國間斷—連續(xù)開采工藝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c.可移動式破碎站。可移動式破碎站是汽車、破碎機和膠帶運輸機組成的間斷—連續(xù)運輸工藝的核心

50、技術裝備之一。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破碎機組可以隨時快速移動,保證汽車始終處于最佳運距下工作。</p><p> ?。?)礦山數(shù)字化、智能化。礦山自動化調度系統(tǒng)、采礦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現(xiàn)代技術已在一些礦山推廣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智能數(shù)字礦山,是信息技術在礦山應用的集中表現(xiàn)。以計算機及其網(wǎng)絡為手段,把礦山三維空間和有屬性數(shù)據(jù)實現(xiàn)數(shù)字化存儲、傳輸、表達和加工,建立全方位生產管理系統(tǒng),隨著&qu

51、ot;數(shù)字化礦山"發(fā)展,礦山開采開始進入智能化控制時代。</p><p>  (5)優(yōu)化礦山生產,提高采礦工藝環(huán)節(jié)中高科技比重。應用自動控制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網(wǎng)絡技術,從整體上提高設備技術效能,提高生產過程中綜合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信息化程度,實現(xiàn)控制智能化、連續(xù)生產過程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和系統(tǒng)化。 </p><p>  (6)開采順序由單一的縱向布置向橫向布置方式發(fā)展,施行強

52、化開采,提高工作線推進速度,為礦石均化搭配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組合臺階、分期開采、陡幫開采,以便均衡生產剝采比。 </p><p>  (7)運用汽車一帶式半連續(xù)運輸系統(tǒng),是近年來發(fā)展的高效運輸技術 該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汽車運輸適應性強、機動靈活、短途運輸經濟的優(yōu)勢,有利于強化開采,同時又顯現(xiàn)帶式運輸機運力大、爬坡能力強、運營成本低的長處,汽車、膠帶兩種運輸優(yōu)勢互補。</p><p>  (8)銑刨機

53、采礦是一種有發(fā)展前途的采礦方法 應用銑刨機(又稱機械犁)采礦,代替?zhèn)鹘y(tǒng)穿孔爆破采礦方法,有以下優(yōu)點: (1)無爆破地震、空氣沖擊波、飛石等危害; (2)擴大開采境界,不受爆破安全境界的限制; (3)連續(xù)作業(yè),不受爆破干擾; (4)要求作業(yè)場地相對?。?(5)可根據(jù)礦層和礦石不同品級,分采分運,可有效剔除有害夾層,可選別回采; (6)采礦成本可降低20~50%; (7)不需粗碎,可調整開采粒度,有利于帶式輸送機長距離運輸。 銑刨機采礦,集

54、采、裝、碎為一體,有效簡化生產流程,作業(yè)工作平臺、釆場道路平整,減少輪胎消耗,刨銑礦石粒徑可控在30~80mm,可根據(jù)需要,生產<30mm的粒徑的礦石,為振動放礦,豎井溜礦石,緩沖礦倉磨損創(chuàng)造條件。 銑刨采礦法,從根本上保證礦山邊坡的安全,從而增大邊坡安全角度,增加可采礦量,減少邊坡工程量和維護量。 </p><p>  2.2露天開采境界圈定的原則和方法依據(jù)</p><p>  2.2.

55、1露天開采境界設計的考慮原則</p><p>  (1)圈定的露天開采境界要保證露天采場內采出的礦石有盈利,即采用的境界剝采比不大于經濟合理剝采比;</p><p>  (2)要充分利用資源,盡可能把較多的礦石圈定在露天開采境界內,發(fā)揮露天開采的優(yōu)越性;</p><p>  (3)所圈定的露天采礦場邊坡角應為露天邊坡穩(wěn)定所允許的角度,以保證露天采礦場的安全生產;&l

56、t;/p><p>  (4)用經濟合理剝采比圈定的露天開采范圍很大,服務年限太長時,應按礦山一般服務年限確定初期露天開采的深度;</p><p>  (5)當?shù)V體極不規(guī)則,沿傾向厚度變化大,礦體上部覆蓋層較厚或地形復雜時,用境界剝采比不大于經濟合理剝采比初步確定境界后,再用平均剝采比進行校核。</p><p>  (6)如果基建剝離量大,初期生產剝采比大,則需進行綜合技

57、術經濟比較,已確定用露天或地下開采。</p><p>  2.2.2露天礦經濟合理剝采比確定的方法與依據(jù) </p><p>  由于nk≤nj原則具有使整個礦床開采的總經濟效果達到最佳的含意,而且運算簡單,因而國內外廣泛運用這個原則,本設計也采用這一原則。</p><p>  2.2.3確定露天礦境界的主要原則如下:</p><p>  A.

58、境界剝采比小于或等于經濟合理剝采比,即nj≤njh</p><p>  B.平均剝采比小于或等于經濟合理剝采比,即np≤njh</p><p>  C.生產剝采比小于或等于經濟合理剝采比,即ns≤njh</p><p>  2.3影響露天開采境界的主要因素</p><p>  自然因素:包括礦床賦存條件,如礦體形態(tài)、大小、厚度、傾角等,礦石種

59、類及品位,礦石和圍巖性質、地形、礦區(qū)附近的河流、工程和水文地質等。</p><p>  技術組織因素:包括露天開采技術水平、裝備水平、礦山附近的鐵路、主要建筑物和構筑物。</p><p>  經濟因素:包括基建投資、基建時間和達產時間、礦石的開采成本和銷售價格,開采過程礦石的貧化和損失,以及國民經濟發(fā)展需要等。</p><p>  2.4經濟合理剝采比的選定<

60、/p><p>  本礦設計的年產量為120萬噸,屬于中型礦山,根據(jù)固體礦物資源開發(fā)工程,經濟合理剝采比選擇njh=4.5~6 m3/m3,參考本礦原露天礦經濟設計指標,故初步選經濟合理剝采比確定為njh=5.0m3/ m3.</p><p>  2.5露天礦的最小底寬和位置</p><p>  露天礦的最小寬度,應滿足采掘運輸設備在底部正常運行與安全作業(yè)的要求。因為本礦

61、場采用的是公路汽車運輸,選用SH380型汽車,且為回返式調車,故露天礦最小寬度為:</p><p>  Bmin=2(Rmin+0.5b+e) (2.1)</p><p>  式中:Rmin-汽車最小轉彎半徑 ,9.2m;</p><p>  b-汽車的寬度 ,3.55m;</p><p>  e-汽車距

62、邊坡的安全距離,0.5m。</p><p>  Bmin=2×(Rmin+0.5×b+e)=2×(9.2+0.5×3.55+0.5)=22.95m,取23米。</p><p>  圖2.1 公路運輸露天采場最小寬度圖</p><p>  若礦體厚度小于最小底寬,則境界底部取最小底寬;若礦體厚度比最小底寬大得不多,則取礦體厚度;

63、若礦體厚度遠大于最小底寬,則取最小底寬。</p><p>  露天礦底部位置沿水平方向移動時,開采境界內的礦巖量及平均剝采比也隨之變化。因此,在無其它特別要求的情況下,露天礦底應置于使平均剝采比最小的位置,且盡可能布置在礦體中間。</p><p>  2.6最終邊坡角、臺階坡面角和臺階高度的確定</p><p>  石寶礦區(qū)地質構造復雜,分四層,礦石硬度系數(shù)f=8-

64、16,巖石硬度系數(shù)f=6-10。根據(jù)礦區(qū)的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礦巖的物理性質,以及終了平面圖,確定上盤邊坡角為41.0°,下盤邊坡角為42.8°。</p><p>  臺階最終坡面角根據(jù)下表確定</p><p>  表2.1 巖石硬度系數(shù)與臺階坡面角關系</p><p>  由于巖石普氏硬度系數(shù)f=6~10,根據(jù)上表確定工作幫最終坡面角為:70&

65、#176;。 依據(jù)本露天礦年生產能力120萬噸/年,此露天礦屬于中型露天礦,臺階高度可取值范圍在:10~12 m。根據(jù)本露天礦情況,最終確定臺階高度為:12 m。</p><p>  2.7安全平臺、清掃平臺和運輸平臺的確定</p><p> ?。?)安全平臺:根據(jù)采礦手冊,一般安全平臺寬度不小于4米,所以根據(jù)本礦山的巖石堅固系數(shù),我選擇安全平臺寬度為5米。</p><

66、p> ?。?)清掃平臺:實踐經驗表明,較窄的清掃平臺在鄰近邊坡爆破時常遭破壞,以致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所以一般設置清掃平臺的寬度為10~12m,以便能有效地發(fā)揮攔截和清掃落石的作用。因此我定清掃平臺寬度為10m。</p><p> ?。?)運輸平臺:由于是采用公路雙線運輸,根據(jù)所選擇的汽車寬度確定,其最小的運輸平臺為14.5m。</p><p>  2.8 開采深度的確定</p

67、><p>  先擬設幾個不同的開采深度,計算各開采深度的境界比,作出深度--剝采比的回歸曲線,求出等于經濟合理剝采比時對應的深度值,這個深度值就是理論開采深度。</p><p>  以境界剝采比不大于經濟合理剝采比為例,具體做法如下:</p><p>  (1)在某橫斷面圖上,根據(jù)已確定的最終邊坡角和最小底寬,作出若干個不同深度的開采境界方案。根據(jù)礦體的形狀和已確定的經

68、濟合理剝采比,我選定四個可能的深度方案,1476標高、1488標高、1500標高、1512標高四個水平</p><p>  (2)計算各深度的境界剝采比。由于這是個短露天礦,采用平面圖法來計算境界剝采比。</p><p>  平面圖法原理如圖2.2:</p><p>  2.2 平面圖法原理示意圖</p><p>  把每一條勘探線上剖面圖都

69、找出礦體與巖石向下的投影點。然后在通過每一條的勘探線的點,繪制出平面圖。然后計算里面巖石量與礦石量之比,就是這一分層平面的境界剝采比: nj=</p><p><b>  式中:</b></p><p>  S1 — 某一水平的邊幫與地表的交點在該水平上投影面積,m2;</p><p>  S2 — 某一水平的邊幫與礦體的交點在該水平上投影面積

70、,m2;</p><p>  S3 — 某一水平的邊幫與夾雜礦體的交點在該水平上投影面積,m2。</p><p>  (3)將各方案的境界剝采比與開采深度繪成n-H關系曲線,再繪出代表經濟合理剝采比的水平線,兩線交點的橫坐標Hj,就是該斷面上的理論開采深度。繪出開采水平H與境界剝采比nj的關系曲線如下圖</p><p>  開采水平與境界剝采比關系</p>

71、;<p>  2.9 境界內礦巖量統(tǒng)計及開采服務年限</p><p>  2.9.1境界內的礦巖量</p><p>  采用水平斷面法計算:</p><p>  (1) 在相鄰兩端面上均有面積時</p><p><b>  式(2.4)</b></p><p><b>  

72、式中:</b></p><p>  V— 代表礦巖體積;</p><p><b>  S1—上面積;</b></p><p><b>  S2—下面積;</b></p><p>  H— 每個開采層上下兩端面間的階段高度。</p><p>  (2) 對于只有一個

73、剖面的部分</p><p><b>  楔形公式:</b></p><p><b>  式(2.5)</b></p><p><b>  式中:</b></p><p><b>  S—剖面面積;</b></p><p>  L—剖

74、面到露天采礦場邊緣或礦體尖滅點的距離。</p><p><b>  截錐體公式:</b></p><p>  式(2.6) </p><p>  式中:S及L同前面。按(1)計算,分層礦巖量見表2.2。</p><p>  表2.2 礦巖量統(tǒng)計表</p><p>  由于礦石的容重為3.3

75、0t/m3,所以境界內的總礦石量為:</p><p>  Q=4437333×3.3=14643198.9噸 (2.8)</p><p>  2.9.2 礦山服務年限</p><p>  根據(jù)《礦床開采(上篇)》,礦山的服務年限計算可按式(2.7):</p><p><

76、b>  式(2.7) </b></p><p><b>  式中: </b></p><p>  Q— 露天礦境界內礦石的可采礦量,1464.32萬噸;</p><p>  A — 露天礦礦石年生產能力,120萬噸/年;</p><p>  η— 礦石回收率,97%;</p><p

77、>  K— 廢石混入率,3%;</p><p>  經計算:T=1464.32×0.97/120(1-0.03)=12.20年,取13年 。</p><p>  2.10 露天采場構成要素</p><p>  根據(jù)本礦山的規(guī)模和地質條件,確定采礦場的構成要素見表2.2。</p><p>  表2.2 露天采場構成要素表<

78、/p><p><b>  第三章 礦床開拓</b></p><p>  3.1 開拓方式的選擇</p><p>  3.1.1選擇開拓方法的主要原則</p><p>  (1)礦山建設速度必須滿足國家的要求,保證投產早,達產快;</p><p>  (2)要求生產工藝簡單、可靠,設備選擇應因地制宜,中

79、小型礦山盡量采用本地區(qū)能制造的設備;</p><p>  (3)工程量少,施工方便;</p><p> ?。?)不占良田,少占耕地,并有利于改地造田;</p><p>  (5)基建投資少,特別是初期投資少;</p><p> ?。?)生產經營費用低。</p><p>  3.1.2 選擇開拓系統(tǒng)的主要影響因素<

80、/p><p>  (1) 礦區(qū)自然條件。它包括地形、氣候、礦床埋藏條件、水文及工程地質條件、礦石價值、礦床勘探程度及儲量發(fā)展遠景等;</p><p>  (2) 露天礦生產能力。生產能力的大小對選擇開拓類型和設備起重要作用;</p><p>  (3) 基建工程量和基建期限。礦山建設要求緊迫或急傾斜礦床上、下盤剝巖量很大時,可考慮靠近礦體布置移動坑線開拓,能顯著地縮短建

81、設期限和減少初期基建工程量;</p><p>  (4) 資金和設備的供應情況?,F(xiàn)代化露天礦應盡可能采用先進設備,但要考慮資金和設備的供應的可能;</p><p>  (5) 礦床勘探程度及礦石儲量的發(fā)展遠景。對于深部勘探程度不夠的礦床或遠景儲量較多時,露天采礦場的開采境界還可能發(fā)生變化,宜采用移動坑線開拓。</p><p>  3.1.3開拓方案的選擇</p

82、><p>  露天礦床的開拓方式與運輸方式有密切聯(lián)系。露天礦床開拓分類主要按運輸方式來確定,按運輸干線的布線形式和固定性作為進一步分類的依據(jù)。露天礦床開拓案運輸方式可分為:</p><p>  (1)公路運輸開拓;</p><p>  (2)鐵路運輸開拓;</p><p>  (3)聯(lián)合運輸開拓;</p><p>  根據(jù)

83、石寶鐵礦的實際情況,選擇公路運輸開拓。</p><p>  3.2 運輸線路的技術條件</p><p>  3.2.1 線路技術參數(shù)</p><p>  表3.2 道路等級參數(shù)</p><p>  第四章 礦巖采剝工程</p><p><b>  4.1 穿孔工作</b></p>&

84、lt;p><b>  選擇鉆機原則</b></p><p>  (1) 大型礦山宜采用孔徑大于Ф200mm的潛孔鉆機或孔徑為Ф250~310mm的牙輪鉆機;</p><p>  (2) 中型礦山宜采用孔徑小于Ф200mm的潛孔鉆機或孔徑小于Ф250mm的牙輪鉆機;</p><p>  (3) 小型露天礦宜采用孔徑小于Ф150mm的潛孔鉆機

85、,鑿巖機和鑿巖臺車</p><p>  4.1.1穿孔設備的選擇</p><p>  考慮到本礦山的規(guī)模和巖石硬度系數(shù),故選擇HYZ-250型牙輪鉆機。該鉆機具有機動靈活、價格低、效率高等優(yōu)點。</p><p>  HYZ-250型牙輪鉆機的具體參數(shù)</p><p>  表4.1 牙輪鉆機具體參數(shù)</p><p>  

86、4.1.2穿孔設備生產能力的確定</p><p>  根據(jù)本礦山的巖石性質,鉆機年工作天數(shù),初步確定鉆機的臺班效率為25米。</p><p>  4.1.3設備數(shù)量的計算</p><p>  露天礦所需牙輪鉆機數(shù)量按下式計算確定。</p><p>  N= (4.1)</p>

87、<p>  式中:N-所需設備數(shù)量,臺;</p><p>  Q-設計的礦山規(guī)模,t/a;</p><p>  Q1-牙輪鉆機的穿孔效率,24750m/a;</p><p><b>  e-廢孔率,5%;</b></p><p>  q-每米炮孔的爆破量,t/m;</p><p>  

88、經計算N1=1.31臺,N2=1.65臺</p><p>  所以總需HYZ-250型牙輪鉆機數(shù)為4臺。</p><p><b>  4.2爆破</b></p><p><b>  4.2.1 概述</b></p><p>  爆破是礦山生產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先行環(huán)節(jié),爆破巖石和礦石的數(shù)量的多少和質量

89、優(yōu)劣,對后續(xù)生產環(huán)節(jié)如裝載、運輸、破碎的效率以及礦山生產能力和生產成本,都將產生直接的重大影響,尤其是隨著礦山生產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大型機械設備的應用,這種影響顯得更為突出。</p><p>  4.2.2爆破方法及爆破器材</p><p>  本礦采用深孔微差爆破與導爆管起爆系統(tǒng)。爆破器材有導爆索,火雷管,導爆管雷管。起爆采用“V”起爆,爆破網(wǎng)絡見下圖</p><

90、;p>  導爆管起爆系統(tǒng)有以下優(yōu)點:</p><p>  費用低,爆破安全性高,改善爆破效果,提高微差爆破的質量等。</p><p>  圖4.1 布孔方式與起爆順序</p><p>  4.2.3孔徑和孔深</p><p> ?。?)孔徑由所選擇牙輪鉆機的確定,因此孔徑d為250mm。</p><p>  (2

91、)鉆孔深度h的確定:</p><p>  h=H+L1  (4.6)</p><p>  式中 :L1-超深,根據(jù)實際考察,取2米;</p><p>  經計算h=12.0+2=14米。</p><p>  由采礦手冊礦床開采學查

92、閱得知</p><p>  4.2.4底盤抵抗線</p><p>  底盤抵抗線是指沿臺階底盤自炮孔中心至臺階坡底線的最小水平距離。底盤抵抗線的大小與炮孔直徑、裝藥直徑、炸藥威力、裝藥密度、巖石可爆性、要求破碎程度及階段高度等因素有關。</p><p>  (1)W1與H的關系為:</p><p>  W1=(0.6~0.9)×H

93、 (4.7)</p><p>  式中:H-臺階高度,12m。</p><p>  W1=7.2~10.8米;取10米。</p><p>  (2) W1與d的關系為:</p><p>  W1=k×d  ?。?.8)</p&

94、gt;<p>  式中:d-炮孔直徑,0.25m,</p><p><b>  k取40。</b></p><p>  則W1=40×0.25=10.00米;</p><p> ?。?)根據(jù)鉆孔裝藥條件計算W1如下:</p><p>  W1= (4.9)</

95、p><p>  式中:q-單位炸藥消耗量,0.5kg/m3;</p><p>  q1-每米炮孔裝藥量,47kg/m;</p><p>  e-堵塞系數(shù),1.0;</p><p>  p-超鉆系數(shù),0.35;</p><p>  m-鉆孔鄰近系數(shù),1.4;</p><p>  H-臺階高度,12m;

96、</p><p>  經計算W1=8.2m</p><p>  按以上三種因素計算結果,最小抵抗線取8.2m,并按平臺安全作業(yè)條件檢驗。</p><p>  W1≥H×ctgα+C (4.10)</p><p>  式中:C-炮孔中心至平臺坡頂線的安全距離,2.5m;</p>

97、<p>  α-臺階坡面角,69°。</p><p>  經計算W1≥12×ctg69+2.5=6.9米,滿足要求。</p><p>  4.2.5孔距和排距</p><p>  近年來,礦山深孔爆破中,為了改善爆破質量,采用大孔距小抵抗線的爆破方法。</p><p>  第一排孔a1=m1×W1

98、 (4.11)</p><p>  后排孔a2=m2×b (4.12)</p><p>  式中m1、m2-分別為前后排炮孔鄰近系數(shù)。一般m1<1,m2>1,b

99、=0.866a。</p><p>  經計算可得第一排孔a1=4.1米,后排孔a2=6.4米。</p><p><b>  填塞長度L2</b></p><p>  L2=Z×W1 (4.13)</p><p

100、>  式中:L2-填塞長度,m;</p><p>  Z—填塞系數(shù),垂直孔Z=0.7~0.8,斜孔Z=0.9~1。</p><p>  經計算L2=0.9×8.2=7.38米。</p><p>  4.2.6單位炸藥消耗量</p><p>  單位炸藥消耗量q根據(jù)巖石的堅固性,炸藥種類等因素決定。</p><

101、;p>  根據(jù)巖石的硬度系數(shù),單位炸藥消耗量經查采礦設計手冊2礦床開采卷(上冊)表得0.5kg/m3</p><p><b>  4.3裝車工作</b></p><p>  4.3.1采裝設備的選擇</p><p>  根據(jù)礦山的年生產能力,選用WK-4型電鏟,SH-380型汽車來完成采裝任務。WK-4型電鏟技術參數(shù)見下表</p&g

102、t;<p>  表4.2WK-4型電鏟技術參數(shù)</p><p>  4.3.2采裝工作面參數(shù)</p><p>  4.3.2.1臺階高度</p><p>  根據(jù)選用的挖掘機最大挖掘高度,綜合考慮挖掘機的斗容及礦巖特性,參考鄰近類似礦山,確定臺階高度為12米。</p><p>  4.3.2.2采區(qū)長度</p>&

103、lt;p>  一般情況下,電鏟采區(qū)(工作線)長度可按下表確定</p><p>  表4.3 電鏟與采區(qū)長度的關系</p><p>  由上知故采區(qū)長度為300米。</p><p>  4.3.2.3采掘帶寬度</p><p>  采掘帶寬度按下列公式計算Ac=(1~1.5)Rw (4.1

104、8)</p><p>  式中:Ac-采掘帶寬度,m;</p><p>  Rw-挖掘機半徑,m。</p><p>  根據(jù)挖掘機最大挖掘半徑14.4m,采掘帶寬度取14,4*1.2=17.23,取18米。</p><p>  4.3.3挖掘機生產能力的確定</p><p>  4.3.3.1單斗挖掘機的臺班生產能力&

105、lt;/p><p>  Qc= (4.19)</p><p>  式中:Qc-挖掘機的臺班生產能力,m3;</p><p>  E-挖掘機鏟斗容積,4m3;</p><p>  t-挖掘機鏟斗循環(huán)時間,42s;</p><p>  KH-挖掘機鏟斗滿斗系數(shù),0.8;</

106、p><p>  KP-礦巖在鏟斗中的松散系數(shù),1.5;</p><p>  T-挖掘機臺班工作時間,8h;</p><p>  η-班工作時間利用系數(shù),0.45。</p><p>  經計算Qc==658m3;</p><p>  4.3.3.2單斗挖掘機的臺年生產能力</p><p>  Qa=Q

107、c×N×n (4.20)</p><p>  式中:Qa-挖掘機的臺年生產能力,m3;</p><p>  N-挖掘機年工作日數(shù),330天;</p><p>  n-日工作班數(shù),3班。</p><p>  經計算Qa=658×330×3=651690m3

108、,</p><p>  根據(jù)采剝年礦巖總量,挖掘機的年生產能力為65萬m3。</p><p>  4.3.3.3 單斗挖掘機的臺數(shù)</p><p>  N=A/ Qa (4.21)</p><p>  式中:N-單斗挖掘機的臺數(shù),臺;</p><

109、;p>  A-礦山的年最大采剝總量,131萬m3/年;</p><p>  經計算N=131/65=2.01,取2臺。</p><p><b>  第五章 排土工作</b></p><p><b>  5.1概述</b></p><p>  排土工作系指從露天采場將剝離覆蓋在礦床上部及其周圍的

110、大量表土和巖石運送到專門設置的場地(如排土場或廢石場)進行排棄的作業(yè)。排土方法依其排土設備的不同分為推土犁推土、推土機排土、前裝機排土和拖拉鏟運機或索斗鏟排土等。推土場應選擇在盡量靠近采礦場少占農田的位置有條件的應放置在山谷、洼地處注意環(huán)境保護和造田、還田[8]。</p><p>  5.2 選擇排土場位置</p><p>  5.2.1 排土場位置的選擇原則</p><

111、;p>  (1) 盡可能靠近露天采場,并在剝離區(qū)重點一側,以便縮短剝離物運輸距離;</p><p>  (2) 有用礦物或腐植土等臨時排土場要便于以后回收運輸;</p><p>  (3) 為防止壓礦,排土場不宜選在礦體上盤方向。深凹露天礦的排土場若距離采場太近時,要考慮排土場對采場邊幫穩(wěn)定性的影響[14],廢石滾落距采場的安全距離[13];</p><p>

112、  (4) 不占良田、少占耕地,避免遷移村莊,有利于被征用土地的再次復墾;</p><p>  (5) 排棄場場地應位于工業(yè)場地、居住區(qū)等設施的最小風側和生活水源的下游位置;</p><p>  (6) 一般不在工業(yè)場地、居住區(qū)、交通干線、主要輸電和通訊線路、水壩、大片良田的上方布置排土場;</p><p>  (7) 場地地形橫坡一般宜在24°以內;&l

113、t;/p><p>  (8) 有利于設置酸性水、泥石流的處理和防護設施。</p><p>  因為本礦分為山坡露天礦和深凹露天礦,所以此排土場的選擇和位置也因地而宜。根據(jù)鐵礦的實際地形,該礦北高南低,而且山坡部分的礦巖較小,所以結合地形和工業(yè)場地的合理布置1個排土場在西南面,用于山坡和深凹部分的排巖任務[4]。</p><p>  5.2.2 排土場堆置的要求</

114、p><p>  (1) 堆置的巖石由松散之相對密實,必會引起正常的均勻沉降。在汽車推土機堆置時,在卸車場用推土機推3~5%的反坡,作為下沉預留量。</p><p>  (2) 有條件采取采場內部排巖時,為防止廢石滑坡、坍塌,影響正常的開采,排土場的邊坡腳距礦體開采點要有一定的安全距離。</p><p>  (3) 排土場坡頂線宜呈現(xiàn)折線形或多圓弧形,以減少產生深長下降裂

115、隙的可能,這是防止產生滑坡的措施之一。</p><p>  (4) 山坡部分的礦石一般采取就近水平堆置的高臺階堆置,深凹部分的礦石采取由低到高的方式堆置。</p><p>  (5) 排土場平臺堆置方向應面向對面山坡[5]。見圖7.1。</p><p>  圖7.1 排土場示意圖</p><p>  5.3 確定排土方法及排土場要素</

116、p><p>  5.3.1 確定排土場方法</p><p>  由于礦山采用公路運輸,因此排土工程采用汽車運輸—推土機排土,這種方式具有排巖機動靈活,排巖臺階高度比鐵路運輸大,工藝簡單,基建時間短,基建工程量小,作業(yè)安全,排巖成本低的優(yōu)點[6]。</p><p>  5.3.2 排土工藝</p><p>  設計選用推土機推土,推土機推送距離不大

117、于10m,排土場均設4%的反向坡度,排土臺階坡頂設置0.8m高的擋車土堤,以保證汽車卸載時的安全。</p><p>  5.3.3 確定排土場的參數(shù)</p><p>  5.3.3.1 排土段高</p><p>  山坡露天礦部分采用邊緣排土,階段高度根據(jù)地形高差確定,凹陷露天礦排土場的階段高度取25m。</p><p>  5.3.3.2

118、巖堆安息角</p><p>  巖堆安息角:根據(jù)巖石性質,查《采礦手冊》表1-9-8得:安息角取39°。</p><p>  5.3.3.3 最小平臺寬度</p><p>  排土采用汽車運輸—推土機排巖工藝,查《采礦手冊》表1-9-7得:最小平臺寬度為40m。</p><p>  表6.1 露天主要技術經濟指標</p>

119、<p><b>  參考文獻</b></p><p>  1.H.P.卡姆金,B.A.卡加諾夫,3.JI.施瓦茨,露天礦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J],露天礦,1998,128(5):38~148.</p><p>  2.蔡美峰.中國金屬礦山21世紀的發(fā)展前景評述[J],金屬礦,2001,1(10):11~20.</p><p>  3

120、.張幼蒂.現(xiàn)代露天開采技術發(fā)展與我國露天開采前景[J],露天開采,2005,3(284):58~231.</p><p>  4.張世雄.固體礦物資源開發(fā)工程[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1~62.</p><p>  5.焦玉書.金屬礦山露天開采[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9,41~328.</p><p>  6.羅紹裘.采礦設計手冊2礦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