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目 錄 課程設計評分標準- 1 -</p><p> 基于MATLAB/simulink的PCM編碼的研究與仿真- 3 -</p><p> 摘 要- 3 -</p><p> Abstract- 3 -</p><p> 1 背景知識- 4
2、 -</p><p> 1.1 PCM原理及仿真- 4 -</p><p> 1.1.1脈沖編碼調制- 4 -</p><p> 1.1.2 PCM編碼原理- 5 -</p><p> 2 M文件仿真- 10 -</p><p> 3 Simulink仿真- 15 -</p><
3、p> 3.1原始模擬信號電路圖及仿真圖- 15 -</p><p> 3.2 PCM編碼器電路設計- 17 -</p><p> 3.3 PCM解碼器電路設計- 24 -</p><p> 4心得體會- 28 -</p><p> 參考文獻- 28 -</p><p> 基于MATLAB/s
4、imulink的PCM編碼的研究與仿真</p><p><b> 摘 要</b></p><p> 本設計結合PCM的抽樣、量化、編碼原理,利用MATLAB軟件編程和繪圖功能,完成了對脈沖編碼調制(PCM)系統的建模與仿真分析。即學習通過利用計算機建立通信系統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學習會利用仿真的手段對通信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算法進行驗證。學習現有流行的通
5、信系統仿真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Matlab軟件解決通信中存在的問題。</p><p> 關鍵詞:脈沖編碼調制(PCM) 均勻與非均勻量化MATLAB仿真</p><p><b> Abstract</b></p><p> Combined with the sampling, quantization, coding theory
6、 of PCM, using MATLAB software programming and graphics, the completion of the 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system.The basic method is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lea
7、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computer and basic skills, learning by means of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basic theory and basic algorithm are verified.The basic method of us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softw
8、are t</p><p> Keywords: 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with uniform and non-uniform quantization in MATLAB simulation</p><p><b> 1 背景知識</b></p><p> 1.1 PCM原理及仿真 </p&g
9、t;<p> 脈沖編碼調制就是把一個時間,取值連續(xù)的模擬信號變換成時間離散,取值離散的數字信號后在信道中傳輸。脈沖編碼調制就是對模擬信號先抽樣,再對樣值幅度量化,編碼的過程。 </p><p> 1.1.1脈沖編碼調制</p><p> 脈沖編碼調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是概念上最簡單、理論上最完善的編碼系統,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為廣泛
10、的編碼系統,但也是數據量最大的編碼系統。PCM的實現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完成:抽樣、量化、編碼。分別完成時間上離散、幅度上離散、及量化信號的二進制表示。根據CCITT的建議,為改善小信號量化性能,采用壓擴非均勻量化,有兩種建議方式,分別為A律和μ律方式,我國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壓縮實現復雜,常使用13折線法編碼,下圖為PCM系統的原理框圖:</p><p> 圖中,輸入的模擬信號m(t)經抽樣、量化、編碼后變成
11、了數字信號(PCM信號),經信道傳輸到達接收端,由譯碼器恢復出抽樣值序列,再由低通濾波器濾出模擬基帶信號m(t)。通常,將量化與編碼的組合稱為模/數變換器(A/D變換器);而譯碼與低通濾波的組合稱為數/模變換器(D/A變換器)。前者完成由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變換,后者則相反,即完成數字信號到模擬信號的變換。</p><p> PCM在通信系統中完成將語音信號數字化功能,它的實現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完成:抽樣、量化、
12、編碼。分別完成時間上離散、幅度上離散、及量化信號的二進制表示。根據CCITT的建議,為改善小信號量化性能,采用壓擴非均勻量化,有兩種建議方式,分別為A律和μ律方式,我國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壓縮實現復雜,常使用 13 折線法編碼,采用非均勻量化PCM編碼。</p><p> 1.1.2 PCM編碼原理</p><p><b> 1)抽樣</b></p>
13、;<p> 所謂抽樣,就是對模擬信號進行周期性掃描,把時間上連續(xù)的信號變成時間上離散的信號。該模擬信號經過抽樣后還應當包含原信號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說能無失真的恢復原模擬信號。它的抽樣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樣定理確定的。</p><p> 在一個頻帶限制在(0,f h)內的時間連續(xù)信號f(t),如果以1/2 f h的時間間隔對它進行抽樣,那么根據這些抽樣值就能完全恢復原信號?;蛘哒f,如果一個連續(xù)信號&l
14、t;/p><p> f(t)的頻譜中最高頻率不超過f h,當抽樣頻率f S≥2 f h時,抽樣后的信號就包含原連續(xù)的全部信息。抽樣定理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在抽樣前后模擬信號進行濾波,把高于二分之一抽樣頻率的頻率濾掉。這是抽樣中必不可少的步驟。</p><p><b> 2) 量化</b></p><p> 量化,就是把經過抽樣得到的瞬時值將其幅
15、度離散,即用一組規(guī)定的電平,把瞬時抽樣值用最接近的電平值來表示。</p><p> 從數學上來看,量化就是把一個連續(xù)幅度值的無限數集合映射成一個離散幅度值的有限數集合。一個模擬信號經過抽樣量化后,得到已量化的脈沖幅度調制信號,它僅為有限個數值。</p><p> 如下圖所示,量化器輸出L個量化值,k=1,2,3,…,L。常稱為重建電平或量化電平。當量化器輸入信號幅度x落在與之間時,量化
16、器輸出電平為。這個量化過程可以表達為:</p><p> 這里稱為分層電平或判決閾值。通常稱為量化間隔。</p><p><b> 圖1-1</b></p><p> 模擬信號的量化分為均勻量化和非均勻量化。</p><p> 均勻量化:用這種方法量化輸入信號時,無論對大的輸入信號還是小的輸入信號一律都采用相同的
17、量化間隔。為了適應幅度大的輸入信號,同時又要滿足精度要求,就需要增加樣本的位數。但是,對話音信號來說,大信號出現的機會并不多,增加的樣本位數就沒有充分利用。為了克服這個不足,就出現了非均勻量化的方法。</p><p> 非均勻量化:非均勻量化是根據信號的不同區(qū)間來確定量化間隔的。對于信號取值小的區(qū)間,其量化間隔也?。环粗?,量化間隔就大。它與均勻量化相比,有兩個突出的優(yōu)點。首先,當輸入量化器的信號具有非均勻分布的
18、概率密度(實際中常常是這樣)時,非均勻量化器的輸出端可以得到較高的平均信號量化噪聲功率比;其次,非均勻量化時,量化噪聲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與信號抽樣值成比例。因此量化噪聲對大、小信號的影響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號時的量化信噪比。</p><p> 實際中,非均勻量化的實際方法通常是將抽樣值通過壓縮再進行均勻量化。通常使用的壓縮器中,大多采用對數式壓縮。廣泛采用的兩種對數壓縮律是壓縮律和A壓縮律。美國采用壓縮律,
19、我國和歐洲各國均采用A壓縮律,所謂A壓縮律也就是壓縮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壓縮律:</p><p><b> , 。</b></p><p> 由于A律壓縮實現復雜,常使用 13 折線法編碼, 壓擴特性圖如下圖所示:</p><p> 圖1-2 A律函數13折線壓擴特性圖</p><p> 這樣,它基本上保持了連續(xù)壓擴
20、特性曲線的優(yōu)點,又便于用數字電路實現,本設計中所用到的PCM編碼正是采用這種壓擴特性來進行編碼的。 </p><p> 表1-1 13 折線時的值與計算值的比較</p><p> 表1中第二行的 值是根據 時計算得到的,第三行的 值是13折線分段時的值??梢姡?3折線各段落的分界點與 曲線十分逼近,同時 按2的冪次分割有利于數字化。</p><p><b&
21、gt; 3) 編碼</b></p><p> 所謂編碼就是把量化后的信號變換成代碼,其相反的過程稱為譯碼。當然,這里的編碼和譯碼與差錯控制編碼和譯碼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屬于信源編碼的范疇。</p><p> 在現有的編碼方法中,若按編碼的速度來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低速編碼和高速編碼。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類。編碼器的種類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三類:逐次比較型、折疊級聯型、混合型
22、。在逐次比較型編碼方式中,無論采用幾位碼,一般均按極性碼、段落碼、段內碼的順序排列。下面結合13折線的量化來加以說明。</p><p> 表1-2 段落碼 表1-3 段內碼</p><p> PCM編譯碼器的實現可以借鑒單片PCM編碼器集成芯片,如:TP3067A、CD22357等。單芯片工作時只需給出外圍的時序電路即可實現,考慮
23、到實現細節(jié),仿真時將PCM編譯碼器分為編碼器和譯碼器模塊分別實現,在13折線法中,無論輸入信號是正是負,均按8段折線(8個段落)進行編碼。若用8位折疊二進制碼來表示輸入信號的抽樣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極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則表示抽樣量化值的絕對大小。</p><p> 具體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段落碼,它的8種可能狀態(tài)來分別代表8個段落的起點電平。其它四位表示段內碼,它的16種可能狀態(tài)
24、來分別代表每一段落的16個均勻劃分的量化級。這樣處理的結果,8個段落被劃分成27=128個量化級。段落碼和8個段落之間的關系如表2所示;段內碼與16個量化級之間的關系見表3。</p><p><b> 4)譯碼</b></p><p> PCM譯碼器是實現PCM編碼的逆系統。其中各模塊功能如下:</p><p> D/A轉換器:用來實現與
25、A/D轉換相反的過程,實現數字量轉化為模擬量,從而達到譯碼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最起碼的步驟。</p><p> 瞬時擴張器:實現與瞬時壓縮器相反的功能,由于采用 A 律壓縮,擴張也必須采用A律瞬時擴張器。 </p><p> 低通濾波器:由于采樣脈沖不可能是理想沖激函數會引入孔徑失真,量化時也會帶來量化噪聲,及信號再生時引入的定時抖動失真,需要對再生信號進行幅度及相位的補償
26、,同時濾除高頻分量,在這里使用與編碼模塊中相同的低通濾波器。</p><p><b> 2 M文件仿真</b></p><p><b> 程序如下:</b></p><p><b> clear;</b></p><p> t = -0.1:0.001:0.1;
27、 %該參數用于畫原信號圖形</p><p> f = sin(3*pi*90*t)+cos(3*pi*37*t);%原函數, 由t的取值可得f有201個值</p><p> subplot(3,1,1) %matlab矩陣區(qū)域設置</p><p> plot(t, f);
28、 %畫出采原函數序列圖</p><p> title('原信號');</p><p> xlabel('時間t(s)');</p><p> T= 1/500; %抽樣周期,500是抽樣頻率,可以調整抽樣頻率</p><p> gs = -0.1:T:0.1;</p&g
29、t;<p> fg = sin(2*pi*60*gs)+cos(2*pi*25*gs); %對信號進行以T周期抽樣</p><p> subplot(3,1,2) </p><p> stem(gs, fg) %畫圖</p><p> title('采樣信號');</p&
30、gt;<p> xlabel('時間t(s)');</p><p><b> 2-1</b></p><p> clear all; </p><p> close all; </p><p><b> %建立原信號</b></p>&
31、lt;p> T=0.002; %取時間間隔為0.01</p><p> t=-0.1:T:0.1; %時域間隔dt為間隔從0到10畫圖</p><p> xt=sin(3*pi*90*t)+cos(3*pi*37*t);%xt方程%采樣:時間連續(xù)信號變?yōu)闀r間離散模擬信號
32、 </p><p> fs=800; %抽樣fs>=2fc,每秒鐘內的抽樣點數目將等于或大于2fc個</p><p> sdt=1/fs; %頻域采樣間隔0.002</p><p> t1=-0.1:sdt:0.1; %以sdt為間隔從-0.1到0.1畫圖</p>
33、<p> st=sin(2*pi*60*t1)+cos(2*pi*25*t1); % 離散的抽樣函數</p><p> figure(1); </p><p> subplot(3,1,1);</p><p> plot(t1,st);</p><p> title('原始信號');
34、 %畫出原始的信號圖,以好對比</p><p> grid on %畫背景</p><p> subplot(3,1,2);</p><p> stem(t1,st,'.'); %這里畫出來的是抽樣后的離散圖</p><p&g
35、t; title('抽樣信號');</p><p> grid on %畫背景%量化過程</p><p> n=length(st); %取st的長度為n</p><p> M=max(st);</p><p> A=(
36、st/M)*2048;</p><p> %a1(極性碼) a2a3a4(段落碼)a5a6a7a8(段內電平碼) </p><p> code=zeros(i,8); %產生i*8的零矩陣</p><p> %極性碼a1 </p><p> for i=1:n
37、 %if循環(huán)語句</p><p> if A(i)>=0</p><p> code(i,1)=1; %代表正值</p><p><b> else</b></p><p> code(i,1)=0; %代表負值</p><p>&
38、lt;b> end </b></p><p> if abs(A(i))>=0&&abs(A(i))<16</p><p> code(i,2)=0;code(i,3)=0;code(i,4)=0;step=1;start=0;</p><p> elseif 16<=abs(A(i))&
39、&abs(A(i))<32</p><p> code(i,2)=0;code(i,3)=0;code(i,4)=1;step=1;start=16;</p><p> elseif 32<=abs(A(i))&&abs(A(i))<64</p><p> code(i,2)=0;code(i,3)=1;code(i,
40、4)=0;step=2;start=32;</p><p> elseif 64<=abs(A(i))&&abs(A(i))<128</p><p> code(i,2)=0;code(i,3)=1;code(i,4)=1;step=4;start=64;</p><p> elseif 128<=abs(A(i))&
41、&abs(A(i))<256</p><p> code(i,2)=1;code(i,3)=0;code(i,4)=0;step=8;start=128;</p><p> elseif 256<=abs(A(i))&&abs(A(i))<512</p><p> code(i,2)=1;code(i,3)=0;cod
42、e(i,4)=1;step=16;start=256;</p><p> elseif 512<=abs(A(i))&&abs(A(i))<1024</p><p> code(i,2)=1;code(i,3)=1;code(i,4)=0;step=32;start=512;</p><p> elseif 1024<=abs
43、(A(i))&&abs(A(i))<2048</p><p> code(i,2)=1;code(i,3)=1;code(i,4)=1;step=64;start=1024; </p><p><b> end</b></p><p> B=floor((abs(A(i))-start)/step)
44、; %段內碼編碼floor取整(四舍五入)</p><p> t=dec2bin(B,4)-48; %dec2bin定義將B變?yōu)?位2進制碼,-48改變格式</p><p> code(i,5:8)=t(1:4); %輸出段內碼</p><p><b> end</b></p><p>
45、; code=reshape(code',1,8*n); %reshape代表從新塑形</p><p><b> code</b></p><p> subplot(3,1,3);</p><p> stem(code,'.');axis([1 64 0 1]); %這里我們先取前面八個點編碼輸
46、出,輸出時候有64個點</p><p> title('編碼信號');</p><p> grid on </p><p><b> 2-2</b></p><p> 3 Simulink仿真</p><p> 3.1原始模擬信號電路圖及仿真圖</p>
47、<p> 3-1 原始模擬信號電路圖</p><p> 兩個正弦波的參數設置分別為:</p><p> 3-2正弦波參數設置</p><p> 3-3正弦波參數設置</p><p><b> 所得波形為</b></p><p><b> 3-4</b>&
48、lt;/p><p> 3.2 PCM編碼器電路設計</p><p> 3-4 13折線近似的PCM編碼器測試模型和仿真結果</p><p> 測試模型和仿真結果如上圖所示。其中以Saturation作為限幅器,將輸入信號幅度值限制在PCM編碼的定義范圍內,以A-Law Compressor作壓縮器,Relay模塊的門限值設置為0,其輸出即可作為PCM編碼輸出的最高
49、位——極性碼。樣值取值絕對值后,用增益模塊將樣值放大到0-127,然后用間隔為1的Quantizer進行四舍五入取整,最后將整數編碼為7位二進制序列,作為PCM編碼的低7位??梢詫⑸蠄D中Constant和Display(不含)之間的模塊封裝一個PCM編碼子系統備用。</p><p> 其中各模塊的具體參數設置如下:</p><p> 3-5 Constant</p>&
50、lt;p> 3-6 Saturation</p><p><b> 3-7 Abs</b></p><p> 3-8 A-Low Compressor</p><p><b> 3-9 Gain</b></p><p> 3-10 Quantizer</p>
51、<p> 3-11 Integer to Bit Converter</p><p> 3-12 Display</p><p> 3-13 Relay</p><p><b> 將該系統進行封裝</b></p><p> 3-14封裝之后的PCM編碼子系統</p><p&
52、gt; 3-15 封裝之后的PCM編碼子系統圖標</p><p> 3.3 PCM解碼器電路設計</p><p> 3-16 13折線近似的PCM解碼器測試模型和仿真結</p><p> 測試模型和仿真結果如上圖所示,其中PCM編碼子系統是編碼器封裝之后的。PCM解碼器中首先分離并行數據中的最高位(極性碼)和7位數據,然后將7位數據轉換位整數值,再進行歸一化
53、,擴張后與雙極性的極性碼相乘得出解碼值??梢詫⒃撃P椭蠭n1 Out1右端和Display左端的部分封裝為一個PCM解碼子系統備用。</p><p> 其中各模塊的具體參數設置如下:</p><p> 3-17 Constant</p><p> 3-18 Demux</p><p><b> 3-19 Mux<
54、/b></p><p> 3-20 Relay</p><p> 3-21 Bitto Integer Converter</p><p> 3-22 Gain</p><p> 3-23 A-Low Expander </p><p><b> 4 心得體會</b&
55、gt;</p><p> 設計過程中,我弄懂了A律13折線和PCM編碼的原理,了解這些后總個設計思路就呈現在眼前,自己的信心也倍增。通過這次課程設計,充分掌握了PCM編碼的工作原理及PCM系統的工作過程,學會了使用仿真軟件 MATLAB的SIMULINK,并學會通過應用軟件仿真來實現PCM系統的設計,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強了實踐動手能力和學習新知識的技能??傮w來說,這次實習讓我受益匪淺。打破
56、了一直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方式,增加了我們的興趣,并且體會到成功給大家?guī)淼南矏?。讓我明白: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對自己有信心,認真思考,悉心求教,自然會找到解決的辦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會做得更好。在摸索該如何設計系統使之實現所需功能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我的設計思維,增加了實際操作能力。在讓我體會到了系統設計的艱辛同時,更讓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p><p><b> 參考文獻</b>
57、;</p><p> [1]樊昌信,曹麗娜.通信原理.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8</p><p> [2]陳懷琛.數字信號處理教程——matlab釋義與實現 .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p><p> [3]李賀冰.SIMULINK通信仿真教程[M]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6年</p><p> [4]曹志剛,錢亞生.現代通信原理.清華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matlab的pcm的pcm編碼系統設計與仿真-通訊原理課程設計
- 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報告---a律pcm編碼系統設計與仿真
- 通信工程課程設計--脈沖編碼調制(pcm)系統設計與仿真
- 基于matlab的pcm脈沖編碼調制仿真--課程設計報告
- 通信原理課程設計---pcm系統設計與仿真報告
- 通原課程設計--pcm編碼報告
- 通信原理課程設計pcm系統設計與仿真報告
- 脈沖編碼調制(pcm)系統設計與仿真
- 基于matlab的pcm系統仿真課程設計
- 課程設計--pcm通信系統的性能分析與matlab仿真
- 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基于sysyemview的pcm時分復用多路系統設計
- 通信課程設計---pcm通信系統設計
- 數字通信課程設計--模擬信號數字化pcm編碼設計
- 通信課程設計-- crc校驗編碼仿真
- pcm編碼器畢業(yè)論文
- pcm通信系統的性能分析與matlab仿真
-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統仿真—pcm系統仿真說明書
- 基于matlab的pcm時分復用系統的設計與仿真
- 通信原理課程設計-漢明碼的編碼和譯碼
- 語音編碼PCM-CVSD轉換器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