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裂腹魚隸屬于鯉形目鯉科魚類,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它們對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溫,低氧,強紫外線輻射等極端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逐漸成為了一種理想的適應性進化研究模型。雖然近年來已有學者將裂腹魚類和親緣關系較遠的平原魚類做了比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裂腹魚類的遺傳適應性。但是有關青藏高原上親緣關系較近的裂腹魚類之間的比較研究目前還比較缺乏。在本文中通過兩項轉錄組學的比較研究,憑借高通量測序的大數(shù)據(jù)優(yōu)勢,分別對高、中、低三個海拔鯉科魚類的
2、轉錄組進行比較分析,闡述了裂腹魚類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及其高原適應性進化機制。
首先,選擇分布于不同海拔的2種裂腹魚類:生活在較高海拔(海拔約4000米)的特化等級類群裂腹魚——軟刺裸鯉(Gymnocypris dobula)、生活在較低海拔(海拔約1200米)的原始等級類群裂腹魚——怒江裂腹魚(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同時以生活在平原的鯉科魚類——斑馬魚(Danio rerio)作為對照比較分析。應用
3、 Illumina測序,獲得2種裂腹魚類共8個組織的測序原始reads,去除接頭以及低質量的reads后,利用Trinity從頭組裝,得到2個物種的contigs序列,基于Transdecoder預測2個轉錄組的編碼基因,再對預測的編碼基因分別進行NR、KOG、GO和KEGG等多種數(shù)據(jù)庫注釋。最后采用同源基因查找軟件 OrthoMCL篩選得到了三個物種的同源基因聚類。經(jīng)過同源基因的序列比對以及過濾處理后,共計得到11007個單拷貝直系同
4、源基因用于后續(xù)進化分析。利用 PAML中的自由率模型計算單拷貝直系同源基因的dN/dS值,比較發(fā)現(xiàn)裂腹魚類的進化速率明顯較斑馬魚快,并且許多GO通路的進化速率也顯著加快。說明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裂腹魚類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為了適應環(huán)境,經(jīng)歷了一個快速進化的過程。隨后對兩種海拔的裂腹魚分別使用PAML的分支-位點模型鑒定正選擇基因。它們主要分布在低氧應答、能量代謝和心血管系統(tǒng)發(fā)育等與高原適應性相關的生物學過程。進一步的GO富集表明在兩種
5、裂腹魚中正選擇基因富集在不同的GO條目,提示兩種裂腹魚的對高原的適應機制可能是不同的。
其次,選擇了分布在高低兩個海拔的4種裂腹魚:兩種高海拔裂腹魚——軟刺裸鯉(Gymnocypris dobula)、裸腹葉須魚(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兩種亞高海拔裂腹魚——貢山裂腹魚( Schizothorax gongshanensi)、青海湖裸鯉(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
6、ii),同時選擇兩種平原鯉科魚類——斑馬魚( Danio rerio)和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比較分析轉錄組。對4種裂腹魚的5個組織提取RNA轉錄組測序。按照前文類似的方法,得到了6個物種共計7532個單拷貝直系同源基因家族,提取這些基因的4倍簡并位點串聯(lián)后,Modeltest檢測最優(yōu)模型為GTR+G+I,Paup基于最大似然法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結果顯示高海拔裂腹魚、亞高海拔裂腹魚以及平原鯉科魚類分別各自
7、聚為一個類群,而裂腹魚亞科魚類又聚為一個大類,并且進化樹支持率(自展值為100)較高。參考多個已有文獻報道的鯉科魚類分歧時間,運用PAML包中的MCMCtree估算了裂腹魚亞科魚類的分歧年代,結果表明,裂腹魚亞科魚類的共同祖先在3270萬年前分化,與青藏高原第一個階段隆起的時間一致。高海拔裂腹魚分化的年代大約在810萬年前,正好是青藏高原第二個抬升階段開始的時間這都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裂腹魚類的分化具有一致性。此外與平原鯉科魚類相比,所
8、有裂腹魚類的dN/dS值都顯著升高,并且一些和高原適應相關的能量代謝、低氧應答以及DNA修復等方面的GO條目的進化速率也明顯加快,說明青藏高原的魚類經(jīng)歷了一個快速的進化過程。通過分支-位點模型計算和似然比檢驗,在高海拔裂腹魚和亞高海拔裂腹魚中分別鑒定得到了208個和137個正選擇基因,其中僅有12個基因是重合的。分別對這些正選擇基因進行 GO富集,GO功能也呈現(xiàn)了不同的富集分布,在包括“感官器官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質泛素化調節(jié)”、“血液循
9、環(huán)”和“血管發(fā)育”等方面都出現(xiàn)了差異。這些結果提示在高海拔和亞高海拔的裂腹魚亞科魚類在青藏高原隆起的過程中可能面對不同的選擇壓力。比較正選擇基因和已知的低氧應答相關基因,在兩個海拔的裂腹魚中分別得到了28個和21個低氧應答相關的正選擇基因,其中部分基因還參與能量代謝過程,說明裂腹魚類的能量代謝網(wǎng)絡和低氧應答網(wǎng)絡可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
最后基于 FPKM法計算了兩個海拔裂腹魚的基因表達譜,然后利用DEGseq比較基因的表達差異,顯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藏高原三種裂腹魚線粒體全基因組的測定及分子進化分析.pdf
- 8329.青藏高原湖水中藍藻對逆境的適應性特征比較研究
- 青藏高原沙蜥的進化研究.pdf
-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湖水中微生物多樣性和藍藻適應性比較研究.pdf
- 2408.我國泥鰍屬魚類系統(tǒng)發(fā)育、群體結構及其適應性進化研究
- 中國鮡科魚類系統(tǒng)發(fā)育、生物地理及高原適應進化研究.pdf
- 冷水魚類zona pellucida蛋白低溫適應性研究.pdf
- 雅礱江5種(亞種)裂腹魚類遺傳關系的初步研究.pdf
- 青藏高原東部多年凍土區(qū)高速公路建設適應性對策研究.pdf
- 青藏高原旅游安全風險分析.pdf
- 雅礱江流域典型魚類生理生態(tài)行為適應性研究.pdf
- 冬蟲夏草產(chǎn)自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牦牛NPY對其極端生境的適應機制.pdf
- 雅魯藏布江四種特有裂腹魚類早期發(fā)育的研究.pdf
- 雅礱江水電開發(fā)對魚類生理適應性影響與評價.pdf
- 江都泵站泵裝置魚類通過性計算與分析.pdf
- 紅腹錦雞MHCⅠ類座位的分離及其適應性進化研究.pdf
- 青藏高原開發(fā)中的凍土問題
- 淺談青藏高原企業(yè)的社會責任
- 青藏高原降水時空分布特征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