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氟替卡松對豚鼠鼻粘膜輻射性損傷的防護作用形態(tài)學觀察及機制初探.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動態(tài)觀察輻射及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xiàn)P)應用后豚鼠鼻粘膜的組織病理學變化,(2)運用ELISA法檢測輻射及應用FP后豚鼠血清IL-1、IL-6、TNF-α的含量變化,以初步探討FP在鼻粘膜輻射性損傷中的防護作用機制。  方法選用健康豚鼠100只,隨機分為四組,即正常對照組(I),正常噴藥組(Ⅱ),單純照射組(Ⅲ),照射噴藥組(Ⅳ)。每組25只,均在同樣條件下喂養(yǎng)。照射組(Ⅲ、Ⅳ)照

2、射劑量為5Gy,每周一次,共三次,總劑量15Gy。噴藥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fluticasone propionate nasal spray,F(xiàn)PNS,商品名:輔舒良噴劑),同時于照射結束后第二天開始噴豚鼠鼻腔,每天一次,噴雙側鼻腔,一側一噴。分別于照射后1周、1月、2月、3月、4月處死動物各5只,在光鏡及電鏡下動態(tài)觀察鼻黏膜的病理學變化,并進行圖像學分析,動物處死前行心臟穿刺采血,離心后取血清,檢測細胞因子IL-1、IL-6、T

3、NF-α的含量變化?!  〗Y果(1)正常噴藥組豚鼠鼻腔粘膜組織結構未出現(xiàn)異常變化,纖毛柱狀上皮結構正常,無纖毛脫落,鼻腔粘膜完整,.粘膜下腺體完整,功能正常。(2)單純照射組 照射后鼻粘膜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炎癥反應,鼻粘膜上皮變性明顯,部分壞死脫落,粘膜下中性粒細胞及其它炎性細胞浸潤,杯狀細胞增多,分泌增強,粘膜下腺體排列紊亂。電鏡下上皮細胞變性,有些區(qū)域上皮細胞缺失,殘存上皮排列不齊,細胞連接間隙增寬,部分區(qū)域纖毛消失,胞膜部分溶

4、解,胞質突出變形。掃描電鏡下部分粘膜上皮脫落,纖毛倒伏、零亂,排列紊亂并失去正常形態(tài)結構,部分纖毛脫落。一個月后損傷上皮開始逐漸修復,但修復后大部分細胞失去正常纖毛柱狀上皮形態(tài),部分代之為化生的鱗狀上皮。血清IL-1、IL-6、TNF-α升高,其中IL-1含量升高明顯,并持續(xù)維持在較高水平。(3)照射噴藥組 照射后噴藥,豚鼠鼻粘膜早期炎癥反應較單純照射組有減輕,并隨著噴藥時間的延長,損傷的上皮細胞修復加快,纖毛覆蓋率明顯上升,到輻射后四

5、個月時達72.9%;粘膜下腺體萎縮減輕,表現(xiàn)出一定的分泌功能。輻射后噴藥血清細胞因子IL-1升高更明顯,前兩個月維持在高水平,兩個月后開始下降,但在噴藥四個月時仍與單純照射組四個月時水平相當,而IL-6、TNF-α則降低。 結論 (1)FP對正常的鼻粘膜無損害作用。正常豚鼠鼻腔粘膜噴FP后,鼻腔粘膜完整,纖毛柱狀上皮結構正常,無纖毛脫落,粘膜下腺體正常。(2)輻射對豚鼠鼻粘膜造成嚴重損傷。表現(xiàn)為:早期急性炎癥反應,鼻粘膜充血水腫

6、,粘膜上皮變性、壞死、脫落,粘膜下炎性細胞浸潤,腺體破壞萎縮。以后以再生的方式修復,但修復后的粘膜大部分失去正常的纖毛柱狀上皮結構的特點,部分區(qū)域代之以鱗狀上皮。同時,血清IL-1、IL-6、TNF-α升高,這可能是輻射性損傷的原因之一。(3)FP對鼻粘膜輻射性損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輻射鼻腔噴用FP可明顯減輕輻射對鼻粘膜的損傷作用,表現(xiàn)為:早期鼻粘膜急性炎癥反應減輕,損傷后上皮修復加快,修復后上皮纖毛覆蓋率升高,粘膜下腺體萎縮減輕,表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