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腦膠質瘤是顱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型,占到顱內腫瘤的35%~51%。近幾年來,雖然顱內腫瘤的診療手段不斷提高,同時腦膠質瘤的分子、基因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進展,但對惡性膠質瘤的治療并沒有重大突破,患者的預后欠佳,惡性膠質瘤患者大多數(shù)(約占77%)在確診后1年內死亡。目前治療腦膠質瘤的主要方法仍是以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等組成的綜合治療體系。因此,如何立足于現(xiàn)有的治療技術,提高顱內腫瘤特別是腦膠質瘤的治療效果,延長病人生存時
2、間,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就成為當今神經外科亟待解決的難題。隨著對腫瘤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僅有一小部分腫瘤細胞(即腫瘤干細胞)具有廣泛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大多數(shù)腫瘤細胞從發(fā)生起始,就逐步進入分化、成熟甚至衰老階段,缺乏或是漸漸失去增殖及自我更新的能力,僅有腫瘤形態(tài)學上的外在表現(xiàn)。繼從白血病和乳腺癌中成功分離出具有干細胞特性的腫瘤細胞之后,腦膠質瘤干細胞的存在也得以確證。腦膠質瘤內存在有性質與神經干細胞
3、相似的細胞,這些細胞在體外無血清培養(yǎng)基中可形成腫瘤球,具有自我更新、異常的增殖及多向分化潛能,且細胞比例與原腫瘤相似,可能參與了腦膠質瘤的形成。
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該類細胞陽性表達人類干細胞標志物CD133,可從實體膠質瘤中分離,即腦膠質瘤干細胞(braingiloma stem cell,BGSC)。將此類細胞以100個為量接種入NOD-SCID鼠腦,觀察3-6個月后,可見鼠腦內長出新生腫瘤,且表型與親代腫瘤相似。針對腦膠質瘤
4、干細胞進行靶向治療,為人腦膠質瘤的治療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F(xiàn)今治療顱內腫瘤的常用手段是:在神經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圍的切除腫瘤組織,并聯(lián)合術后有效的放化療。選擇合適的、敏感性高的化療藥物可有助提高手術和放療的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近年來,個體化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的主導趨勢,化療前進行體外藥敏試驗排除無效藥物,篩選敏感藥物,并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化療方案,避免特異性不強的化療藥物給患者造成毒副作用,可最終達到提高臨床化療
5、效果并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的目的。結合上述學說和臨床實際,進行本實驗設計。在腦膠質瘤中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BGSC,選用替莫唑胺、雷帕霉素、亞砷酸、順鉑四種化療藥物,對腦膠質瘤干細胞進行體外藥物敏感試驗。替莫唑胺,一種治療腦膠質瘤的新型口服化療藥物,是一種新型咪唑四嗪類,具有吸收完全,可通過血腦屏障,達血藥峰濃度較快等優(yōu)點;雷帕霉素,一種療效好、低毒、無腎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治療白血病,近期發(fā)現(xiàn)還具有抗腫瘤的作用;亞砷酸,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砒
6、霜的主要成分,還未見有臨床治療腦膠質瘤的報道;順鉑,是臨床一線化療藥物。通過觀察各種藥物對細胞生長抑制率變化情況,分析其對各藥物敏感程度,進一步驗證體外藥敏試驗對膠質瘤化療的指導意義,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
材料與方法:在無菌條件下,手術中切除并通過病理檢驗證實的Ⅱ-Ⅳ級的膠質瘤標本,PBS充分沖洗后,經膠原酶及胰酶消化為單細胞懸液,以2×10~5個/ml濃度接種于含有生長因子的無血清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在相差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其生長情
7、況,并利用細胞免疫組化法檢測Nestin和GFAP的表達,細胞免疫熒光法檢測CD133的表達,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周期。在鑒定所培養(yǎng)的細胞確為腦膠質瘤干細胞后,分別將替莫唑胺、雷帕霉素、亞砷酸及順鉑以不同濃度[血藥峰濃度(μg/ml)ppc(plasma pleak concentration)](10ppc,5ppc,1.0ppc,0.5ppc,0.1ppc,0ppc),作用于體外培養(yǎng)的人腦膠質瘤干細胞,0ppc作為空白對照,用MTT法
8、檢測細胞生長抑制率,相差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凋亡形態(tài)學變化,采用Caspase-3免疫組化試劑盒檢測細胞凋亡,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對抑制率進行單因素的方差(One MayANOVA)分析,以檢驗各藥物作用后對細胞生長的抑制率間差異有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利用最小顯著差法(LSD)進行多重比較。
結果:腦膠質瘤組織中確實存在腦膠質瘤干細胞,并能在體外分離、培養(yǎng);將單細胞懸液種植在培養(yǎng)瓶中培養(yǎng)24~48h后可形成大小不一,折光性較強
9、,懸浮生長的腫瘤干細胞球;培養(yǎng)4~5d后傳代,可形成次代腫瘤干細胞球,且數(shù)量增多,體積增大,形狀規(guī)則,腫瘤干細胞球和細胞形態(tài)與原代無異。免疫熒光化學染色CD133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Nestin及GFAP陽性表達;用流式細胞儀對BGSC進行細胞周期分析,證實其具有干細胞的典型周期特性,即大部分細胞處于G0/G1期,只有少數(shù)細胞處于S期。腦膠質瘤干細胞在體外可進行誘導分化,在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細胞由周邊開始向外側分化生長,呈條梭狀,
10、形態(tài)似人腦膠質瘤細胞系。不同濃度的替莫唑胺、雷帕霉素、亞砷酸和順鉑對13例膠質瘤干細胞有其相應的不同抑制率。替莫唑胺,1ppc時,對BGSC作用72h和48h時的細胞增殖抑制率分別為(64.3±1.7)%和(24.1±2.4)%,72h的細胞抑制率升高明顯,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雷帕霉素,1ppc時,對BGSC作用72h和48h時的細胞增殖抑制率分別為(37.8±0.4)%和(29.1±0.6)%,72h的細胞抑制率升高明
11、顯,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亞砷酸,1ppc時,對BGSC作用72h和48h時的細胞增殖抑制率分別為(62.6±3.0)%和(40.5±2.2)%,72h的細胞抑制率升高明顯,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順鉑,1ppc時,對BGSC作用72h和48h時的細胞增殖抑制率分別為(63.5±1.3)和(32.7±1.7)%,72h的細胞抑制率升高明顯,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和作用時間的延長,
12、替莫唑胺、雷帕霉素、亞砷酸、順鉑四種化療藥物對BGSC增殖抑制率逐漸增高,呈時間-劑量效應。當藥物濃度均為為1ppc時,作用24h后,亞砷酸對膠質瘤干細胞的抑制作用優(yōu)于替莫唑胺及雷帕霉素,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當藥物濃度均為為1ppc時,作用48h后,亞砷酸對膠質瘤干細胞的抑制作用優(yōu)于替莫唑胺及雷帕霉素,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順鉑對膠質瘤干細胞的抑制作用優(yōu)于替莫唑胺及雷帕霉素,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當藥物濃度均為為1ppc時,作用72h后,替莫唑胺、亞砷酸及順鉑對膠質瘤干細胞的抑制作用優(yōu)于雷帕霉素,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替莫唑胺、雷帕霉素、亞砷酸及順鉑對13例標本中每1例的抑制率都不相同,且依據(jù)組織來源不同表現(xiàn)出個體化的差異。腫瘤干細胞經替莫唑胺、雷帕霉素、亞砷酸及順鉑處理后,其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大量細胞從聚集的細胞團周圍分離開,散在于培養(yǎng)基中,其折光性減弱。利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Caspase-3在用藥后的細胞中的表
14、達情況,可見有陽性表達,提示凋亡過程中有Caspase-3酶原蛋白的激活。
結論:1.膠質瘤組織中可以分離出表達干細胞標記物CD133、Nestin的腫瘤干細胞,并可在體外進行培養(yǎng),具有自我更新和克隆增殖的能力。
2.替莫唑胺、雷帕霉素、亞砷酸及順鉑對不同來源的膠質瘤干細胞具有其相應的抑制率。上述4種藥物對膠質瘤干細胞平均抑制率具有量-效與時-效關系,即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及作用時間的延長,對細胞的抑制率增加。但不同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TT法體外檢測腦膠質瘤對常用化療藥物敏感性研究.pdf
- 體外腦膠質瘤干細胞的放化療抵抗性研究.pdf
- 腦膠質細胞瘤體外化療敏感性實驗研究.pdf
- Let-7a在腦膠質瘤細胞及腦膠質瘤干細胞中的功能研究.pdf
- 負載膠質瘤干細胞抗原的樹突狀細胞對腦膠質瘤治療作用的研究.pdf
- 腦膠質瘤干細胞放射敏感性的離體研究.pdf
- miR-92a在腦膠質瘤和腦膠質瘤干細胞中的作用研究.pdf
- 腦膠質瘤MGMT、MRP、P-gp表達與化療藥物敏感試驗的相關性研究.pdf
- 減毒型溶瘤病毒治療腦膠質瘤干細胞的體外實驗研究.pdf
- 腦膠質瘤緩釋化療系列研究.pdf
- MTT法檢測腦膠質瘤原代細胞對不同濃度多柔比星的體外藥物敏感性研究.pdf
- 膠質瘤干細胞耐放-化療的循證探索.pdf
- 膠質瘤的化療敏感性研究.pdf
- PEBP4表達對腦膠質瘤細胞生物學行為及化療藥物敏感性影響的初步研究.pdf
- CD133標記的腦膠質瘤干細胞放射敏感性的實驗研究.pdf
- 腦膠質瘤干細胞對Treg細胞和Th17細胞作用機制研究.pdf
- 腫瘤干細胞致敏的樹突狀細胞對腦膠質瘤免疫作用研究.pdf
- 膠質瘤干細胞分離、鑒定及其化療耐藥性研究.pdf
- 人腦膠質瘤干細胞初步研究.pdf
- 膠質瘤干細胞研究進展.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