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BP-rP1與結直腸癌、Ⅱ型糖尿病關系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代謝綜合征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發(fā)病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代謝綜合征是一組臨床癥候群,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因此又稱為胰島素抵抗綜合癥。依據1998年WHO專家委員會對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準,上海社區(qū)20-74歲人群中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為17.14%。美國全國健康和營養(yǎng)調查資料(1999-2000年)顯示代謝綜合征標化和非標化發(fā)病率為26.7%和27.0%

2、。因此代謝綜合征已成為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 目前對代謝綜合征分子機制的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近年來對代謝綜合征研究關注的重點是伴發(fā)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相對而言與腫瘤的關系關注較少。Ⅱ型糖尿病是代謝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目前關于Ⅱ型糖尿病與腫瘤發(fā)生之間的關系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并取得一致性的結果。肥胖和體重超重可以增加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特別是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Ⅱ型糖尿病病人發(fā)生結直腸癌

3、的風險升高(結腸癌的相對危險度RR為1.49)。接受胰島素治療的Ⅱ型糖尿病病人較不需要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病人,結直腸癌發(fā)生的危險度增大,且危險度與胰島素應用的時間長短有關。這些研究提示架接代謝綜合征/Ⅱ型糖尿病和腫瘤的橋梁是高胰島素血癥,但迄今為止,高胰島素血癥在腫瘤發(fā)生過程中的具體機制因缺乏深入研究而仍未明確。 IGFBP-rP1是我們實驗室在1999年用抑制性差減雜交法(SSH)構建的結直腸腺癌相對正常粘膜(T-N)文庫中篩

4、出、在腺癌中高表達的一個基因。目前認為IGFBP-rP1與腫瘤關系密切。除個別研究報道IGFBP-rp1在乳腺癌、前列腺癌中表達上調外,大部分報道認為IGFBP-rP1在多種人類腫瘤,如腦膜瘤、肺癌、肝癌等中均存在表達下調的現象。體外實驗證實IGFBP-rP1能通過誘導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的生長和進展?,F有文獻均支持IGFBP-rP1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高于正常組織,提示IGFBP-rP1在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在前期

5、工作中還發(fā)現結直腸癌組織中IGFBP-rP1的表達與病人的空腹血糖濃度呈正相關,在4例合并Ⅱ型糖尿病的結直腸癌病人的腫瘤組織中IGFBP-rP1均呈現高表達,提示IGFBP-rP1參于Ⅱ型糖尿病和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作為一個分泌蛋白,Yamanaka等研究發(fā)現IGFBP-rP1可以與胰島素高親和力的結合,抑制胰島素發(fā)揮正常的生物學作用,進一步說明IGFBP-rP1與Ⅱ型糖尿病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這些研究發(fā)現IGFBP-rP1與腫瘤、Ⅱ型糖

6、尿病的發(fā)生有關,提示IGFBP-rP1可能是聯(lián)系腫瘤與Ⅱ型糖尿病的關鍵因子。本課題旨在通過兩部分研究,探索IGFBP-rP1與結直腸癌、Ⅱ型糖尿病之間的關系以及IGFBP-rP1在結直腸癌發(fā)展過程中的生物學作用。 結直腸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近幾年全球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急劇上升,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居民惡性腫瘤死因順位中結直腸癌位居第二。在我國隨著居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基本呈上升趨勢,在惡性腫瘤

7、中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居第三、四位左右。因此對結直腸癌發(fā)病機制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關于結直腸癌的診治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提高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率是當前結直腸癌防治工作的重點。通過血清ELISA檢測發(fā)現,正常人群血清中IGFBP-rP1與年齡、性別等各參數之間不存在相關性,但其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呈正相關,IGFBP-rP1濃度越高,患結直腸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多步回歸分析也指出IGFBP-rP1與結直腸癌密切

8、相關。這些結果提示有望通過IGFBP-rP1血清學檢查對結直腸癌進行篩查。胰島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基礎。IGFBP-rP1作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家族的一個成員,可以和胰島素以高親和力結合,抑制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阻礙胰島素發(fā)揮正常生物學作用,從而引起“胰島素抵抗”現象。我們發(fā)現Ⅱ型糖尿病病人中IGFBP-rP1濃度顯著高于正常人群,其血清濃度是正常對照的700倍左右。進一步分析發(fā)現IGFBP-rP1與Ⅱ型糖尿病之間密切相關。與

9、血糖一樣,IGFBP-rP1可以作為Ⅱ型糖尿病檢測的血清學指標。體外實驗發(fā)現,胰島素可以誘導結直腸癌細胞表達IGFBP-rP1,說明IGFBP-rP1可能通過胰島素/胰島素抵抗而與Ⅱ型糖尿病相關。 通過第一部分的研究我們發(fā)現IGFBP-rP1確實與結直腸癌、Ⅱ型糖尿病密切相關,IGFBP-rP1可以作為Ⅱ型糖尿病的血清學檢測指標。IGFBP-rP1可能通過胰島素抵抗聯(lián)系結直腸癌和Ⅱ型糖尿病。但迄今為止,IGFBP-rP1在結直腸

10、癌和Ⅱ型糖尿病中的確切作用機制還不明了,在下一部分中我們選取IGFBP-rP1在結直腸癌中的生物學作用進行重點研究。 我們將IGFBP-rP1 cDNA轉染到兩株具有不同遺傳背景、不表達內源性IGFBP-rP1的結直腸癌細胞系RKO和CW2中,RT-PCR以及細胞分泌上清Western blot證實了。IGFBP-rP1的表達后,對IGFBP-rP1在結直腸癌細胞中的生物學效應展開一系列研究。 細胞劃痕遷移實驗和tran

11、swell小室侵襲實驗顯示:IGFBP-rP1對結直腸癌RKO、CW2細胞的侵襲遷移能力沒有影響。細胞鋪板劃痕后每天對劃痕寬度進行測量。劃痕寬度改變差異在轉染前后兩株結直腸癌細胞系中并不明顯。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轉染前后結直腸癌細胞株的侵襲能力沒有發(fā)生明顯改變。在transwell小室侵襲實驗中,轉染前后兩株細胞系均未向基底膜下侵襲。但通過對轉染IGFBP-rP1前后細胞粘附分子表達檢測卻發(fā)現,IGFBP-rP1可以降低E-cadherin

12、和β-catenin的表達(p<0.05)。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差異表達與細胞侵襲遷移能力未發(fā)生改變生物學行為不相一致,說明E-cadherin和β-catenin并非是細胞遷移活動能力增強的原因,而是IGFBP-rP1在結直腸癌細胞中發(fā)揮生物學作用過程中伴隨的現象。 MTT結果顯示:IGFBP-rP1可以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轉染IGFBP-rP1后的RKO、CW2細胞的生長速度明顯要慢于轉染空載體對照組(RK

13、O:P=0.008;CW2:p=0.03)。碘化丙錠(propidium iodide,PI)單染流式細胞術檢測發(fā)現轉染IGFBP-rP1后,細胞出現G1期阻滯。IGFBP-rP1-RKO VS對照:G1 76.1%VS61%,p<0.05;IGFBP-rP1-CW2 VS對照:G1 14.1%VS0.83%,P<0.05。 衰老相關的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etosidase s

14、taining,SA-β-gal)染色顯示:IGFBP-rP1能夠誘導細胞發(fā)生衰老樣改變。轉染IGFBP-rP1后SA-β-gal染色呈陽性的結直腸癌RKO、CW2細胞明顯增多(RKO:p=0.034:CW2:p=0.029)。Western blot結果顯示,轉染IGFBP-rP1后出現p53和p16/p21蛋白在細胞內積聚,同時伴隨磷酸化RB蛋白的表達下降。這些結果提示IGFBP-rP1可能通過p53和pRB信號通路誘導結直腸癌細胞

15、衰老。我們發(fā)現IGFBP-rP1在結直腸癌細胞中確實存在誘導細胞衰老的生物學效應,進一步明確了IGFBP-rP1在結直腸癌中抑癌的生物學作用。 IGFBP-rP1在結直腸癌中發(fā)揮抑癌作用,但是在血清中IGFBP-rP1的表達與結直腸癌呈正相關,同時腫瘤組織中存在IGFBP-rP1的高表達,我們認為是機體微環(huán)境在對抗腫瘤的過程形成抑癌基因IGFBP-rP1高表達的現象,IGFBP-rP1仍發(fā)揮抑癌的生物學作用。引起該現象的確切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