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大量研究證實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Y2DM)發(fā)病機制涉及胰島素分泌缺陷及胰島素作用缺陷(胰島素抵抗)兩個方面,其中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發(fā)病的重要原因,脂肪組織、肌肉、肝臟是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外周靶器官。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由脂肪細胞特異性分泌的一種激素一脂聯(lián)素(Adiponectin,APN),除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外,還具有降糖、降脂、抗高血壓、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1]>。 Yam
2、anchi<'[2]>于2003年2月首次克隆出人和小鼠的脂聯(lián)素受體(Adiponectin’s receptors,AdipoR)基因,分為兩型,即AdipoR1和Adipo R2,其中AdipoRl.在體內(nèi)組織廣泛分布,尤其在脂肪組織中的表達最為豐富。研究證明脂聯(lián)素是通過與其受體結合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號轉(zhuǎn)導通路而發(fā)揮作用。羅格列酮(Rosigltazone)是近年來應用的一種
3、噻唑烷二酮類(TZDs)胰島素增敏劑,PPARγ的配體,它通過激活PPARγ調(diào)節(jié)糖脂代謝,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本實驗復制T2DM大鼠模型<'[3]>,通過檢測實驗動物血清中脂聯(lián)素含量以及不同部位脂肪組織中AdipoR1的表達水平,探討APN和AdipoR1與T2DM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組織胰島素抵抗的關系;并給予T2DM大鼠羅格列酮干預治療,以研究TZDs類藥物對改善T2DM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組織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 方法:從40只S
4、prague-Dawlav(SD)大鼠中隨機抽取10只作為正常對照組(A組),其余作為實驗組。對照組喂以常規(guī)飼料,實驗組喂以高脂高糖飼料(常規(guī)飼料中加入2.5%膽固醇、15%熟豬油、20%蔗糖)。4周后實驗組大鼠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再給予STZ 30 mg/kg腹腔注射。于實驗第6周末選取空腹血糖(FBG)>7.8 mmol/L且伴有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者作為T2DM動物模型,并隨機分為2組,即T2DM模型組(B組)、T2DM羅格列酮治療組(C
5、組)。實驗共持續(xù)18周。于第4、6周末測量大鼠體重(body weight,BW),測定FBG、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SI)、血清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水平。于第18周末大鼠體重及內(nèi)臟脂肪重量(visceral adipose weight,VAT);測定FBG與TG、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含量以及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
6、檢測血清APN水平。并取大鼠內(nèi)臟及皮下脂肪進行光鏡(HE染色)觀察、應用免疫組化檢測AdipoR1在不同脂肪組織中的蛋白表達,并使用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tǒng)進行圖像分析,計算AdipoR1的積分光密度值(IOD)。最后使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兩組比較采用t/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采用直線相關。 結果 1 實驗第4周末各項檢測指標:實驗組大鼠的體重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F(xiàn)BG(6.3
7、3±0.65)mmol/L、FINS 30.19(29.05~31.65)mIU/L、TG、TC水平也均高于正常對照組FBG(5.13±0.46)mmol/L、FINS 19.45(17.99~20.99)mIU/L(均P<0.01),而ISI 0.0053(0.0050~0.0054)低于正常對照組ISI 0.0101(0.0100~0.0102)(P<0.01)。 2 實驗第6周末各項檢測指標:注射STZ兩周后,實驗組大鼠FINS水
8、平較前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其他特征繼續(xù)存在, FBG(13.18±1.47)mmol/L高于正常對照組(5.04±0.46)mmol/L,ISI(0.0106)低于正常對照組(0.101)(均P<0.01),至此T2DM模型復制成功。 3 實驗第18周末生化指標:B組大鼠FBG(12.43±1.48)mmol/L、FINS 20.95(19.81~22.11)mIU/L及TG、TC、LDL-C、VLD
9、L-C水平均高于A組,HDL-C水平及ISI 0.0039(0.0036~0.0041)均低于A組;C組大鼠FBG(9.01±1.14)mmol/L、FINS 17.66(16.83~18.27)mIU/L和TG、TC、UDL-C、VLDL-C水平均低于B組,HDL-C水平及ISI 0.0065(0.0057~0.0069)均高于B組(均P<0.05)。 4 實驗第18周末體重及內(nèi)臟脂肪重量:B組BW(252.33±11.62)
10、g低于A組BW(282.80±5.39)g;C組BW(266.07±10.55)g高于B組BW(252.33±11.62)g(P<0.05)。B組VAT(10.83±3.13)g高于A組VAT(4.79±1.53)g;C組VAT(6.45±1.89)g低于B組VAT(10.83±3.13)g(P<0.05)。 5 血清APN水平: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分析顯示,B組大鼠血清APN水平(1.01±0.27)ug/mL低于A組(1.73±
11、0.32)ug/mL,C組(1.34±0.43)ug/mL高于B組(均P<0.05)。相關分析表明大鼠血清APN水平與FBG、FINS,LDL-C呈負相關(分別r=-0.656,-0.359和-0.637,均P<0.01),與HDL-C,ISI呈正相關(r=0.614,0.615,均P<0.01)。 6 AdipoR1表達:免疫組化圖像分析顯示,大鼠內(nèi)臟脂肪AdipoR1表達的IOD值B組(1172.40±99.22)比A組(2104.
12、69±117.25)組降低了56%(P<0.05), C組(1742.65±105.21)是B組的1.49倍,相關分析表明大鼠內(nèi)臟脂肪組織中AdipoR1表達水平與FBG,F(xiàn)INS,LDL-C呈負相關(分別r=-0.752,-0.748和-0.703,all P<0.01),與HDL-C,ISI,APN呈正相關(r=0.706,0.683,0.620,all P<0.01)。大鼠皮下脂肪AdipoR1表達的IOD值各組分別為:A組256
13、9.23±132、B組2391.44±123.68、C組2461.59±129.98。三組間沒有顯著性差異且與上述因素沒有相關性。 7 組織形態(tài):(1)內(nèi)臟脂肪;A組:細胞體積較小,大小均一,飽滿。B組:脂肪細胞體積大,大小不均一,充盈,脂滴較大,細胞壁不完全清楚,細胞相交處可見融合,有合成大細胞的趨勢。C組:脂肪細胞體積小,細胞膜內(nèi)凹,細胞形狀呈多角形,干癟,脂滴明顯減小,可見結締組織增生。(2)皮下脂肪細胞;A組細胞體積較小
14、,大小均一,飽滿。B組:脂肪細胞體積較A組增大,但數(shù)量沒有明顯變化。C組:小脂肪細胞數(shù)量較B組明顯增多。 結論 1 通過高糖高脂飲食及小劑量STZ誘導的T2DM大鼠模型與人類T2DM具有相似特征,可用于T2DM及其并發(fā)癥的研究。 2 T2DM大鼠血清中APN水平下降,內(nèi)臟脂肪組織中AdipoR1的蛋白表達下降,提示APN及AdipoR1與T2DM及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3 相關分析表明APN水平及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和骨骼肌脂聯(lián)素受體1的表達及羅格列酮干預的實驗研究.pdf
- 羅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大鼠腎臟脂聯(lián)素受體1表達的影響.pdf
- 血清脂聯(lián)素及其受體1與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變的關系及羅格列酮干預的實驗研究.pdf
- 脂聯(lián)素受體1在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變中的表達及羅格列酮的干預研究.pdf
- 糖耐量受損期脂聯(lián)素、脂聯(lián)素受體表達變化及羅格列酮干預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螺內(nèi)酯對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組織脂聯(lián)素和PPARγ表達的影響.pdf
- 糖耐量受損大鼠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及肝臟脂聯(lián)素受體2蛋白的表達及意義.pdf
- 脂聯(lián)素及脂聯(lián)素受體1與糖尿病心肌病的關系.pdf
- 糖耐量受損大鼠血清脂聯(lián)素及肝臟脂聯(lián)素受體1表達及意義.pdf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內(nèi)臟脂肪素、脂聯(lián)素水平的變化.pdf
- 羅格列酮對胰島素抵抗并高血壓大鼠脂肪組織脂聯(lián)素mRNA和血壓的影響.pdf
- 羅格列酮對T2DM大鼠心肌脂聯(lián)素及其受體1表達的調(diào)節(jié).pdf
- 羅格列酮對肥胖患者脂肪細胞中脂聯(lián)素表達的影響.pdf
- 脂聯(lián)素受體1在2型糖尿病大鼠腎組織中的表達及替米沙坦的干預研究.pdf
- FFAs對人脂肪細胞脂聯(lián)素分泌的影響及羅格列酮的干預研究.pdf
- 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聯(lián)素及其受體1表達的變化及替米沙坦干預的實驗研究.pdf
- 血清脂聯(lián)素、內(nèi)脂素水平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類固醇糖尿病大鼠脂肪組織visfatin和脂聯(lián)素基因表達變化及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pdf
- 2型糖尿病大鼠脂聯(lián)素受體mRNA表達及其與糖脂代謝關系的研究.pdf
- 脂聯(lián)素及其受體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盤部位表達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