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白癜風(Vitiligo,OMIM:#193200)是一種獲得性,由受累區(qū)域的皮膚、毛發(fā)和粘膜的黑素細胞減少或缺失導致的進行性、多灶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多個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在白癜風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地區(qū)和種族的發(fā)病率不同,全世界的發(fā)病率為0.1%~2.9%,而中國漢族人的發(fā)病率約為0.19%。白癜風的發(fā)病機制涉及很多學說,如黑素細胞自毀學說、生物學說、神經學說、自身免疫學說和遺傳學說等,但它們僅僅能解釋小部分白癜風病例。一些
2、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提示白癜風遵循多基因或多因子遺傳模式。白癜風的家族聚集性導致白癜風患者的一級親屬發(fā)病率增加和同卵雙胞胎共患率增加。此外,約1/4的白癜風患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他們的親屬比一般人群更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相關的免疫性疾病包括免疫性甲狀腺疾病、2型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艾迪生病、惡性貧血和銀屑病等。通過全基因組方法已鑒定出了很多白癜風易感基因,但僅有少數的易感位點在后來的實驗中得到驗證,可能與
3、白癜風的遺傳異質性相關。
近期在高加索人群中進行的兩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發(fā)現了90多個與白癜風易感性相關的SNP點。為了驗證這些SNP點與中國漢族人白癜風的相關性,根據這些SNP點在中國人群的最小等位基因頻率(MAF)和連鎖不平衡(LD)特征,我們選擇了分別位于16q24.3、8q24.22、19p13.3、22q13.2、12q24.12、3q13.33、10q25.3、7p21.3、3p13、4p16.1和11p
4、13的11個SNP位點(rs9926296、rs853308、rs6510827、rs4822024、rs4766578、rs4330287、rs3814231、rs2192346、rs17008723、rs16872571、rs10768122)進行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研究分別位于16q24.3、8q24.22、19p13.3、22q13.2、12q24.12、3q13.33、10q25.3、7p21.3、3p13、4p1
5、6.1和11p13的SNP點(rs9926296、rs853308、rs6510827、rs4822024、rs4766578、rs4330287、rs3814231、rs2192346、rs17008723、rs16872571、rs10768122)與漢族人白癜風易感的相關性。
方法:利用SequenomMassArray基因分型系統在1977例白癜風患者和2024例正常人對照中進行分型分析,得出分型數據,用SPSS13.
6、0和Plink1.0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1.病例組與對照組的11個SNPs點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有家族史患者與無家族史患者的11個SNPs點的等位基因頻率分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3.患者發(fā)病年齡≤20歲組和發(fā)病年齡>20歲組相比較:rs9926296A等位基因頻率在發(fā)病年齡≤20歲組明顯高于發(fā)病年齡>20歲組(19.91%vs11.51%,P=0.03797,O
7、R=1.745,95%CI:1.025-2.2972);rs9926296基因型在兩組間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65);患者發(fā)病年齡≤20歲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rs9926296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在兩組間分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發(fā)病年齡>20歲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rs9926296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在兩組間分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1.中國漢族人白癜風與高加索人群的白癜風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歐美人群白癜風易感基因與漢族人群相關性研究.pdf
- 歐美人群斑禿易感位點與漢族人群相關性研究.pdf
- 高加索人群銀屑病易感位點與中國漢族人尋常型銀屑病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群特應性皮炎易感位點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群雄激素脫發(fā)易感位點相關性研究.pdf
- 白癜風免疫易感基因與漢族人群白癜風伴自身免疫病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白癜風易感位點的精細定位.pdf
- 中國漢族人群系統性硬化的易感基因位點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冠心病易感基因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瘢痕疙瘩易感基因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白癜風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pdf
- 斑禿易感位點與中國漢族斑禿人群相關性研究.pdf
- 漢族人群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易感位點的相關性研究.pdf
- XBP1基因與中國漢族人白癜風的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銀屑病易感位點的精細定位.pdf
- 中國漢族人群6個SNPs交互作用與特應性皮炎易感相關性研究.pdf
- rs10056340和rs2155219位點與漢族人群特應性皮炎相關性研究.pdf
- 線粒體DNA遺傳變異與我國西南地區(qū)漢族人群肺癌易感相關性實驗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群散發(fā)性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易感基因位點研究.pdf
- 7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與中國漢族人群高度近視的相關性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