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如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女性成長小說的繁榮是九十年代文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一時期不僅那些已經有相當影響力的女作家涉及到這一題材領域,更有一批后起的更為年輕的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大規(guī)模地表現女性的成長。這一現象的出現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經濟轉型帶來的多元文化語境,以及西方女性主義思潮的涌入和五四以來女性成長小說寫作傳統(tǒng)的歷史積累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于“女性成長小說”概念的界定向來見仁見智,本文通過對于女性成長歷程中“他者”境遇的揭示以及對造成這一性別境遇的

2、根本原因的細致厘清,并在兩性成長內涵與兩性成長敘事的比較分析中,得出自己對這一概念的界定:女性成長小說是以生理上或精神上未成熟的女性為成長主人公,表現了處于“他者”境遇中的女性,在服從或抵制父權制強塑的性別氣質與性別角色的過程中,艱難建構性別自我的成長歷程,其價值內涵指向女性的主體性生成,即成長為一個經濟與精神獨立自主的女人。以這一界定為基本的理論出發(fā)點,本文“綜合”女性主義理論、主體性理論、生存理論、人文主義價值論以及敘述學理論等方面

3、的內容,重點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橫向與男性成長,縱向與九十年代之前的女性成長小說的比照中,通過文化背景分析、文本互涉分析、心理分析等,將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置于二十世紀宏大的文化背景中考察,從而深刻探究其文化與文學層面復雜的本質內涵。 整篇論文共設四章。第一章從家庭及代際倫理的視角透視女性的成長,主要體現在對“家”神話、“戀父”情結、“母性神話”的解構上。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不僅打破了父權家庭莊嚴、神圣、秩序井然、溫情脈脈的伊

4、甸園神話,揭示了它的不合理性,而且還淋漓盡致地書寫了在這種“不完全”的家庭陰影之下,女性個體成長歷程中那細微的生命感覺,并以戲劇化的情節(jié)展示出家庭對于女性成長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成長女性看來,作為家庭中的支柱性成員,父親一方面是強大、崇高、有力、冒險世界的化身,這導致了一種“戀父”情結頑強地存在于女性的成長過程中;另一方面,隨著女性的逐步成熟,她也不無痛苦地意識到,性別等級制度下以父親為代表的男性主體性地位的優(yōu)越不僅制約了女性的自主生存,

5、而且壓抑了女性的主體性建構,并最終阻礙了女性的成長之旅,因此,伴隨著“戀父”情結,一種“審父”意識又產生了。成長女性就是在“戀父”與“審父”的情感糾葛中,矛盾而又堅定的體味著成長的痛苦與歡欣。與父親對女性成長的影響相比,母親與成長女性的關系更為復雜,也更具隱蔽性。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有意識的解構了父權文化秩序制造的“母性神話”,這首先表現在女兒對于母親非母職角色生活的發(fā)現,這種發(fā)現進一步導致了母女之間的性別認同。然而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

6、在深入表現母女認同的同時,也深刻尖銳地反映了母女之問的性別壓制與對抗。在施虐與受虐、占有與反占有、監(jiān)控與反監(jiān)控中的母女關系中,“母性神話”被毀滅性的專制母愛徹底戳穿。母親對女性成長的消極影響完全是由其在父權制社會中壓抑性的性別處境造成的,因此,對壓制性“母愛”的質疑實際上依然是指向父權文化秩序的。 第二章主要研究在性別與身體維度之下的女性成長。在父權制意識形態(tài)籠罩下的兩性之愛必然是建立在一種性別等級制度之上,因此女性在成長過程中

7、面臨著一種強大的外在力量的約束,這主要表現在父權制意識形態(tài)所規(guī)定的道德價值與性別價值的悖論中女性的成長困境。然而對女性成長構成更大阻礙的是女性由于對父權文化秩序的無意識內化所導致的一種自我壓抑,這集中表現在女性欲望實現方式以及神化男性情愛對象兩個方面。在同性關系即“姐妹情誼”的表達上,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表現出了相當的清醒和冷靜,一方面表現了“姐妹情誼”使女性團結起來共同抵制父權制社會壓抑以及同性之間共同分享彼此內心生活及生存困境的積極

8、意義,另一方面又以理性的眼光審視了女性成長歷程中姐妹情誼聯結紐帶的牢靠性與邊界,揭示了“姐妹情誼”的烏托邦真相,并進一步探索了造成這一結果的深刻原因。而在身體的表達上,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首先鮮明的揭示了父權制社會對成長女性身體的壓抑,這突出表現在女性身體發(fā)育變化帶來的壓抑以及女性作為人的欲望所受到的壓制。然而這種壓制并未阻止女性對于自我身體的了解和發(fā)現,相反更激起了女性的身體抗爭,這種抗爭包含了反抗身體禁錮和用身體反抗兩層涵義,體現出

9、了強烈的性別意識形態(tài)意味。 第三章主要探討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中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的存在體驗,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即孤獨、逃離、創(chuàng)傷。孤獨的心理體驗表現于自閉與獨語、自戀與自虐、自我存在的質詢等三個方面。但孤獨并非只是一種感性的孤寂,真正深刻的理性孤獨是人類個體成為自我和回歸自我的必要條件。因此,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中的孤獨不僅是女性成長的一種體驗,而是守住“我自己”,成為“我自己”,實現主體性生成的重要標尺與刻度。同時,面對孤獨這

10、一基本的生存狀態(tài),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中的成長女性又充滿悖論意味地頑強抵御著孤獨,在堅守與抵御之間跳著屬于自己的獨步舞。相較男性而言,女性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的逃離姿態(tài)更為常見,但女性的逃離行為更多的是女性尋找自我、認知自我、完善自我與實現自我的開端。此外,成長女性在逃離的過程中,經常還會回歸到原有的生活軌道上來,甚至陷入逃離——回歸——再逃離的循環(huán)怪圈中,這是人類對于美好精神家園悲壯追尋的隱喻,是關于某種無法逃遁的人生宿命的言說,其間滲

11、透著曠久深遠的悲涼苦痛與刻骨銘心的生命感悟。由于愛的匱乏與囚禁、性的禁忌、怨恨引發(fā)的罪罰等原因,成長女性的內心郁結了深重的創(chuàng)傷,這種內心創(chuàng)傷給成長女性帶來了無法遏止而又難以消泯的深度疼痛,甚至會以疾病的形式表征出來。為此,成長女性采取了日常生活救贖、審美救贖以及宗教式的救贖三種方式,竭力要把自我從靈魂的暗夜中解救出來,以實現心靈的豐盈和人格的完善。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對女性個體成長體驗的書寫,也包含著對整個人類存在狀態(tài)的探詢與追問,因此

12、這些小說又是一種追問存在意義的現代藝術文本。 第四章主要探討的是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的敘事策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隱喻、敘述分層、敘述聲音。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中的隱喻類型主要有四種:“雙我”幻象折射后的鏡子隱喻、啟示性與叛逆性合一的“神秘女性”隱喻、意蘊豐盈而張力充沛的兩極對立隱喻以及以“徹悟”為核心的女性成長蛻變隱喻。這些隱喻在名與實、標準義與新奇義之間的話語張力中突破了父權文化秩序性別等級的劃分,建構了融合著女性獨特

13、成長體悟的女性生命奇境。九十年代女性成長小說中的敘述分層主要有三類:敘述套層,即在意義自足的主敘述層上再加套上一個超敘述層;敘述跨層,即某一敘述層次的人物進入另一敘述層次,從而使兩個時空各不相同的敘述層次、敘述情節(jié)相互交織;敘述嵌層,即兩個敘述層次不分主次地嵌合在一起,并在意義層面既互相分裂又彼此映證。敘述分層的大量使用,表明了商品經濟社會中,由于消費主義與父權制意識形態(tài)的隱秘合謀,女性主體性的生成在多元化文化語境的表象之下仍然步履維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