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命體驗的獨語與對話——論世紀轉型時期中國當代女性文學中的“死亡”敘述.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當代文壇中一直不乏有關“死亡”的敘述。當時間推進到世紀轉型期,有關“死亡”的敘述尤為突出。在莫言、阿城、馬原、余華、洪峰、蘇童等作家筆下,死亡場景與死亡意象高頻率地出現。他們用自己或真實感人或迷幻荒誕,或暴力血腥或奇詭恐怖的創(chuàng)作不斷的豐富著當代文壇的“死亡”敘述,充分顯現了對于死亡存在的深層思索與審美觀照。 在世紀轉型期眾聲喧嘩的“死亡”敘述中,女性文學中的“死亡”敘述可謂別開生面。女作家以她們各自不同的敘述方式,以各種現代

2、性的藝術手法多角度的表現了人形形色色的死亡的存在,詮釋了各自不同的死亡觀!有關“死亡”的敘述在不少女作家筆下頻繁的出現。相對而言,在這一方面,評論界顯得有些沉默。具體從“死亡”這一角度切入對當代,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這一段的女性文學并對之進行系統(tǒng)分析的相關研究還是十分貧乏的。可以說,這是一個新的突破口。本論文正是立足于此,以世紀轉型時期女性文學中的小說文本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解讀女作家對于“死亡”的多樣敘述。 死亡的存在指

3、向人生命的結束。死亡存在的不可確定性以及不可體驗性讓人們對于死亡有著太多的困惑與不解。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沒有停止過對于死亡的思索。世紀轉型期,女作家以死觀生,在表現自己對死亡現象深刻感受的同時進一步在死亡的存在中深刻審視人之為人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從畢淑敏的《預約死亡》、《拯救乳房》,到蔣子丹的《藍顏色》、《左手》、《圈》、《絕響》再到陳染的《與往事干杯》、《無處告別》、《時光與牢籠》、《巫女與她的夢中之門》,女作家在一個又一個的

4、“死亡”敘述中展現她們對于生命存在的深層感悟。 世紀轉型期,女作家在“死”的存在中詰問“生”。在生死的輪回中審視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同時,面對“死亡”這一主題,女作家亦展現出自己對于女性的深層思索。在對“死亡”的不斷敘述中,女作家在不斷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努力地尋找屬于女性自我的主體存在。女作家從女性自身的性別體驗出發(fā),在一種重塑女性形象的寫作中顛覆著父權制熏陶下的傳統(tǒng)觀念,展現女性真實的生存景觀,探索屬于女性自我存在的

5、多重文化意蘊。此一時期,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這么幾方面的“死亡”敘述:一是女作家對于女性在愛情失落后的自殺現象的敘述;二是女作家筆下的弒母、弒女、弒夫題材;三是女作家所展現的女性因難產、早產等狀況的出現而導致的生育之死。 世紀轉型期,女作家從個體的生存本身出發(fā),自覺的、多角度的表現對于死亡現象的深刻感受。像畢淑敏、蔣子丹,陳染以及徐小斌、遲子建、方方等人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于“死亡”的敘述都是十分具有典型意義的。可以說,女作家正是用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