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本文的研究對象為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的民用建筑物,主要研究它們在混凝土、鋼材、砌塊等材料方面的消耗量。力求在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找出材料消耗量與建筑物結構類型之間的相對關系,提出適用于一般情況下的估算模型。模型的建立分為兩種情況線性回歸模型和參數計算模型。線性回歸模型是在統(tǒng)計以往建筑物三大材料消耗量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數據擬合的方法,建立起線性模型,以此來估算某一建筑物的材料消耗量。而參數計算模型是將某個被研究的建筑物拆分為各種類型的單體構件,分別研究每種類型構件的屬性(參數)與其材料消耗量之間的函數關系,進而將各類型構件的計算結果加總得到整體建筑物的材料消耗量數據。模型建立后,利用建筑物實例,分別驗證兩類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是否需要改進模型。經過模型的建立與分析,以及經過實際工程的驗證,可以證明這兩種模型在不同的用途下,各自具有優(yōu)勢。特別是“參數計算模型”,它的計算結果具有很好的精確度,與實際數據非常接近,因此模型的建立是有很大的實際意義的。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提出了適用于我國工程實際的建筑物材料消耗量估算模型,這一點區(qū)別于以往國內同類研究文章的定性分析,也區(qū)別于國外研究文章所得出的基于國外工程實際的分析模型。另一方面,在“參數計算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的利用外墻體的窗墻比數據,來計算外墻體的砌塊消耗量;利用樁承臺與基樁數量之間的關系,在已知基樁數量的情況下,反算出承臺的體積亦即混凝土消耗量;打破以往構件計算過程中彼此孤立的狀況,找出它們之間的固定關系及共同規(guī)律,盡可能在使用較少的建筑物參數信息的基礎上,得到全部的材料消耗量數據。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69
大?。?1.93(MB)
子文件數:
-
簡介:近年來,雖然國內外斷斷續(xù)續(xù)都在對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結構性能進行著研究,但少有建立在現(xiàn)場實測和試驗的基礎之上,并且分析模型和方法由于存在太多假定和簡化,致使適用面太窄,結果與實際誤差比較大,很難應用在實際工程中,由此可見,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結構性能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仍然是一個有待充實和完善的課題。鑒于此,論文基于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結合現(xiàn)階段工程施工實際情況,以重慶中華新城B27號樓為工程依托,通過實測統(tǒng)計獲得了該工程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結構活荷載的分布規(guī)律,并建議了計算取值;通過試驗并結合前人的研究對早齡期混凝土性能進行了分析,獲得了特定情況下混凝土早齡期性能的統(tǒng)計參數;采用理論分析結合室內試驗和現(xiàn)場實體測試的方法對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結構性能進行了現(xiàn)場實測,獲得了大量原始基礎數據,通過對現(xiàn)場實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并結合在施工現(xiàn)場捕捉到的重要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了該工程混凝土房屋建筑結構與模板支撐系統(tǒng)共同組成的時變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基本特征和荷載傳遞規(guī)律。針對當前施工期臨時結構分析方法與模型的不足,結合施工現(xiàn)場構件、活荷載的實測,考慮實際結構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等基本性能指標的時變特性以及施工期外荷載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采用有限元軟件ANSYS建立起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結構仿真分析的計算模型,運用該模型計算時變結構在臨時承載狀態(tài)下的受力和變形,進而驗證施工期混凝土結構是否滿足承載能力和正常使用的要求,實現(xiàn)對混凝土施工期結構的模擬以及施工安全控制技術的探討;最后,用具體工程實例進行了驗證。本文對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結構性能進行的研究可以直接指導施工,為施工企業(yè)科學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優(yōu)選、合理確定施工工期、保證施工質量積累基礎數據,為對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結構安全性進行探討提供技術支撐,進而豐富和完善建筑結構設計理論,為控制施工期建筑倒塌事故和質量事故,提供技術保障,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84
大?。?5.04(MB)
子文件數:
-
簡介:建筑圍護結構采用的材料大多是多孔介質由于多孔介質材料內部含有較多的孔隙其內部容易存在濕空氣、液態(tài)水甚至固體冰。建筑內部環(huán)境通過圍護結構與外部環(huán)境不斷地進行濕和熱的傳遞因此除了室外環(huán)境外圍護結構的熱濕狀況對室內環(huán)境及建筑能耗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影響圍護結構內熱濕耦合傳遞因素國內外的研究越來越多。目前對于建筑圍護結構內熱濕耦合傳遞的研究國內外大多針對的是建成一定時間的準穩(wěn)態(tài)狀態(tài)而對于新建成的建筑圍護結構內部的濕傳遞及變化研究的較少。由于新建成的建筑其建成初期含濕量較大在建成后的一定時間內圍護結構含濕量的衰減過程中對圍護結構材料的保溫性能、室內熱濕環(huán)境、結構內部的濕積累、建筑的冷熱負荷等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對新建建筑建成后含濕量的衰減過程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依據氣候區(qū)的劃分選擇西安地區(qū)、長沙地區(qū)、廣州地區(qū)三個地區(qū)中的燒結粘土磚墻、加氣混凝土墻以及鋼筋混凝土EPS墻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墻體熱濕傳遞模型其中簡化認為墻體的熱濕傳遞為一維傳遞利用CHAMPS熱濕傳遞計算軟件對新建墻從建成到濕穩(wěn)定過程這段時間內墻體含濕量的衰減進行了模擬計算。通過計算主要得到墻體新建后含濕量的變化速率、內部含濕量分布、含濕量變化時間以及穩(wěn)定含濕量。同時從初始含濕量、墻體厚度、室內濕環(huán)境以及墻體結構類型四方面對影響新建墻體含濕量的因素做了分析。根據數值計算結果可知西安地區(qū)、長沙地區(qū)、廣州地區(qū)的燒結粘土磚墻分別經過466年、215年、205年達到濕穩(wěn)定加氣混凝土墻經過243年、208年、222年達到濕穩(wěn)定西安地區(qū)和長沙地區(qū)的鋼筋混凝土EPS墻經過1098年、802年達到濕穩(wěn)定。通過結果分析可知同一地區(qū)三種墻體中鋼筋混凝土EPS墻體濕穩(wěn)定時間最長。對于新建墻體初始含濕量僅在建成初期的一定時間內影響含濕量的變化初始含濕量越大含濕量的衰減越明顯。在一定范圍內新建墻體含濕量衰減時間隨著墻體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燒結粘土磚墻隨著厚度的增加其濕穩(wěn)定時間顯著增加而加氣混凝土墻的濕穩(wěn)定時間隨厚度的增加成線性增加。鋼筋混凝土EPS墻內的穩(wěn)定含濕量受室內相對濕度影響顯著。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1
大?。?2.88(MB)
子文件數:
-
簡介:建立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已經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是為中國今后的社會發(fā)展模式提出的科學規(guī)劃。節(jié)約能源是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節(jié)能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山東省是能源消耗大省,既有民用建筑面積約有106億平方米,其中95%以上是非節(jié)能建筑,單位面積能耗比同氣候條件下發(fā)達國家高23倍??梢钥闯黾扔薪ㄖ芎倪^大已成為影響我省經濟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是建筑節(jié)能的重中之重。而既有建筑中辦公建筑能耗巨大,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且既有建筑中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較差,通過外圍護結構損失的熱量巨大。因此對既有辦公建筑外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技術的研究刻不容緩。本文對山東省既有辦公建筑外圍護結構現(xiàn)狀進行系統(tǒng)調研,主要包括不同年代既有辦公建筑的不同部位外圍護結構的構造特點與熱工性能計算分析,概括了山東省既有辦公建筑外圍護結構現(xiàn)狀情況。在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山東省不同年代、不同結構形式的既有辦公建筑,依據其外圍護結構能耗現(xiàn)狀,借鑒國內外外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成熟技術,提出適用于山東省既有辦公建筑不同外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的技術方案及措施。在既有辦公建筑節(jié)能改造時,可以選擇只對外墻、外窗、屋頂中的一項或兩項進行節(jié)能改造。為了更好的權衡判斷改造后建筑的熱工性能情況,本文結合典型辦公建筑,對適用于山東地區(qū)不同的節(jié)能改造技術組合方案,借助DEST建筑環(huán)境模擬分析軟件進行了能耗模擬計算,并對不同組合的節(jié)能改造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優(yōu)化選擇技術組合方案。并將研究理論運用到歷下大廈改造工程實踐中,對改造前建筑外圍護進行了深入調研、熱工性能計算和測試,依據工程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改造技術方案并利用軟件對改造前后建筑能耗進行模擬分析,從而評價建筑節(jié)能效果并作了投資收益分析。歷下大廈節(jié)能改造工程取得了較好的改造效果,從而對既有其他類公共建筑節(jié)能改造的推廣和實踐起到相應的推動作用,達到降低既有辦公建筑能耗、節(jié)約能源、提高辦公工作環(huán)境的目的。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11
大?。?10.4(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目前住宅建筑面積呈幾何式遞增。城市人口的激增,對住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在滿足了溫飽問題后,人們越來越多的將注意力轉向作為生活必備要素之一的住房。住房對于一個家庭或者個人來講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但是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講,住房卻關系到能源的合理利用及有效節(jié)約。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在目前的后工業(yè)時代,如何能夠更好的解決城市化所帶來的住房問題,如何能夠減少城市化帶來的巨大耗能,如何能夠更好的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轉化并有效的應用,是我們函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我國陜南地區(qū)的漢中為對象,以漢中地區(qū)居住建筑的圍護結構為研究重點,研究在漢中地區(qū)以及類似的夏熱冬冷地區(qū),建筑節(jié)能65%條件下住宅圍護結構的設計。漢中作為一個北臨秦嶺南依巴山的內陸盆地,古時即以其非常的戰(zhàn)略地位備受重視。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改革開放以來,漢中的發(fā)展稍有滯后,尤其在對建筑節(jié)能等規(guī)范的制定和節(jié)能應用方面相對落后。國家提出的目標是在2020年建筑節(jié)能65%,為了陜西省內的夏熱冬冷地區(qū)在2020年全面實施節(jié)能650K的目標,本論文提出了一套適合漢中地區(qū)的圍護結構節(jié)能參考指標。該文采用熱工計算檢驗、計算機能耗模擬、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在已有大量成熟熱工理論和夏熱冬冷地區(qū)節(jié)能技術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漢中地區(qū)本地的氣候特點、經濟狀況、風土人情等,重點對問卷及調研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從而得出論證,設計出一套完整合理的住宅建筑節(jié)能方案。此方案通過ENERGYPLUS和DESIGNBUILDER等程序能耗模擬計算,再結合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1322001的各種規(guī)定指標限值,并與符合該構造類型的規(guī)定性指標和性能性指標做對比。通過多項驗證與對比,此方案符合國家提出的65%節(jié)能標準,從而為漢中地區(qū)今后的老住宅改造和新住宅的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80
大?。?15.55(MB)
子文件數:
-
簡介:高層建筑常在其頂部設置突出屋面的水箱,雖然滿足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然而在結構頂部設置質量較大的水箱對抗震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介紹了結構地震反應的分析方法、調頻液體阻尼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液體固體耦合的基本理論。利用新興的建筑結構減控震思想,主要探討了高層建筑結構頂部設置水箱對結構的控震作用,開展水箱的設置對結構的地震影響研究,論述了高層頂部設置水箱結構的抗震研究進展。為了研究頂部設置水箱的高層建筑結構的控震性能,結合實際工程,探討了水箱體積、水箱數量和水箱底與結構頂部的連接方式剛性連接或支座連接對結構的控震影響。計算出各工況的動力特性,內力及變形,分析水箱的控震性能。研究表明1屋頂水箱,即調頻液體阻尼器TLD對結構有一定的控震影響;2結構頂部較大體積水箱比小體積水箱控震性能好;3在水箱總體積相等時,設置單水箱的控震性能比設置雙水箱的控震性能好;4設置支座連接比剛性連接的水箱,其控震性能更好。模型中設置非線性連接支座的時程分析結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下,支座的設置能明顯提高水箱的控震性能。這對水箱結構的抗、控震研究以及實際工況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8
大?。?3.05(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建筑結構形式多樣化,房屋的高度不斷增加,各種復雜體型的結構時常出現(xiàn),不少高層建筑結構超出抗震設計規(guī)范、規(guī)程的適用范圍。角部重疊高層建筑結構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結構形式。以往有關角部重疊的研究和規(guī)范中對角部重疊的規(guī)定只是停留在定性階段,只是規(guī)定要求不宜采用角部重疊的結構平面形式,沒有給出角部重疊的程度對結構抗震性能影響的具體定量說明。本文設計不同的角部重疊結構模型,通過計算分析得到影響此類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一般因素。研究了角部重疊面積大小、樓板剛度及厚度、兩部分動力特性變化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給出改進建議。再通過一工程實例的彈塑性PUSHOVER分析考察上述改進措施在彈塑性范圍的有效性。通過以上工作,得出的結論主要有①隨著角部重疊面積的減小,結構的扭轉效應越來越大,但增大的幅度較?。话冀翘帢前宓膽鞋F(xiàn)象越嚴重。②角部重疊面積達到25%左右時,凹角部位樓板的應力集中情況可得到緩解。與各地的超限界定中關于角部重疊面積的規(guī)定比較一致。③結構周邊分散、對稱、均勻布置剪力墻可有效減小整個結構的扭轉效應。④通過工程實例的彈塑性分析驗證了由彈性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建議在彈塑性范圍得有效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83
大?。?4.64(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5
大?。?9.54(MB)
子文件數:
-
簡介:中小學建筑屬于特殊的公共建筑,學生密度相對較高、活動頻繁、流動量較大,所以有必要從結構形式上來研究中小學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首先介紹了幾種典型的中小學建筑結構形式,結合我國歷次地震中中小學建筑的震害情況,總結了磚木結構、砌體結構及框架結構學校建筑的主要破壞形式,并分析了震害產生的原因。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單跨框架結構和兩跨框架結構分別進行靜力彈塑性分析和彈塑性動力時程分析,結果表明帶有懸挑走席的單跨框架結構冗余度少,在強震作用下樓層側移較大,結構較早形成機構,易倒塌;兩跨框架結構的兀余度增加,其抗震性能和抗倒塌能力都相應提高,但是提高程度不是很大。在框架結構中增加剪力墻后使原結構變?yōu)榫哂卸嗟揽拐鸱谰€的框架剪力墻結構,進一步提高了結構的抗震性能??紤]到剪力墻的數量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少墻型框架剪力墻結構和多墻型框架一剪力墻結構分別進行靜力彈塑性分析和彈塑性動力時程分析,結果表明剪力墻的數量較少,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墻的作用僅僅是增加結構的剛度,協(xié)助框架減少其側移,而不能真正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線的作用;剪力墻的數量較多,在強震作用下剪力墻破壞前吸收的地震能量較多,一旦剪力墻破壞,這些能量會迅速轉移到框架結構,迫使框架承擔原本由剪力墻所承擔的荷載,由于框架的側向剛度較小,將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從而加劇了結構的倒塌。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77
大?。?18.51(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高層建筑結構的使用功能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其中帶高位轉換層鋼管混凝土框支剪力墻高層建筑結構得到了廣泛應用。此類結構的傳力路徑復雜、豎向剛度不均勻。很多情況下這類結構超過了目前我國規(guī)范中的相關規(guī)定。本文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SAP2000通過數值建模來研究高位轉換框支剪力墻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為此類工程結構的設計和理論分析提供一些實用性參考。本文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簡單介紹利用SAP2000數值建模相關原理及建立此類工程結構有限元模型具體實現(xiàn)方法詳細介紹鋼管混凝土柱有限元建模的處理方法及其特點尤其是約束混凝土本構關系的選取將數值計算結果與模型結構振動臺試驗結果進行初步對比驗證所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2通過相關參數變化來研究結構的自振特性及彈性狀態(tài)下抗震性能所研究參數包括轉換層上下等效側向剛度比、轉換層設置高度、剛性樓板假定以及按照軸壓承載力相等原則將鋼管混凝土框支柱改成鋼筋混凝土框支柱3本文通過彈塑性時程分析研究最不利設計地震動作用下此類結構的抗震性能和破壞機理并得出規(guī)律性結論。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7
大?。?2.31(MB)
子文件數:
-
簡介:目前,隨著建筑節(jié)能形勢不斷深入,節(jié)能評價工作從最初的建筑節(jié)能設計逐漸轉向現(xiàn)場檢測和竣工驗收,相配套的節(jié)能檢測手段也隨著紅外技術的發(fā)展并與其結合,進一步促進了建筑節(jié)能檢測工作的發(fā)展。國內外對于紅外熱成像法的探測建筑熱工缺陷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本文需要在現(xiàn)有紅外輻射理論以及既有節(jié)能檢測手段的基礎之上,將對利用紅外熱成像法檢測的被測表面真實溫度的計算方法進行探討,分析引起紅外熱成像法測量誤差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之上,簡要介紹本研究所用儀器指出儀器的性能參數符合本研究需要。為了進一步進行紅外熱成像法探測建筑圍護結構熱工缺陷的研究,作者將通過走訪若干個住宅小區(qū)及施工現(xiàn)場,實地調研既有君住建筑及在建建筑的圍護結構現(xiàn)狀,確定既有建筑中存在的熱工缺陷主要有墻體表面滲漏、飾面層或抹灰層空鼓脫落、保溫層缺失遺漏問題、門窗冷風滲漏、預留孔洞、建筑連接部位的冷熱橋、主體結構缺磚少塊、主體結構表面裂縫等等類型,并將綜合分析其產生原因?;谏鲜黾t外輻射理論及居住建筑現(xiàn)狀調研,作者將選擇既有居住建筑中所存在的保溫板錨固釘部位,在西安典型的冬季采暖期內分別使用接觸式熱電偶法與非接觸式紅外熱成像法進行測試研究。分析表明,當對比紅外熱成像法與熱電偶法時,這兩種方法存測點部位測量數據基本接近,存計算測點的表面平均溫度上,熱電偶法明顯表現(xiàn)出劣勢,測溫誤差較大,這一點也證明了熱電偶“以點代面”測溫的不足;同時,將利用面積加權法計算在外保溫板錨固釘存在或不存在兩種情況下圍護結構的平均傳熱系數值,對比證明外保溫板錨固釘的存在基本不影響整體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最后,作者將對國內外既有的紅外熱成像法判斷建筑圍護結構熱工缺陷的研究成果做出簡要介紹,井結合前期實驗對各種方法進行驗證,以此尋找出量化缺陷等級的最佳方法,并將該方法廣泛的應用于前期調研對象的量化研究驗證中。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106
大?。?18.54(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我國高層建筑發(fā)展十分迅速且其規(guī)模、高度、復雜性及建設速度也將呈上升趨勢使得抗震設計的難度不斷加大。尤其是我國的超限高層建筑的建造速度和高度都受到了世界矚目建造高度被突破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全國各地相繼出現(xiàn)了各種形式的高層、超高層、及結構體系復雜的超限高層建筑如何評估和保證超限高層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變得尤為重要。2010新頒布的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要點重新劃定了超限高層建筑的范圍提出了應根據結構超限情況、震后損失、修復難易程度和大震不倒等原則確定抗震性能目標技術要點還針對抗震設計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明確了抗震專項審查內容。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本文提出基于性能目標和能量分析的方法對超限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及分析進行了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本文詳細劃分了超限高層的各種超限形式包括高度及高寬比超限、平面規(guī)則性超限、立面規(guī)則性超限、多重不規(guī)則超限等。結合國內外規(guī)范進行對比分析結構的超限類型對于國內規(guī)范未提及的超限形式可參考國外規(guī)范進行綜合判別。2根據復雜和超限高層建筑的設防烈度、場地條件、房屋高度、不規(guī)則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業(yè)主的經濟實力選擇結構在三個水準地震下的性能水準從而實現(xiàn)相應的結構設計。選擇復雜和超限高層建筑的結構性能目標時應綜合考慮多個因素詳盡分析超限高層建筑結構的構件承載力、變形計算、屈服后的抗震性能反映結構實際受力狀態(tài)。3通過對某超限高層建筑結構進行多遇地震下振型分解法應譜法分析、彈性時程分析、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彈性分析、靜力彈塑性分析以及彈塑性時程分析進一步明確結構的抗震性能反映結構在小震、中震、大震地震下的受力狀態(tài)對超限高層建筑結構提出不同設防目標下的具體要求更有助于設計人員分析結構合理地進行性能化設計。4針對超限高層結構主要的超限類型高度及高寬比超限、平面規(guī)則性超限、立面規(guī)則性超限及多重不規(guī)則超限進一步提出設計要點和加強措施對存在上述超限的結構深入分析結合項目具體情況對其進行超限技術審查及評價。此外還對新型抗震結構做一個初步的探討。5通過算例分析提出將結構的能量分析作為超限高層結構抗震性能評估指標之一以結構的能量時程反應來描述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在結構滿足強度和位移指標的情況下兩種方法相互結合進一步把結構的能量分析作為補充分析提出以強度、位移、能量分析等綜合指標才能全面綜合評估結構的抗震性能并初步建立了基于能量分析的超限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方法。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90
大?。?7.52(MB)
子文件數:
-
簡介:該文將地震動力射角引入基礎隔震結構的動力響應分析推導出基礎隔震結構在多維水平地震動輸入下的運動方程對結構本身存在偏心的單層和多層基礎隔震建筑進行了地震響應分析結果表明采用基礎隔震系統(tǒng)可明顯降低結構的扭轉振動的影響該文首次研究了TMD在存在扭轉振動的基礎隔震結構上的應用研究了TMD安裝位置對結構動力反應的影響并針對其安裝位置進行初步的參數優(yōu)化基于隨機理論研究了基礎隔震結構的隨機反應地震動是隨機和多維的以功率譜密度函數描述首次考慮了在有扭轉地震動分量輸入下隔震結構的動力響應分析了主要參數對其響應的影響該文首次將等效線性化方法應用于分析存在扭轉振動的基礎隔震結構的動力響應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等效線性化方法來處理隔震系統(tǒng)是合理可行的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121
大?。?2.65(MB)
子文件數:
-
簡介:圖書分類號P315工學碩士學位論文單位編碼學號高層建筑結構易損性初步研究碩士研究生導師申請學位級別學科專業(yè)研究方向劉仲偉孫景江研究員工學碩士學位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結構易損性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哈爾濱二零一三年十二月854062011225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己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科研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史墾絲震屋工猩力學研究所或其它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對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并表示謝意。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責任由本人承擔。論文作者簽名燧簽字日期型』蘭竺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人完全了解史國地重屋王猩左莖嬰壅逝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意學校保留或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杳閱和借閱;本人授權圭墾絲重旦至婆左堂嬰塞壓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論文和匯編本學位論文,允許被查閱和借閱。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論文作者簽名彰笙多簽字目期型笪、艟、2J導師簽名簽字日期蘭R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78
大小: 8.93(MB)
子文件數:
-
簡介: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近幾十年來我國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與此同時各工程技術研究人員也進行了大量與之相應的理論研究。在大量的工程實踐中人們通過現(xiàn)場實測與理論研究的對比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完整的建筑體系都是由上部結構、地基、基礎三部分組成并且它們相互協(xié)調、統(tǒng)一工作。隨著高層建筑的高度不斷增高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大是高層建筑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對地基基礎的要求更高所使用地基基礎形式必須具有承受高豎向荷載、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抵抗強傾覆力矩等要求在所有基礎形式中樁筏基礎具有這些有點。本文以蘭州市城關區(qū)某住宅樓為研究算例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框架剪力墻結構樁筏基礎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維模型。通過改變上部結構剛度、筏板剛度對模型進行共同作用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通過共同作用分析與非共同作用分析的比較發(fā)現(xiàn)考慮共同作用后上部結構內力和和樁頂反力普遍增大基礎沉降和筏板內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小基礎沉降和筏板內力安全儲備較大。因此在實際工程設計中使用共同作用的設計理念更符合建筑物實際受力狀態(tài)設計更合理但也要適當地考慮共同作用對上部結構的不利影響。2通過改變上部結構的剛度對樁頂反力、樁荷載分擔比、筏板內力、基礎沉降等的研究表明上部結構剛度對減小基礎差異沉降有利但這種貢獻是有限的筏板的荷載分擔比在本例中不容忽視可以充分利用減小造價。3增加筏板的剛度發(fā)現(xiàn)筏板荷載分擔比增大、基礎差異沉降減小因此選擇合適的筏板厚度用共同作用理論分析更經濟合理。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80
大小: 9.03(MB)
子文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