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分類:
- 全部 自然科學(xué) 生物科學(xué) 天文科學(xué) 醫(yī)學(xué)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shù)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xué)、安全科學(xué) 軍事 政學(xué) 文化、科學(xué)、教育、體育 交通運輸 經(jīng)濟 語言、文字 文學(xué) 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社會科學(xué)總論 藝術(shù) 歷史、地理 哲學(xué) 數(shù)理科學(xué)和化學(xué) 綜合性圖書 哲學(xué)宗教
- 三級分類:
- 全部 航空、航天 政學(xué) 醫(yī)學(xué)、衛(wèi)生 生物科學(xué) 藝術(shù) 數(shù)理科學(xué)和化學(xué) 自然科學(xué)總論 語言、文字 軍事 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經(jīng)濟 文化、科學(xué)、教育、體育 哲學(xué) 環(huán)境科學(xué)、安全科學(xué) 天文學(xué)、地球科學(xué) 哲學(xué)、宗教 工業(yè)技術(shù) 歷史、地理 社會科學(xué)總論 交通運輸 文學(xué)
- 上傳類型:
- 全部 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 作者原創(chuàng) 獨家資料
-
下載積分: 6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4頁數(shù): 6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4頁數(shù): 5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3頁數(shù): 10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8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3頁數(shù): 256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4頁數(shù): 6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4頁數(shù): 5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4頁數(shù): 7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3頁數(shù): 10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3頁數(shù): 6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3頁數(shù): 5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四章佛教文化佛法佛史禪宗菩提樹一、佛學(xué)基本觀點四圣諦說三法印說1,四圣諦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佛教對現(xiàn)實世界的根本看法和基本價值判斷。它認(rèn)為,一切眾生的存在意義就是一個“苦”字,生命所包含的是無盡的煩惱、不安、困惑、痛苦??嘀B“集”的本意是“招聚”或“集合”,集諦是指造成世間人生苦痛的根本原因。集諦滅諦的“滅”,是指人生苦難的滅寂、解脫。滅諦是指斷滅世俗諸苦得以產(chǎn)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達到的最高目的。滅諦道諦道諦的“道”,指道路、途徑、方法。道諦是指滅除痛苦、證得涅槃的途徑和方法2,三法印說涅槃寂靜諸形無常諸法無我佛教認(rèn)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世間一切現(xiàn)象,包括各種物質(zhì)現(xiàn)象、心理活動和形式概念,無一不是遷流轉(zhuǎn)變,故它們都稱為“行”。1,諸行無常諸行無常法,指世間存在的事物。我,是主宰、自性、實質(zhì)和實體。世上沒有單一獨立的、自我存在的、自我決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合和、相對和暫時的。諸法無我涅槃,指斷滅生死輪回后獲得的精神境界,是佛教全部修習(xí)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寂靜,是指涅槃的狀態(tài)。所謂涅槃寂靜,就是要遠離煩惱,斷絕患累,超脫生死輪回,進入涅槃境界。涅槃寂靜二、佛教文化的歷史源流印度佛教中國佛教1,印度佛教的發(fā)展歷程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原始佛教原始佛教是指公元前6世紀(jì)至前4世紀(jì)中葉,釋迦牟尼及其弟子傳教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理論重心是四圣諦說。說“佛”佛(BUDDHA)的本義是悟、覺、知,本為古代印度的普遍觀念,后來成為釋迦牟尼(SAKYAMUNI)的尊稱,佛教即以他的尊號命名,亦即修行成佛的宗教。佛之三寶佛為教主,法為教義,僧為教徒。三寶歌部派佛教部派佛教時期是指公元前4世紀(jì)中葉以后,至公元1世紀(jì)時期的佛教。當(dāng)時佛教系憑口頭傳說,難免記憶有誤,以訛傳訛,這樣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對于原來的戒律和教義在理解上的歧義,并逐漸分化為上座部和大眾部兩大派系。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指公元1世紀(jì)左右,至公元7世紀(jì)時期的佛教。大乘佛教思潮形成于1世紀(jì)左右,至此印度佛教開始出現(xiàn)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歷史性分裂?!俺恕?,一般解釋為“車輛”、“乘載”、“運度”之意,梵文原意有“道路”或“事業(yè)”的意思。大乘佛教以普度眾生到彼岸世界為標(biāo)榜,貶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只著眼于追求個人的解脫,是小乘佛教。“大乘”意思就是“偉大的車輛”或“在大道行進的事業(yè)”,能運送眾生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而“小乘”就是指只能運載一人的車輛或僅能容許一人通過的羊腸小道。密教公元7世紀(jì)至12世紀(jì)是密教時期。由于大乘佛教傾向于理論論證,難以為一般群眾所理解和接受,佛教為了爭取更大影響,便采用了印度教的方法,使佛教和印度教以及當(dāng)時流行的迷信思想結(jié)合起來,形成為密教。2,中國佛教哲學(xué)發(fā)展歷程傳譯鼎盛衰落傳譯期漢魏晉南北朝佛經(jīng)翻譯的主要內(nèi)容可分兩類一是以安世高為代表的小乘禪學(xué),一是以支讖為代表的大乘般若學(xué)。前者偏重于宗教修持,強調(diào)默坐專念;后者偏重于教義的研究和宣傳,論證現(xiàn)實世界是虛幻的。鼎盛期隋唐隋唐時期的佛教是一種宗派佛教,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學(xué)派逐漸形成若干新的佛教宗派,著名的有天臺宗、三論宗、法相唯識宗、律宗、華嚴(yán)宗、密宗、凈土宗和禪宗等。衰落期宋元明清這一時期佛教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心性問題成為佛學(xué)理論的核心,各宗派逐漸走向融通,佛教思想與儒、道思想走向調(diào)和。三、禪宗中國佛教的代表“禪”是梵語“禪那”的簡稱,意譯為“靜慮”,它是印度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修習(xí)方式,但印度佛教只有禪而沒有禪宗。禪宗特指奉菩提達摩為始祖的中國佛教宗派,因其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xí)而得名。禪宗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顯著標(biāo)志,是典型的中國佛教,故又稱“中國禪”。禪史(1)西天28祖從摩訶迦葉到菩提達摩(2)東土6祖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祖壇經(jīng)佛性頓悟無念佛性說慧能壇經(jīng)“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凈。日月常明,只為云蓋覆。”禪宗認(rèn)為,人人都是可以成佛的,成佛并非另有佛身,自性就是佛?!澳υX般若波羅蜜“可譯為“將大智慧渡到彼岸”,這個“彼岸“就是“此岸”,就是吾心,“萬法盡是自性”。一切法皆從心生,肯定個體心靈感受的惟一實在性。頓悟說所謂頓悟,是指無須煩瑣儀式和長期修習(xí),一旦把握佛教真諦,即可突然覺悟。禪宗明確反對坐禪念佛,也不要求累世修行,而是強調(diào)“直指本心”、“頓悟成佛”。禪的本義是沉思,禪的狀態(tài)是沉思的狀態(tài),是潛意識十分活躍的時候,是最能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和靈感的時刻。在不可思議處思議,在過于玄奧處領(lǐng)悟,在幽微曖昧處開朗--這就是靈感,這就是頓悟。無念說“無念”是禪宗的最高宗旨和最高境界指認(rèn)識不要存留世俗世界的任何想法、任何分別,而只有符合佛教真如的念頭。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見性成佛道,進入無差別境界(北宗禪追求清靜境界),主張消解空間方位和時間概念,天地不能置于虛空之外,虛空不能置于吾心之外,以心觀物,物無大小,亦無南北。境界說“真如本性”這種境界是佛學(xué)的也是藝術(shù)的。“境界”源于佛典的“六根”與“六境”,所指稱的是物我兩忘、心物一體的世界,它既圓融于意境之中又超然于意境之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色、聲、香、味、觸、法禪宗與士大夫精神生存方式王維式(詩性)禪趣入詩,形成閑雅澄淡之詩風(fēng)(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白樂天式(世俗化)宗教情感化為士大夫安逸自如的生活柳宗元式(理性)以佛徒的樂山水、嗜閑安、不愛官、不爭名糾正趨榮慕利之世風(fēng)。下載積分: 6 賞幣上傳時間:2023-07-19頁數(shù): 481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4頁數(shù): 5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3頁數(shù): 5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3頁數(shù): 4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上傳時間:2024-03-04頁數(shù): 44人已閱讀
( 4 星級)